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鲁迅的小说世界
-从教材鲁迅作品中延伸出的专题学习
吴泓
(广东省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高中部,518201)
摘要:以六版高中语文教材选入或节选的鲁迅小说作 考,确定鲁迅作品专题学习的阅读篇目,开展鲁迅作品延伸阅读专题学习:聚焦语言与 思维、思想与人格,确定学习目标,通过泛读、精读、研读等,实现从泛读向研 读的进阶,从专题阅读向论文写作的迁移。
关 :鲁迅作品;专题学习;教材选文
各个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都选编过鲁迅作 品。为了让学生真正读懂鲁迅作品、读懂鲁迅,基 于教材中的鲁 品,我们在高二年 学期开展了一次延伸阅读专题学习。
_、专题学习内容:聚焦鲁迅,选定作品
(一)为什么读鲁迅
其一,鲁迅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中国社 会诸多问题思考的深刻性、丰富性与宏阔视野,对 思想启蒙运动的怀疑态度、清醒认识和批判理性 及其“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抗争精神,在整个20世 纪的中国作家中,确实少有人能与其匹敌。鲁迅 研究学者王得后就认为,鲁迅的思想是“立人”的,是“以‘立人>为目的和中心、以实践为基础、以批 判‘根深蒂固的所谓旧文明沩手段的关于现代中 国人及其社会如何改造的思想体系”。而如何改 造社会,如何塑造新人,也是学生“走人现代”所需要思考或解决的一个重要议题。
其二,鲁迅作品虽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初 期,却树立起了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经典范式。他的作品中在体裁、叙述手法、人物刻画、形象塑 造、语言运用,以及吸收、运用最先进的现代主义 表现 面,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1923年,茅盾在《读〈呐喊9一文中就予以极高的 评价+在中国新文 ,鲁迅君常常是创造新形
式的先锋;《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 篇新形式,而这些新形式又莫不给青年作者以极 大的影响。”学生接触、了解、探究鲁迅小说的这些 新文体、新手法、新语言,也必将给他们的语文学 习带来极大的益处。
其三,鲁迅研究学者张梦阳在反思自我时吐 露真言+80余年的鲁 著,95%是套话、假话、废话、重复的空言,顶多有5%谈出些真
见。”由此推断,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对 鲁迅小说思 现形式存在着误读、偏读、读等现象,让“自己的头 别人思想的跑马场”的情形,也绝不少见。阅读鲁迅小说及评论性 文章,比较其、高下,去伪存真,有利于学生养 成批判性思维的品质和形成现代化的人格。
(二)选哪些作品
以各版教材选人的鲁迅小说作为参考,选择 本次鲁迅作品专题学习的阅读篇目,分别是+狂人日记》、《药》、《阿Q正传》(节选)、《祝福》、《在酒 楼上》、《伤逝》、《示众》、《孔乙己》、《故乡》、《肥 皂》、《孤独者》、《高老夫子》、《离婚》、鲁迅的《呐喊》自序、许寿裳的《鲁迅先生年谱》以及相关评论 文章等。之所以确定专题小说的这些篇目,主要 有两个维度的考虑:一是人物类型多样,有农民 (含游民)、市民、知识分子以及女性形象等;二是 表现文体及手法的多样,有日记体、传记体、回乡 体以及象征手法、写实手法等。
二、专题学习目标:关注语言与思维、思想与人格
(一)语言与思维目标
!语言目标。鉴赏被誉为“在中国新文坛上”“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的鲁迅小说的表现形 式,体会并感受其简洁、凝练、含蓄、诙谐、幽默又 极 的语言 。
2.思维目标。研读选人的评论性文章,能够 提取文章的主要观点,并 到支持观点的“事实&材料);能认识到支 要观点的“事实&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基本联系;能比较、辨别、推理、判断、确认这些观点及“事实&材料)的 、高下,以及这些“事实&材料)是否真实并具有说服 力;能在表达的过程中,对这些文章的观点或材料 ,提出假设 批判性评价;进一步巩固已有的“思辨性”思维能力。
