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中鲁迅有远见的例子
鲁迅,一代文坛大家,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就曾经评价他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
对鲁迅的评价
鲁迅的作品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杂文,他把笔触伸向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各种不同阶层的不同人物,其中有无情的揭露,有愤怒的控诉,有尖锐的批判,有痛苦的呐喊,有亲切的鼓励、热烈的赞颂……笔锋纵横捭阖,辞彩飞扬,为中国文学开辟了一条道路。
但鲁迅的散文也别具一格,亦有着强烈的批判精神。但今天我要说一说的是我所读出来的不一样的感受。
又一次快速读完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兼回忆集《朝花夕拾》,虽不长,却仍用了三天的零碎时间,言之快速,但从感官而言不过一瞬间耳,便不免又想感叹一番光阴逝去,学无所成了。
总想再发现一多点鲁迅先生抨击社会批判封建的语句,却才觉又带着先入为主的心去读《朝花夕拾》了。便想,既然是回忆之作,儿童少年时期的鲁迅难道就已经对社会观察透彻了?
总不会过于沉重罢,便以无“思”之心去读,不再思考这句话影射了什么,这一个词是否批判了什么。
于是觉到从《狗·猫·鼠》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乏描写童年少年之快乐,儿童少年之童真、率真,嬉闹之天性,玩耍之灵性,我想鲁迅作文之时是否想起这些旧事之时,不自觉地嘴角露出回味的笑容,正像我读此书时,脑海中不自觉地浮现那些快乐的情形,从而又勾起我儿时相似的经历,情不自禁摇一摇头,莞尔一笑去了,如《狗·猫·鼠》中,鲁迅谈自己仇猫的缘由,竟是因为猫吃了那可爱的小隐鼠,不无透露着童稚的计较,心爱的隐鼠竟被这样一个残暴的生物吃掉,就此对猫不待见,而且这样一个吃墨的隐鼠,如此讨鲁迅喜欢,“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此话若是一个大人所念,便觉得此人报复心极强,但这一句却是描写一个失掉心爱之物的孩子的,再一想便觉得充满了儿童较真的韵味,很是单纯,而且“我”真的展开了对猫的报复,对猫出起气来了.
再如《阿长与山海经》中,我总喜欢听阿长讲故事,听完故事后“我”浮想联翩,但随即又觉得与“我”不相关,而将一些故事的警告之意转移开来,以此来抛却沉重的心思,不正是孩童
充满灵性的表现吗?因阿长踩死自己心爱的隐鼠,对她愤愤不平,但当阿长带来了“我”求知若渴的绘图《山海经》之时,激动之下,“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一情节的语句十分明显地显示出了儿童的率真,任性,可爱,可谓是淋漓尽致。
还有“我”对于《二十四孝图》的角代入与排斥,对五猖会的盼望却因突如其来的背书,宛如被泼了一盆冷水,之后便一点期盼也没有了,一直很是郁闷,想必也是对父亲的行为充满了芥蒂,颇有孩子赌气受气的表现。最愿意看的是活无常,因为他不但活泼而诙谐,而且有“鹤立鸡”之感,却又对他有着一点敬畏之心,因为他终究还是一头鬼。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则更显童趣了,文字风格亦格外轻松活泼,无论是对百草园环境的描写,还是对在园里的游玩的记叙,或者对百草园深处的害怕,总担心自己遇见了美女蛇,毕竟自己没有飞蜈蚣这个的的法宝,还有对于三味书屋的一系列描写。起初对号称最严厉的书塾的畏惧,后来却又用他们聪明的小脑袋钻出许多空子,探索出许多可以消遣玩乐的地方、活动。这几章书语言明显比其他章节活泼一些,易懂易读许多,从《父亲的病》一章之后便少见有这么快乐的时候了.
所以我便想,这或许是鲁迅先生一生之中写得最快乐的一次吧,不需用尖利的词语句子去记
录些什么,不需用极有力的话去反击去骂战,而只是回忆记录写的时候早已没有了快乐。当然我读的书少,自然不敢妄下结论,而我只言其中相当一部分语句是轻松愉快的,毕竟其中还有诸如“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碰着痛处的时候多。”“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我常存着这样一个希望:这一次所见的赛会比前一次繁盛些.可结果总是一个‘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