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 语文 | 主 备 | 岳孟菲 | 时间 | 2010-6-24 | ||
课题 | 《项脊轩志》教案 | 课时 | 3 | ||||
三维 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1.体会本文以日常琐事平淡中见真情的写作特。 2.学习本文善于选取富有特征的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 |||||
过程与方法 | 诵读、感受、理解、讨论、鉴赏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 | ||||||
教学重难点 | 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气氛。 | ||||||
教学过程设计(教法、学法、课练、作业) | 个人主页 | ||||||
教学步骤: 检查预习 1、字音 渗漉lù修葺qì垣yuán墙栏楯shǔn珊shān珊 爨cuàn 庖páo 先妣bǐ 呱gū呱 阖hé 象笏hù 扃jiōng牖yǒu 2、自学 (1)志”: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我们学过的《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也属这类文体。说说这篇文章记了哪些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记述了“项脊轩”前后两次修缮变化,回忆了祖母、母亲、妻子三代女人的点滴往事,抒发了自己对家道中落,物是人非,怀才不遇的悲叹。 (2)作者说“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结合课文第一、二段,说说作者记述描写了哪些值得可喜或可悲的事?请大家抓住关键句(或文眼)概括文章的悲喜之情。 先看老屋: ⑴、文中写了哪些可喜的事? ①修葺后的南阁子; ②母亲的慈爱 ③祖母的关心与鼓励; ⑵、文中写了哪些可悲的事? ①老屋的破旧; ②祖父分家; ③母亲的去世; ④功名未就; (3) 写平常事要抓住容易传递情感的细小处,即抓住细节描写,本文中有哪些细节让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讨论) 教师举一两例,学生可以自由发言(如小鸟啄食,人至不去;先妣叩门问寒,老妪门外应答;大母以手阖门,持象笏至;妻凭几学书等) 小结:以上抓住本文以生活琐事体现真挚情感的特点,分析了其中的细节描写以及作者抒发情感的表现手法,总而言之,看似平淡如话,文字也甚为简略的《项脊轩志》包藏了多么丰富的情感内涵啊,这种从生活实感出发,以真情感动人心的创作风格正是以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与前后七子的大不同之初,当然归有光也不是只写家室琐事,他也论道议政的较为严肃之作,但他最擅长、影响最大的还是像《项脊轩志》这类的文章。 五、 翻译以下句子 ①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 借来的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坐着,自然界的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 ②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怎么整天默默地在这里?真象个女孩子呀? ③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时用的 ④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才派人又修理了南阁子,那形式和以前稍有不同。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了解作者,朗读课文基本了解作品的记事抒情,表达情怀的特点,口译第一、二、三段,继续积累有关文言知识。 一.导入新课: 古今的中国文人常喜欢给自己的书房取一个雅致的或富有深意的名字来表现自己的志趣追求,比如蒲松龄的聊斋,张溥的七录斋,姚鼐的惜抱轩,梁启超的饮冰室,周作人的苦雨斋等。还有明代作家归有光的项脊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项脊轩志》这篇文章,了解项脊轩的特点以及和项脊轩有关的一些人和事,深入领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深厚感情。 在学生阅读“项脊轩志”注解的基础上,教师补充: 一 作者介绍 归有光(1502-1571),字熙甫,号震川,江苏昆山人。他自幼苦读,九岁能文,但命途不顺,35岁才中举人,后来连续八次考进士不第。无奈,后来迁居至上海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读书讲学二十余年。学生称之为震川先生。到60岁他才中了进士,授县令职,官至南京太仆寺丞,卒于官,有《震川文集》40卷。 归有光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归有光从小勤学,爱读司马迁的《史记》,相传他曾用五种颜的笔圈点《史记》。他的散文受司马迁和欧阳修的影响很大,但有他自己的特。