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说课稿
一、说教材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伟大领袖同志为了让当地的村民吃上甘甜的井水,亲自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决了当地村民吃水难的问题,让我们深刻感悟到主席一心为人民服务,为民着想的好思想,好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一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认识等13个生字,会写等7个生字。②正确,流利,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德育目标: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等13个生字,会写等7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表达出对的崇敬之情。
3、感悟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含义,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四、说教学教法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想象生生评读师生评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
2、情境教学法:有情有趣是教学。课伊始我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形象、生动的[视频]课件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扣住学生的心弦引领学生搜索记忆中的印象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3、评价激励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开始的阅读思维空间
视学生的独特的阅读体验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给予认可与鼓励,让学生享受跳一跳可摘桃的喜悦。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的教学中还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吃水不忘挖井人反思我力求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和熏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方法。
五、说教学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教学过程。
1、图片导入,激趣引入课文
同学们看过这幅图么?里面画的是什么?
那碑里还有字呢!是什么字呀?
看来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其实这幅图有
一个非常难忘的故事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语
在低年级的阶段,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能过根据汉语拼音正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具备初步独立识字的能力,第一次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课文读对读通顺,把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划出来学习。在学习完后通过标拼音,开火车读词语的方式进一步巩固生字词语的学习成果。
3、再读课文,感悟文章
一堂成功的语言课必然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在解决基本的生字词之后,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这里,我采用分组朗读,自由读等多种朗读方法,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4、拓展小结
打好自主学习语言的基础,《语言课程标准》强调“在语言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予以表扬,对不当之处及时点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课堂延伸中,我设计了2个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发言:(1)思考: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们明白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意思么?说说你的理解。(2)小朋友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被人帮助或帮助别人的事,说一说你的想法。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高度概括,反应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对于低端学生,板书要尽求简明扼要,既体现文章思想感情,又不失文章条理。
挖井人    ———— 
                                      饮水思源
不忘挖井人 ————  乡亲们
七、作业设计
(1)抄写等七个生字各一排,并组词。
(2)给曾经帮助过你的人写一句话。
(3)课外时间搜集关于的故事。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
让孩子动情:的名字学生都较为熟悉,开始我害怕上这样一些伟人、名人的文章,觉得跟孩子们的时代背景、文化底蕴相差太大,甚至觉得没必要选入教材中。偶然间我发现我们班孩子模仿“奥特曼”的游戏,很多男生谈到长大的愿望就是成为奥特曼,为什么学生会如此喜欢它呢——那是因为“奥特曼”是他们心中的英雄!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利用孩子崇拜英雄、真诚善良、易受熏陶感染的特点,把我们文章中的人物也成为孩子心中模仿的英雄呢?让孩子学习自己喜欢的英雄故事,肯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看来,孩子在课堂上是否动情了是上好这类文章的关键。
如何让孩子动情呢?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树立形象,在导入课文时我非常庄严、神圣地介绍人物,如生平、事迹、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等,让学生对人物肃然起敬,帮助学生增加对课文背景及相关内容的了解,激起他们内心深处为人物人格震撼这样一种情味感和学习的强烈欲望。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再加以朗读指导,最后把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带进课堂,实现情感的迁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基调,训练表达,培养语感,渗透情感和价值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