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教学设计
一、目标确定
(一)课标要求及解读
课标提出“把握文章内容,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根据课标要求,本节课的散文教学借助“熟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借助“赏读”品出文字的“情味”,借助“悟读”领悟文本的哲思。
(二)教材分析
《匆匆》是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阅读课文。学习本单元,要通过朗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通过品读关键语段,体会作者的感情。《匆匆》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文章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将抽象事物——日子表达的具体可感,语言优美富,感情独特,富有启发性。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探究、阅读、欣赏能力,能通过朗读等方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但本篇文章的语言中却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和深深的哲思,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
(四)学习目标
1.通过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受文章优美的语言。
2.借助对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的品味,学习作者恰当运用修辞、叠词表达感情的方式。
3.通过对文本的赏析,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学会珍惜时间,有所作为。
二、评价设计
1.通过朗读及对预习情况的检测来评价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对优美语言的感知。
2.通过对重点词语、句子的圈画、交流、点评,对背影教学设计所用修辞、叠词的品析、交流、评价来领悟作者字里行间的情感。
3.通过对富有表现力语句的品味,对课文语段的仿写创作、交流评价,以达到启发学会珍惜时间,有所作为的目的。
三、学生课前活动设计
1.预习课文,能熟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编号(1、2、3……),初步感知课文。
2. 搜集有关朱自清的资料,准备自己的一些新旧照片。
四、教学过程设计
同学们,请看屏幕。能看出这是谁的照片吗?能说一下是什么时候照的吗?看看照片,再看看现在的你们有什么话要说?(出示两组学生小时候和现在的对比照片;出示一组刚升初一时的班级集体照片,学生交流)时间过的真快,春去秋来,季节是匆匆的;踏上行程,
脚步是匆匆的;斗转星移,岁月是匆匆的,时间就这么匆匆一晃,我们就已是豆蔻之年的莘莘学子了。面对曾经的我们,我们不禁感叹:时间真快。曾经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也发出过同样的感慨,并创作了文质兼美的散文《匆匆》。我们一起来学习,请齐读课题。
(二)了解作者
这位作家是谁?(朱自清)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多媒体出示朱自清资料,指名读。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师)同学们,时间匆匆,朱自清的一生短暂,但他在短暂的一生中为我们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文字资料,《匆匆》便是其中一篇。
(三)目标引领
关于《匆匆》一课的学习目标,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齐读)
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通过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受文章优美的语言。
2.借助对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的品味,学习作者恰当运用修辞、叠词表达感情的方式。
3.通过对文本的赏析,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学会珍惜时间,有所作为。
(四)初读课文,感知“匆匆”
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出示
伶伶俐俐 徘徊 赤裸裸 头涔涔 泪潸潸
(师)这些词语你会读吗?(指名读)这些词语中你理解哪个词语呢?请解释一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