他善于用疏淡的笔墨,描写生活中常常接触的事物,以及家人、亲友之间的一些琐碎事情,随笔点染都富于深情,所以感染力很强。他反对拟古主义,反对“拾人之涕唾”,提倡独抒胸臆,强调真情实感。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古文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后人誉其散文为“明文第一”。 归有光的散文不是写重大的社会题材,而是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他的这类散文,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有诗一般的意境。《项脊轩志》可为代表。《项脊轩志》又名《项脊轩记》,是明代作家归有光的散文代表作。“项脊轩”是作者在昆山时的书斋名,以此为名,有两重含义。其一:书斋很小,如人的脊梁之间,从文中“室仅方丈,仅容一人居”可以看出。其二:归有光的远祖归道隆曾在太仓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把自己书斋命名为“项脊轩”,含有怀远追宗之意。 事实上,读完全文,让我们感受到:归有光别号“项脊生”,从小就志向远大,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项脊”二字,也可理解为归有光要成为家族顶天立地的脊梁的人生理想。如果说妻死之年手植的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象征着作者的小有建树,那么作者在向亲人们宣誓,他日他一定会让他自己的功名事业根深叶茂,庇荫子孙。 “志”: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我们学过的《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也属这类文体。 二.听课文朗读,初步感知文章。 1.自学课文 要求学生参看注释精读课文(可以默读,也可以出声读;可以与前后同学交头接耳,也可以拿着课本向教师请教;更欢迎把不能解释的词语和疑难问题写到黑板上去)。 2教师范读 要求以舒缓的语调,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读后让学生齐读一篇。 三/讲读课文第一部分。 课文共四段,分为两部分。第1段是第一部分,第2、3、4、5段是第二部分。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 读后提问:文章开头,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写他的书斋项脊轩的小、旧、破、漏而又阴暗的? 要求明确:①写项脊轩的小:旧称“阁子”,“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容,容纳;②接着写旧:直接点明是。百年老屋";③写破漏:“尘泥渗确,雨泽下注”,以至于“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则又见其小;④写阴暗;“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教师点拨:这样写,形象而具体,能给人以很深的印象。特别是“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一句,尤为生动。屋顶上东也漏,西也漏,每次搬动书桌,看来看去没有可以安放的地方,显得有点狼狈。 又问:作者对这样的书斋,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的呢? 明确:作者并没有嫌弃它,鄙薄它,相反,对它却怀有深挚的眷恋之情。 教师点拨:开头这样写,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跟下面写修葺后的项脊轩形成鲜明的对照,使人感到他的小小书斋,颇有情趣,十分可爱,确是个读书的好地方,以便进一步表现出作者对它的喜爱。 提问:经过修葺后的项脊轩变得怎样了? 明确:变得不漏、不暗了。辟,开。垣墙周庭,在院子周围筑起了墙。庭院里又种植了兰、桂、竹等花木,原有的栏桅,“亦遂增胜”,也就此增添了光彩。 提问: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你觉得如何?(问题提出后并不要求学生回答,而是让大家反复朗读下面几句来加深体会。这几句是:“借书满架,僵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读后由教师讲解。) “借书满架”,足见轩中人的好学,书未必真的都是借来的。“偃仰啸歌”,见课文注释,这是就字面意思解释。其实这是极写读书之乐,只有当读书有所得的时候,才会高兴得这个样子。至于作者为什么一会儿又“静静地独自端坐着”呢?显然又是在进一步考虑书中的问题,冀有更大的收获。 提问:“万籁有声”是什么意思? 明确:指自然界发出的一切声响都能听到。籁,孔穴里发出的声音,也泛指声音。 再问:是写环境幽静还是写喧嚣? 明确:写幽静。 进一步问:“万籁有声”与“万籁俱寂”哪一个更幽静?(这个问题提出后估计课堂气氛可能比较活跃,答案也不一定一致,如能引起争辩那就更好。最后仍由教师归纳讲解。) “万籁有声”是写作者凝神专思时书斋里静得连最细微的声音也能听到。以有声写无声,这与“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诗句)一样,以有声反衬“静”字。