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三人教版语文教案
  传统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老师为中心,教学上的很多决策都凭老师个人的阅历和意向作出。有阅历的老师凭借这条途径也能取得较好效果,这是具有教学艺术的表现。但运用这门艺术的老师终归有限,而且教学艺术很难传授。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三人教版语文教案,便利大家学习。
    初三人教版语文教案1
    《醉翁亭记》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从“醉”和“乐”中所抒发的政治志向。
    2、理解文中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驾驭基础的文言词语。
    4、背诵课文,默写重要句子。
    教学重点:驾驭实词说明与重要句子翻译,领悟课文内容,体验作者心情。
    教学难点:领悟“与民同乐”的内涵。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打算:
    一、作者: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24岁中进士,曾任西京留守,因支持范仲淹改革而屡次被贬谪。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用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后任官职甚多,世称“欧阳文忠公”。他领导了北宋诗人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被后世尊称为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庆历五年,欧阳修参与了范仲淹的“新政”改革,不久改革失败,被贬为滁州知府。时值壮年,仕途失意,一时壮志难酬,内心抑郁,但他仍旧以主动的看法当好地方官,为百姓办事。并在滁州有所作为。工作之余,寄情于滁州风光秀丽的山水之间,抒杯内心的政治理想。醉翁亭因此而得名。
    二、识字:
    滁州、林壑、琅琊、潺潺、伛偻、觥筹、野蔌、阴翳
    三、解词:
    觥——酒杯  翳——遮盖  弈——下棋  蔌——菜蔬  意——情趣  临——靠近
    伛偻——腰背弯曲(驼背)  蔚然——茂密的样子  秀——发荣滋长
    四、课文简析:
    一段: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1、作者从大处落笔,视野由宽变窄,由远而近,层层进逼,渐透主旨。
    2、由写滁州——写山峰——写琅琊——写酿泉——醉翁亭——作亭者——取名人——取名意。(不在酒而在乐)
    3、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者……也——推断句式。“者”表停顿,“也”表推断,翻译时加“是”
    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
    1、由朝到暮,由春——夏——秋——冬。早晚改变之景,四季更迭之景,写出各自特点。
    2、先分写后总收,再由景写到乐。
    3、分分总,分分总,分分总,分总(由细到粗)
    三段:写滁人、来宾、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
    1、分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核心)
    2、承上由景写到人。由游人的情形写到乐。
    3、其喧闹场面: 醉翁亭记教案
    有声——歌声、呼声、应答声。
    有态——登山态、小憩态、徒手态、负重态、搀扶态。
    有活动——有垂钓的、酿酒的、采菜的、弹奏的、投射的、下棋的、
    有年龄层次——年青人、老人、孩子。
    (1)联系全文,“醉”有两点含义,一是喝酒喝醉了,表现其“苍然白发,颓然乎其间者”二是醉在“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和“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欧阳修在写太守宴之前为什么写滁人游?
    ——为太守宴创设一个快乐的氛围,也为体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旨意。
    四段:归结全文主旨。先以宴罢归去结住叙事,又从禽鸟之乐、人之乐中衬托出太守乐其乐。
    1、用禽鸟之乐衬托人之乐,用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
    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乐。
    3、其感情脉络是“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乐—太守乐。”
    4、表现本段及本文主旨的句子(三个字)是“乐其乐”全句是“太守之乐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