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东源县第一小学张秋华
一、背景分析:
学生分析:
本班的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一直把识字和朗读放在第一位,有着较强的识字能力和扎实的朗读基础。在这一课教学中,学生能够运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识字,很快掌握本课生字。上第二课时时,主要通过指导朗读,补充资料,让学生通过想象,感悟到的好品质,初步懂得引水思源的道理。
教材分析: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伟大领袖同志,为了让当地的村民吃上甘甜的井水,亲自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决了乡亲们的吃水难问题,让我们深刻感悟到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感悟乡亲们引水思源的好行为。
这是革命传统题材类课文,由于叙述的故事内容远离当代儿童的生活时代,他们难于理解。所以老师必须为学生补充资料。
设计理念: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围绕“以读悟情资料拓展感恩他情”设计教学,让学生体会到的美好品质,以及乡亲们饮水思源的好思想。
二、课前准备:课件;练读课文;了解的事迹。
三、案例描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指着黑板上的课题)
生:吃水不忘挖井人
师: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还记得吗?(出示生词:不忘忘记挖井战士领导革命解放以后时刻想念立刻
念书挂念救命乡亲们)
生:读
师:生字宝宝跟我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看你还能把它们读准吗?出示带生字的句子:
1、我们时刻不忘老师的教导。
2、解放军战士日夜保卫祖国。
3、我们要珍惜生命。
生:读。(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知道大概内容。
师:我们伟大领袖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我们今天学的课文——(生:吃水不忘挖井人)讲的就是其中的一个感人故事。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读课文,用上这4个词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出示:乡亲们立石碑
吃水不忘挖井人反思
课文主要讲了:()为()挖井,()不忘()的恩情,在井旁边()()的故事。
生:自由读书。
生:课文主要讲了:()为(乡亲们)挖井,(乡亲们)不忘()的恩情,在井旁边(立)(石碑)的故事。
【点评】这个设计其实是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一个训练,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是个难点,但这样设计,降低了难度,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品读感悟
师:为什么要挖井呢?右手握着笔,轻声读读第二自然段,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一种好的读书习惯。
【点评】是的,“不动笔墨,不读书。”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应该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读书习惯。
生:(各自读课文,画句子)
生:(汇报)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师:出示: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指名读这句话)
师: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村子里没有井。(板:没有井)
生:没有井就没有水喝。
生:我知道了乡亲们如果要吃水,就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挑。(板:很远挑)
师:谁会做一个挑的动作?(生做动作)
师:你觉得乡亲们吃水方便吗?容易吗?(板:吃水难)
师:来,把乡亲们吃水的不方便,不容易读出来。
生:(读)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师:如果让你从很远的地方挑两桶满满的水,你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有什么感觉?
生:我会觉得很累。
生:我会觉得两条腿发酸。
生:我会觉得两条腿发软,会摔跤,会把水翻掉。
生:我会觉得肩膀疼。
生:我会挑不动。
师:真想不到沙洲坝的乡亲们要想吃水,竟然要走那么远的路,要费那么大的力。
生:(齐读)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点评】“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它应该成为语文课堂的主题活动。在这一片段的教学中,老师先引导学生想象挑水会遇到那些困难,再指导用沉重、缓慢的语气来读好这句话。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介绍当时的情形,在你的脑海中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教师介绍:
1933年4月,来到沙洲坝后,他看到村子里的人总是挑着脏脏的水往家里走去,觉得好奇怪就问:“老乡,这水挑来做什么
用?”老表回答说:“吃呀!”觉得更奇怪了“水这么脏,能吃吗?”老表苦笑着说:“我们沙洲坝就是缺水呀!没水喝,再脏的水也得吃呀。”就叫他带去看看挑水的地方,走了好一阵,只见一口不大的池塘,杂草丛生,水脏得怕人。一村人洗衣、洗菜、吃水全在这里。
师:听着,听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水很脏,很浑浊。
生:我仿佛看到了百姓们取水的小池塘,里面长满了水草。
生: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用脏水在洗东西,在吃脏脏的水。
生:我仿佛看到了人们在浑浊的水里洗衣、洗菜。
生: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池塘里水肮脏得吓人。
生:我仿佛看到那些挑水的人艰难地行走着。
师:是啊,要走好几里路,差不多从我们学校到东湖公园,甚至更远,多不方便。若有所思地走了,他在思考什么?
生:看来得在这里挖一口井。
生:经常喝这样的脏水,身体可怎么受得了呢?
生:这样可不行,得想办法挖一口井。
【点评】我们现在生活条件优越,水资源充足,学生很难体会到沙洲坝缺水的严重。感受不到缺水,那么后面的挖井之恩更难体悟。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水资源的紧缺呢?有了资料的补充,学生对当地缺水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沙洲坝人民缺水的痛苦跃然面前,也为下面挖井恩情做好了情感的铺垫。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