而这种静是有灵气的“幽静”,而不是一片“死寂”,真可谓“此时有声胜无声”啊。 下文写白天书斋的幽静,用小鸟啄食来点染:到了夜晚,书斋的景物、境界则更幽美。更静谧。写明月,用“半墙”来烘托;写桂树,以“斑驳”的倩影来描摹;接着,由静而动,写清风徐徐吹拂,用“影动”来衬托,又以“珊珊”(课文注为“美好的样子”,有的书上解作“形容树影晃动时轻盈、舒缓的样子”)之语来渲染,既描绘出桂树的摇曳多姿,又表露出作者心境的恬静、闲适。这是一幅多么幽雅、美好的画面!(讲读至此,让学生掩卷而思,并自由地朗读课文第1段。) 小结:这一段是课文的第一部分,写可喜事,记项脊轩内外的景物,着意写自己在轩中读书怡然自乐的情景。作者对项脊轩这种深挚的眷恋之情,是贯穿全篇的一条感情线索。这段写喜悦的心情,恰与下文写可悲的事相映照。 四.积累相关的文言知识。 (1)结合课文,掌握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 方丈:一丈见方(古今义)今:道教十方丛林最高领导者的称谓 雨泽:雨水 渗漉:渗透,漏下来。 顾视:环顾四周。 顾,环顾,向四周看。 洞然:明亮的样子 冥然:沉默的样子 增胜:增添情趣。胜,美。 珊珊:明洁晶莹的样子。 再变:变化了两次。再,第二次,两次。 类:像。 比去:等到离开。比,等到。 (2)注意下面几个人称代词 予居于此:我 而母立于兹:你 汝姊在吾怀:你,我 余泣:我 久不见若影:你 (3)注意下面几个加点词语词义或词性的变化 使不上漏:从上面 雨泽下注:向下面 垣墙周庭:用垣墙 前辟四窗:在前面 内外多置小门墙:在内外 东犬西吠:向西 以上名作状 乳二世:喂养 名作动 (4)讨论下面几个句子的句式特点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也,表示判断。 妪,先大母婢也:同上。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又于庭杂植兰桂竹木”,状语后置。 鸡栖于庭:“鸡于庭栖”,同上。 读书轩中:“(于)轩中读书”,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四.学生朗读第一二段。 第二教时 一、讲读课文第二部分。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2段。 提问:“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这一句从文章的结构上说起什么作用? 明确:由喜而悲,转为怀旧。这一句从文章的结构上说,承上启下,接榫自然。教师讲解:以下分三层,第一层从“先是……”至“……凡再变矣。”先泛写项脊轩外的变化,是可悲事之一。项脊轩外的院子本来南北相通,是一个院子,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各起炉灶之后,这院子就走不通了。诸父,伯父、叔父们。“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里里外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也到处都是。 提问:作者抓住了哪几个富于特征性的细节,写!日式大家庭的四分五裂之状的? 明确:写了“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这三件典型性的事情。 继续讲解:写三件典型性的事情,总共也不过用了13个字,寥寥几笔,就把封建大家庭中分家后所产生的那颓败、衰落、混乱不堪的情状和盘托出了。凡,总共;再变,变了两次。 第二层从“家有老姬……”到“……语未毕,余泣,姬亦泣。”继写轩内,回忆母亲遗事,是可悲事之二。作者幼年丧母,有些儿时往事不甚了了,所以借老奶妈之口道出,自然而真实,亲切而感人。特别是写到母亲关怀儿女,叩门问寒问暖,“儿寒乎?欲食乎?”情意缠绵,感人至深。虽仅一言半语,却纯是慈母心肠。这是一幅多么平常、而又多么动人的生活画面啊! 第三层从“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到这一段末,仍写轩内,回忆祖母遗事,是可悲事之三。束发,指童子尚未成年之时。古人在儿童时代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上。吾儿,我的孩子。若影,你的影子。竟日,整天,即一天到晚。作者写这个细节,巧妙地写了三个动人的场面。先是叙述祖母来到轩中只写了一句话,语气亲切而风趣,既表爱怜,又隐含着夸誉,表现了慈爱的长者对小辈的疼爱。次写祖母关门而去,哺哺自语,话中有些许忧虑,但更多的是相信,对孙子的功成名就充满着希望。这话没有当着孙子的面讲,更见其期望殷切,情意真诚。接着写祖母“持一象笏至”,进一步表露了她对小辈的期望和鼓励。平平常常的几个场面,平平常常的几句说话,平平常常的几个个动作,就把老祖母对孙儿极其疼爱、关怀的感情,写得淋漓尽致。足见作者摄取生活细节功力之深。这一段末一句“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既是对回忆祖母遗事而言,也是对上一层回忆母亲遗事而说,结构谨严,感情真挚。 学生朗读课文第3段 读后简述:这一段记述一些琐事,写作者为项脊轩能长时期维持原状而感到欣慰。 学生朗读课文第4段(即最后两节) 读后讲解:十几年后作者又补记了这一段,怀念死去的妻子,是可悲事之四。 提问:在写法上与上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明确:因为都是怀旧,所以情调和谐。怀念亡妻,同样是抓住了富于特征的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来写。