()与标
!思想目标。感受小说中作者“铁屋中的呐 喊”和“ ”的内心 ;理解小说“为人
生而且改良这人生”的写作动力,以及作者“感时忧国”的启蒙主义思想和价值取向。
2'标。深切 现实世界,积极参与社会改良,树立“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 有关”的悲悯情怀。
三、专题学习过程:从“泛”到“研”,从读到写
(一)泛读《鲁迅先生年谱》一文
学生已读过一些鲁迅小说,但对鲁迅本人及 《呐喊》《彷徨》中一些经典作品的了解恐怕并不深 人。为此,本次专题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阅读许的《鲁 生年 》!的让学生 鲁 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生平事迹有 较为全面而深人的了解。
学习活动如下+
年谱是按年月记载某人生平事迹的著作或者 文字。许寿裳的《鲁迅先生年谱》一文近5000字,具有列提纲式的明显特征。请同学们提取文中重 要信息,采用列表格的方式,对文章的重要信息按 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概括或提炼。
(二) 精读13篇鲁迅小说
我们将《狂人日记》《药》《阿Q正传》《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示众》7篇小说作为主要精读 篇目,将《孔乙己》《故乡》《肥皂》《孤独者》《高老夫 子》《离婚》6篇小说作为次要精读篇目。
首先,了解小说形式发展的类型。
鲁迅写过《中国小说史略/ 的专著和文章。从他的写实风格和讽刺艺术就可以看出,古 典小说《儒林外史》等,深刻影响着他的小说 。如他说“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 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则无一贬辞,而情伪毕露,辞之,亦狙击之辣手矣&在中国历来作讽刺小说者,再没有比他更好的了”“讽刺小说从 《儒林外史》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非写实决不为‘讽刺”’,等等。
鲁迅受西方现代小说的影响也很大。他留学 日本接触到意识流、非线性叙事、消解意义的后现 代小说,
为他 小说的“新”形式带来很大帮助。了解到这些 ,有利于我们在阅读鲁
迅小说和评价鲁迅小说时,关注到他的作品两种
类型兼有,侧重现代意识。
其次,了解小说阅读的不同方法。
读一篇(本)小说,有两 代表性的方法:一 美籍作家纳博科夫认定的“通往 说”!细、分析、甄别作者
镶嵌在文本中的“细节&如小说措辞、组句、布局、视角"),努力构建一 在通往
的;另一 国结构主义思想大师、文学批评家罗兰•巴特宣称的“作者已死说”,即绕 过作者,根据我们对文本的解构 一份属于自己理解的地图。
针对鲁迅小说的阅读,温儒敏先生也给出一 些建议+其实鲁迅,他的小说有个基本的格调叫 忧愤深广……要 鲁 品的忧愤深广,我们才能够进人到鲁迅的文学世界”“还要注意到 鲁迅的小说……对整个中国传统的小说 的突破&非常贴近现实”“几乎每一 品,每一篇小说都有独特的发现”“还要 小说的艺术格局 和语言方面的突破和创新”,等等。
,了解鲁迅小说的 特点。
著名学者李欧梵在他的《铁屋中的呐喊》一书 的第三章中曾 了一 ,并分析鲁迅在获得《故事新编》的艺术自由之前,为 现代小说的
规范进行过多么广泛而深人的探索+
仅仅把鲁迅各篇小说中的试验开列出来,就 给人以十分深刻的印象。在《狂人日记》中,他将 日记形式转为几乎是超现实主义的文本,后来的 各篇又进行了各不相同的试验,如人物描写(《孔 乙己》和《明天》)、象征主义(《药》)、简短复述(《一件小事》)、持续独白(《头发的故事》)、集体讽刺 (《风波》)、自传体说明(《故乡》)、谐谑史诗(《阿Q 正传》)。在后期更成熟的《彷徨》诸篇中,他又扩 展了讽刺人物描写的反讽范围(《幸福的家庭》《肥 皂》《高老夫子》《离婚》),也扩展了在那些较抒情 的篇章中感情和心理撞击的分量(《祝福》《在酒楼 上》《孤独者》)。此外,他还试验了对日记形式更 加反讽的处理(《伤逝》)和一种完全没有情节的 众场面的电影镜头式的描绘(《示众》),还有对某种非正常心理的表现(《长明灯》《兄弟》)。对于业 已熟悉鲁迅小说的读者,我上面所列的种种技巧 试验的名称只不过是一些简略的概括...
