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是我国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全文围绕“父爱”这一中心,写出了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抒发了儿子对父亲的怀念和对父亲的深深感激之情。全篇采用倒叙的手法,从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呼应。“父爱之舟”既指姑爹的渔船,也指父亲的爱,两者融为一体。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高年段的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意在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的情感态度。本设计着眼于选材,从默读入手,引导学生发现父爱的伟大与深沉。
教学中紧紧抓住“小舟”这一主线,贯穿全文,把种种往事连为一体,让父爱与小舟水融。通过启发学生思考,随着“船来船往”,“我”的感受也在变化,“我”和“父亲”的感情也层层深化,直到最后写出“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的感想,从而顺利揭示出文章主题。在写作方面引导学生体会以小见大的方法来刻画人物,感受文章的魅力。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阅读朱自清的《背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问题描述和课堂导入设计
一、问题描述
1、教学主题: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
2、教学内容:父爱之舟
3、教学对象:五(2)班学生
4、问题和不足:大约一九三几年的江南水乡划船送孩子上学的场景,离我们内地学生比较遥远,作者
通过细腻感人的文笔,呈现了无比浓厚的父爱。但对现如今学生来说,特别是偏远乡镇农村孩子,由于条件、个人经历等多方面原因,仅仅通过阅读课本上的描述,或者老师单独讲解,很难理解曾经久远的年代生活,难以激发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领会文中描写的父爱的真挚难得,更难以激发感恩父亲之情。
5、改进必要性:若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仅仅依靠教师讲解,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为了文中划小渔船的父亲形象更加的具体化,在学生阅读完课文后,自己对父亲划船送“我”上学有了个人认识,这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希沃电子交互式白板向学生展示江南水乡的水墨画图,同时播放相关影视视频,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认知,扩展学生的视野。这种通过工具辅助教学的过程,更利于提升课堂效果。
背影教学设计二、课堂导入设计:设置情境,引入课题这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希沃电子交互式白板向学生展示江南水乡的水墨画图,同时播放相关影视视频。
1.导入目的:为了让绝大多数学生能直观感受江南水乡的魅力,在阅读完课文后,自己对小渔船有个认识。这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希沃电子交互式白板向学生展示江南水乡的水墨画图,同时播放相关影视视频,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认知,扩展学生的视野。
2.媒体资源:吴冠中江南水墨画和情景朗读
3.工具:希沃交互式电子白板
4.创设情境:欣赏完江南水墨画,同学们,你们坐过船吗?坐过小渔船吗?见过有人坐小渔船去参加考试吗?
5.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主人公就是坐着渔船外出求学的,而一路保护他、给他撑船的就是他的父亲,所以本文的标题就叫做“父爱之舟”。(板书:父爱之舟)
下面就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看一看这条“父爱之舟”上到底承载着多少动人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感情上让学生有
一个初步的印象。
二、突破字词,扫清障碍
1.教师出示会认字的生字卡片,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读生字词。
2.检查学生读音情况,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
比如:“冤枉”中的“枉”字,单字读wǎnɡ,在本词语中读轻声;“栈”读zhàn,不读jiàn;“跷”读qiāo,不读qiào;“茧”读jiǎn,不读jiǎnɡ;“偏僻”的“僻”读pì,不要读成bì;“枕、暑、煮、嘲”读翘舌音。
3.结合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朦胧”“磨灭”等词语的意思。
预设:
朦胧:不清楚;模糊。
客栈:设备简陋的旅馆,有的兼供客商堆货并代办转运。
冤枉:不值得;吃亏。
恍恍惚惚:(记得、听得、看得)不真切;不清楚。
启迪:开导;启发。
磨灭:(痕迹、印象、功绩、事实、道理等)经过相当时期逐渐消失。
4.教师出示会写字的生字卡片,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写生字。
5.教师重点指导写好“考”“席”“糖”“屑”四个字。
6.学生自主交流剩余生字的写法。
“毕”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十”要托住上部。
“陪”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左边部首要写的细一些。
“疼”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外面的“疒”要写得大一些;里面的“冬”要写周正。
“煮”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灬”要把上面的“者”托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加上课堂上的练习以及老师的指导,基本上可以将课文中的生字部分突破,为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也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三、了解作者,理清脉络
1.作者简介:吴冠中,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师从李
超士、常书鸿及潘天寿等学习中、西绘画。毕业后赴法国留学,进修油画、学习美术史。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油画作品主要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周庄》等,文学著作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
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在每个自然段的段首标上数字,思考:全文采用了什么叙述方法?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全文一共描写了“我”和父亲的几件事?
预设:
全文采用了倒叙的方法。先写了昨夜“我”仿佛做了一场梦,后写了梦中“我”和父亲的陈年往事,最后写
了“我”梦醒后泪湿一片。(这几个问题难度不大,不必浪费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可以直接给出答案。)
全文一共描写了客栈被咬、难忘庙会、背“我”上学、拼凑学费、无锡考试、缝补行装六件事。(适时板书)(这一个问题学生很可能不能完整或者准确地回答要尊重学生的提法,培养概括能力。清楚,只要能够把主要事件说清楚就行,不必强调件数和概括的准确性。)
3.过渡:通过阅读,我们对故事情节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作者主要回忆了关于父亲的六件往事,那么这六件往事中父亲主要为“我”做了些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4.组织学生讨论汇报:在“我”的回忆中,父亲都为“我”做了什么?从而理清文章脉络。
预设:
客栈被咬——叫来茶房,为“我”加钱换房间。
难忘庙会——为“我”买热豆腐脑,糊万花筒。
背“我”上学——雨天背着“我”去上学。
拼凑学费——粜稻、卖猪为“我”凑学费,送“我”到校,替“我”铺床。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