例如,“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等等。 接着问:请再想一想,写法上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明确:可写之事很多,但只写与项脊轩有关的事情,可见选材之严,取材之精。“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更是生动,一种天真无邪的情态,跃然纸上。 继续讲解:文中没有“相亲相爱”或“相敬如宾”之类字眼,而伉俪深情自见。这种写法,是以当年小夫妻在轩内唱和相随的欢乐来衬托今日丧偶的悲哀。补写的这一段,就文意看,写到“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也可以收束全篇了,不意下文又起波澜,转而写庭中一棵亭亭如盖的枇杷树,使文章的余韵悠然不尽。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盖,伞。 提问:写感情,可以明写,也可以暗写。试联系上文举例说明。 明确:明写,如第一段里的“珊珊可爱”,第2段末的“令人长号不自禁”等;暗写,如第2段里的“某所,而母立于兹”和本段的“今已亭亭如盖矣”等。暗写的好处是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继续讲解:这个结尾,是画龙点睛之笔,睹物思人,抒发了物在人亡的感慨,使读者回味不尽,对项脊轩的印象也就更加深刻了。 集体朗读课文第2、3、4、5段。 小结:以上3段是第二部分,写可悲事,着重回忆母亲、祖母和妻子的遗事,绘形绘声,颇能打动读者之心。 二、.积累相关的文言知识。 (1)结合课文,掌握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 再变:变化了两次。再,第二次,两次。 类:像。 比去:等到离开。比,等到。 (3)注意下面几个加点词语词义或词性的变化 使不上漏:从上面 雨泽下注:向下面 垣墙周庭:用垣墙 前辟四窗:在前面 归:旧时指女子出嫁。(后面的归宁,指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母亲) 无聊:没有依靠。(古今意,今译精神空虚或没有意义) 制:规制,格局 盖:伞。 (2)注意下面几个人称代词 予居于此:我 而母立于兹:你 汝姊在吾怀:你,我 余泣:我 久不见若影:你 (2)讨论下面几个句子的句式特点 其制稍异于前:状语后置,其制于前稍异。 醉翁亭记教案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判断句。 第三教时 教学过程: 合作探究 1、作者写本文时,原是不分段的。而现在的各种选本里,都给它划分了段落,但划分的方法却不尽相同。如“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课文中划在第2段里,有的选本则放在第1段末尾。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哪一种划分的方法比较合理,为什么? 分析:按照林纾的说法,这篇课文“有‘轩’字为主人翁,则人事变迁,家道坎凛,皆归入此轩,作睹物怀人写法”。(《春觉斋论文》)它记的是物,写的是情。如果说项脊轩是谋篇布局的一根明线的话,那么作者对项脊轩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自己亲人深挚的感情,像一根伏线贯穿全文。文章前半篇主要写作者在轩中读书之乐趣;后半篇转为怀旧,主要写“可悲”之事。因此,“然余居干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承上启下,以“然”字作转折。 这句话放在第1段末尾不妥。因为既已用“然”字作转折,那么这句话的重心在开启下文。换句话说,这句话跟下文的关系比跟上文的关系更为密切。 顺便说一下,有的选本以“枢亦泣”为界,将“可悲”的事再分为两段:这样,上述那句话就应该独立成为一段,因为它管的范围至少要到“令人长号不自禁”为止。 2、课文中用了不少叠字,试把它们出来,并说说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分析:短短一篇课文,六用叠字来摹声、绘景、状物,以增加形象性和音乐美。如用“寂寂”来烘托环境之清静,用“往往”来渲染门墙之杂乱,用“狐狐”来描摹小儿的哭声,用“默默”来状写作者攻读之刻苦。又如写月下之树随风摇曳,用“珊珊”;写枇杷树高高耸立,用“亭亭”。用双迭字,摹声更为真切,状物更为细致,写景更为生动;而且诵读起来,音节和谐,更富美感。还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往往不是纯客观地状物绘景,而是“随物以宛转”,“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既写物貌,兼写心情,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如“往往”一词,既强调门墙到处都是,话语中又流露出作者对分家后出现的杂乱现象的厌恶和不满。如“珊珊”一词,既写出树影晃动时轻盈舒缓的样子,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对项脊轩无比深挚的感情。再如“亭亭”一词,既使人想到树木高高耸立,又使人想到人之亭亭玉立,这一笔中间,寄寓了作者对亡人的感慨和惆怅,读来富有余味,黑格尔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美学》第一卷)。