关于春天的古诗词赏析
关于春天的古诗词赏析【篇一】
《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有关春天的诗词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缺乏,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这诗到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欣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从静到动,从全景的写意到细节的工笔。先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气。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莺
声动听,流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勤劳,又启迪人们开头春日的劳作,都写出了初春的生气。“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由于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看、观赏的感受和推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颜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精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爽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
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缺乏”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头,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风光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沉醉在鸟语花香,最终,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美丽诗歌来。
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布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深厚得意,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爽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细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表达出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关于春天的古诗词赏析【篇二】
《城东早春》
唐代: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赏析
此诗抒写对早春的喜爱之情。全诗构思奇妙,虽只有其次句实写春,而描写春又只以柳芽一处而概括早春全景。后半段虽写仲春观花的惯常盛况,实际却更加反衬早春的独特与诗人的慧眼。
此诗写诗人对早春风光的喜爱。前两句突出诗题中的“早春”之意。
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风光的赞美。这里有两层意思,既是说明,为诗家所宠爱的清爽风光,正在这早春之中;同时也说明,这清爽的早春风光,最能激发诗家的诗情。一个“清”字用得贴切。这里不仅指早春风光本身的清爽喜人,也兼指这种风光刚刚开头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留意,所以环境显得很清幽。
其次句紧接第一句,是对早春风光的详细描绘。早春时,柳叶新萌,其嫩黄,俗称“柳眼”。“才”字“半”字,都是示意“早”。假如只笼统地写柳叶初生,虽也是写“早春”,但总觉得平淡无味。诗人抓住了“半未匀”这种境地,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爽宜人。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勾画得特别逼真。生动的笔触蕴含着极其欢悦和赞美之情。早
春季节,气候严寒,百花尚未开放,唯柳枝新叶,冲寒而出,最富有生气,最早为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写新柳,恰好抓住了早春风光的特征。
上面已将早春之神写出,如再作详细描绘,必成赘疣。下联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春的秾丽风光,来反衬早春的“清景”。“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大,为汉宫苑。诗中用来代指京城长安。繁花似锦,写风光的秾艳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若市。然而这种风光人人尽知,已无新奇之感。此与上联,正好形成鲜亮的对比,更加反衬出对早春清爽之景的宠爱。
此诗纳清极、秾极之景于一篇,风格极轻快。诗篇特从“诗家”的眼
光来写,又寓有理趣,也可以把它看作一种创作见解:即诗人必需感觉锐敏,努力发觉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地,不能人云亦云,老是重复那些已经熟滥的旧套。
关于春天的古诗词赏析【篇三】
《晚春》
唐代: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草树一作:草木)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赏析
这里,好像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风光,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当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制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思。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荚杨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加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风光的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尝便不难发觉,诗写得工巧奇怪,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颜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原来乏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参加了留春的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绚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