—了解鲁迅小说这些形式上的特点,对我 们阅读和评价鲁迅小说大有助益。
学习活动如下+
重点精读7篇小说,做好读书笔记。主要记 录阅读时的感受、思索、追问、质疑、判断及发现 等。请针对其中一篇小说,写一篇800字左右的 读书笔记。
要求:(1)网上查询读书笔记写作的一般格式;(2)摘录你感受最深的文段;(3)对摘录的文段 进 点。
(三)研读选入的理解性文本
从这一环节开始,学生要研读专家、学者的评 论文章。我们一 了两组共12篇文章。之所以 这些文章,并将其 两组,其设想是分别从两个层面——整体层面、单篇层面——对鲁 迅作品的思想主题、叙事方法和表现形式等做出 各有侧重的评价。这样,从相对整体的吸纳到局 部的比较、分析、判断,有利于学生在研读过程中 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
下面,我们将从这两个层面给出一些研读的 意见或建议。
说第一组的整体研读。篇目是+1)王锡荣 的《鲁迅小说——中国20世纪小说高峰》;(2)李啸 峰和毕玉珊的《鲁迅:创造“新形式”的先锋》;(3)王 涘海的《鲁迅小说叙述者特》;(4)王白云的《鲁迅 小说中 的 析》#5)沈文慧的《你的痛苦是我的快乐—
—鲁迅小说中“看客”形象解 读》#6)李泽厚的《鲁迅才是真正的深刻与伟大》。
整体研读这6篇文章,主要是从思想内容、表 现形式、叙述、 象(以像“看客”为主)等几个方面切人鲁迅小说。当然,仅 从这几个方面来评价鲁迅小说或许并不全面,但 确实能够相对整体地吸纳鲁迅小说的思想意蕴、象、表现 面的 。而从研读技能或方法的角度来看,除了李泽厚的《鲁迅才是真
正的深刻与伟大》一文理解难度较大,其余各篇文 章的层次都非常清晰,逻辑关系也比较严密。提 取文章中的主要观点,并且到支持这些观点的 “事实&材料(认识到支持这些主要观点的“事 实&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基本联系点,也并不困 难。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有条理地分析文章内 容、有层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等诸多能力一定会 有进步与提升。
再说第二组的单篇研读。篇目是+1)王平的 《走出叙事的迷宫—〈狂人日记〉文本分析》;
(2)宋剑华的《启蒙无效论与鲁迅〈药〉的文本释义 (节选(;(3)林兴宅的《论阿Q的性格系统(节 选)》;(4)叶继奋的《双重叙事与“复调”主题—
—〈祝福〉主题的叙事学阐释》#5)查尔斯•艾勃的 《鲁迅的〈在酒楼上〉(节选)》;(6)宋剑华和邹婧婧 的《〈伤逝>:鲁迅对思想启蒙的困惑与反省》。
读主要是要 学生对小说这
种文本进行准确、精当的解读的能力。为此,在之 前的整 读阶段,我们 人了与小说文本解读内容相
关的篇目,如王涘海的《鲁迅小说叙述者特 》,王白云的《鲁迅小说中叙事符号的量化分析》。
那么,这 ?
,要学习文本解读的一些 。
题我们 要学 “述学& 析 。
文 有 海的《鲁 小说 述 特 》、平的《走出叙事的迷宫—
—〈狂人日记〉文本分析》、叶 继奋的《双重叙事与“复调”主题——〈祝福〉主题 的叙事学阐释》、查尔斯•艾勃的《鲁迅的〈在酒楼 上 >(节选)》。
所谓“叙述学”分析法,主要以叙事作品(主要 是小说)为 象 其内在的结构规律。通俗地说,就是一个故事是通过“谁”讲述出来或 者组织 。“叙述学”分析法主要有 析'析,故事类 析等)和叙述视角分析(包括叙述者的人称、角度、位置、可信度,述者的声音、叙述的 )两种。“ 析”我们常常 到,如分析 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叙述视角分析”我们比较陌生,上述文章就主要侧重于“叙述视角分析”。学习“叙述学”分
析法中的“叙述视角分析”,可以打开文学作品瑰
丽 的“内宇宙”—那些我们自以为通晓明白
的、情节、作者、读者、视角、 ,都可能有
新的含义;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理解甚至会被颠
覆,而另一些新的理解会迎面而来。
此外,读王白云的《鲁迅小说中叙事符号的量
化分析》、宋剑华的《启蒙无效论与鲁迅〈药〉的文本
释义(节选)》,我们可以学习“符号学”分析法#卖林
兴宅的《论阿Q的性格系统(节选)》,我们可以学
习“系统论”分析法;读宋 邹婧婧的《〈伤逝>+
鲁迅对思想启蒙的困惑与反省》,我们可以学习“新
批评主义”细读法。当然,很多时 以一
种方法为主,其他多 析法同时 。
其次,要能够比较、甄别、判断这些文章提出
的观点和列举出的“事实&材料)的正误、高下,以
及这些“事实&材料) 实、是否具有说服力。
如学生研读《〈伤逝 >:鲁迅对思想启蒙的困惑与反 》这篇文章,就可以依照这篇文 一段所说的——“在《伤逝》问世的八十多年时间里,评论家