课文中的不少描写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分析: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项脊轩的兴废变迁,一条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第一小节先写项脊轩的小、老、破、漏和昏暗,既而写经过修葺后的项脊轩的优美、宁静和恬适,表现的是作者对项脊轩的喜爱之情和高尚的志趣、恬淡的心境。“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引起了对家庭生活琐事的回忆,而这些事又都与项脊轩有关,都表现了作者的悲哀之情:一是写了大家庭的分崩离析和破落,表现作者对家庭衰败的哀痛;二是写母亲对子女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三是写了祖母对作者的牵挂、赞许和期盼,含蓄地表达了怀才不遇、功名未成、辜负亲人的抚育和期望的无限沉痛的心情;四是写了亡妻生前在轩中的生活片段和轩以后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真挚情意。作者正是这样把经过选择的零散的材料集中到一定的空间中来,尽管这些材料看来互不关联,可它们都发生在项脊轩,作者用这一小屋的历史把物境、人事、所见、所闻、所感等等,有序地贯穿起来,用自己的思想感情把它们统摄起来,经过滤,使这些本来互不关联的东西产生内部联系,在“形”、“神”上都得到和谐的统一。 4、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分析:作者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平淡的琐事,用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寥寥数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人在情感上易于与之共鸣。在文章中作者借项脊轩来写事,这些琐事、琐谈虽是一鳞半爪,但它们是人生活之树上采撷的最有光彩的枝叶,是生命长流中最动人的浪花;是作者用心灵感受过的且感受最深的、历久不忘的,所以这些我们平常熟视但只有感觉而不怎么认识的事,一经作者真切再现,便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便能以“小”、“琐”事令读者产生巨大的震撼。例如写对母亲的怀念一事,作者早年丧母对母亲的慈爱不可能有太深的记忆,于是由老姬说出,极为自然。作者没有让老姬说出有关母亲的什么动人的大事,只写“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可谓平淡之极,但对于一个幼年丧母的人来说,是多么的亲切,多么的温暖,又多么让人怀念!所以,“语未毕,余泣,姬亦泣”,读者读之“亦泣”,正如王锡爵所说的“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侧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5、本文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 本文在表现手法上最大的特是多有白描手法,不着任何彩,这一点是本文和《阿房宫赋》最明显的区别。《阿房宫赋》多用排比、夸张、比喻,对宫殿、宫中的人、珍宝等极尽铺叙夸饰之能事,用词华美艳丽;而《项脊轩志》中作者对一事一物一人尽皆平实说来,“不事雕饰”,用语极为清新淡雅。但正是这“不事雕饰”“而自有风”。例如写老祖母来看望和勉励“我”的场面中,作者无意于雕琢,只是依次将事情如实道来,却十分真实感人。一见面,老祖母说:“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语气亲切而又恢谐,贴切地传达出老祖母对孙子的关切、疼爱的心情。临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一个轻轻的关门动作,几句自言自语,细致地透露出祖母内心的激动、喜悦和对孙子殷切的期望。倾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寥寥几笔,平淡之至,但感人至深,“令人长号不自禁”;同时也准确地勾勒出一位慈祥、平易的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的老者的形象。 随堂检测答案 参考答案 1.A(书案) 2.B 3.D 4.D(无象征 5.A | |||||||
教 学 反 思 | |||||||
项脊轩志教案
本文发布于:2024-12-20 13:01: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上一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第三单元第10课《岳阳楼记》教案
- 下一篇: 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
实时天气 2024-12-20 12:47:44发布
北京
-
温度:-5℃~5℃
西北风
-
明天晴
4 西北风
-
后天晴
4 西南风
-
大后天多云
4 北风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