们不是从作品文本而是从抽象理论,将其赋予了
2说3知识 弱说3子君新 说3
‘涓生肯定说3兄弟失和说3鲁迅婚姻说7等穿凿
附会的主观诠释,进而使《伤逝》完全脱离了其自
身所固有的审美意义,成为学术界精英 由
想象的言说对象”—上网去查询《伤逝》之“社会说”“知识 弱说&子君新说”“涓生
肯定说&兄弟失和说&鲁迅婚姻说”,通过比较分
析,学生就能得出自己的判断和结论。
对鲁迅的评价学习活动如下+
1. 采用表格的方式,梳理第一组整体研读中 第4篇、第5篇文章的思路结构。
2. 上网查询并阅读《狂人日记》《药》《阿Q正 传》《祝福》这4篇小说的其他评论性文章(不少于
两篇,最好出自名家),与我们选入的评论性文章
作比较,得出自己的判断或结论。
(四)研读选入的批判性文本
本专题学习选人的批判性文本篇目是:(1)王
朔的《我看鲁迅》;(2 )张梦阳的《我观王朔看鲁 迅/(3)王得后的《鲁迅与孔子的根本分歧/(4) 钱理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需要鲁迅?》;(5)徐 晓鹤的《假如阿Q还活着》。
由于历史遗留 的主观或者客观原因,长期以来,关于鲁迅本人及鲁迅小说的阅读和学习,一个备 并且 争议的话题。选人这样一组观点、材料、立意、构思或有矛盾、冲突,或别 开生面、独具一格的文章,其主要目的是要学生比 较并思考不同作者、不同文章其 构思的逻辑起点,述的思维路径的 ,力求的思 。
为此,这既需要学生回到历史“现场”,回到鲁 迅小说文本“本身”,又需要学生站在今天社会需 要改良、启蒙的立场,用现代社会的思想意识和观 念对当下的社会状态进行观察、思考、批判和修 正,领悟鲁迅“立人”的价值理想。这有利于学生 养成批判性思维的品质、形成现代化的人格。
在上网研读这些评论文章的时候,学生或对 比思考,或质疑提问,或交流讨论,或感悟发现,总 之,要及时记下自己读文的体会、心得和疑问。当然,也可以再读《呐喊》《彷徨》相关篇目,以加深对 作品的理解;还可以上网 相关资料等。
学习活动如下+
!请分别从第2篇、第3篇文章中出作者 立论的逻辑起点,并说说作者文章中的“事实&材 料)是否能支持作者的主要观点。
2.确切地说,徐晓鹤的《假如阿Q还活着》这 篇文章,作者是把它当作小说来写的,写出了阿Q 及阿
Q身边各人等的“借尸还魂”和“死而不 僵&这给你怎样的启发?你能否也针对鲁迅小 说中的人物进行一番再创作,写一篇“这样的 小说&
(五)撰写评论文章
高中生要不要写作“小论文”或学术论文,历 来在高中语文界颇具争议。如在很长段时间里,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在高一年级,学生就应该“全 年”写作叙述文;到了高二年级,才开始写作论述文。而我们长期开展的专题学习,在高一初始,学
生就要涉足“小论文”的写作;到高二结束,学生在
类似学术论文(一说“准学术论文&的写 ,应
该得到比较完整的训练。
胡适就曾说过+发表是吸收的利器,又可以
说手到是心到的法门。”为了写好文章,学生还得
再次读书,学会积极主动、深人细致、针对性强,而
且,还要一边读书、一边梳理、一边思考,一边组织
构架和运用语言表达,等等。极而言之,在专题学
习过程中,论文写作的重要程度绝不亚于之前长
时间的阅读和思考。
学习活动如下+
请选择一篇或几篇鲁迅小说,或者与鲁迅及
鲁迅小说相关的问题、话题等,写一篇评论文章。
不少于4000字,题目自拟。
要求:(1)尽可能做到有条理、有层次地分析
“事实&材料),形成或者证明自己的观点;(2)在
论证过程中,能够对专家、学者的评论、解读性文
章里的观点或材料,提出假设或做出批判性的
评价。
总体来说,本次鲁迅作品的专题学习,从泛读
向研读进阶,从专题阅读向论文写作迁移,带领学
生在鲁迅的小说世界里走了个来回。
参考文献:
[1]张梦阳.我观王朔看鲁迅[J].文学自由谈,2000(4).
[2]雁冰.读《呐喊》[N].时事新报,1923 —
10 —08.
[3]王慧.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对鲁迅小说的选录 与解读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4).
[4]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5]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 版社,2006.
[6] 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M].尹慧珉,译.长沙+
1999
[7]胡适.胡适文集(第4卷)[M].北京:北京大学
1998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