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共40题)
1、(2018年真题)医师热入心包、热动肝风证时,常投紫雪散。此因该成药除清热开窍外,又能( )
A.平肝安神
B.止痉安神
C.潜阳安神
D.通络安神
E.养心安神
【答案】 B
2、学习《鸿门宴》,教师要求学生注意“大王来何操?”一句的特殊句式,并归纳同类用法的
句子。下列句子中不含有同类用法的是( )
A.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B.微斯人,吾谁与归?
C.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D.古之人不余欺也
【答案】 A
3、教师在讲授朗读技巧时.举例说明朗读中的轻声现象。为了让学生形象理解,特为学生列举了以下例子,其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她的嗓音很清亮”中的“清亮”
B.“他这人心眼儿实在”中的“实在”
C.“你这人真不地道”中的“地道”
D.“那件事有眉目了吗?”中的“眉目”
【答案】 D
4、某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后,关于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做了如下笔记。下列笔记内容说法不恰当的是( )。
A.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校本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B.可立足课堂学习,开发教材资源;也可融入社会活动,开发社区资源
C.课程资源的利用,不仅要考虑多数学生的共性情况,还要考虑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
D.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对语文学习有决定意义的课程资源,使之优先得到运用
【答案】 A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A.在这个片段中,教师抓住了“老爷”这个包含着丰富意蕴的词语大做文章,体现了教师深厚
的语言文字素养
B.对语言点后,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引导者的作用,两次引入相关经验或知识给学生铺路搭桥,体现了教师强调要让学生经过努力.自主地获得知识的教学意识
C.“但是,既然旧情难忘,为什么又要喊周朴园为‘老爷’呢?”是铺垫性问题,打开了学生准确理解文中侍萍对周朴园称呼的巨大变化的原因大门
D.借助学生已经学过的课文知识,帮助学生快速理解侍萍执意要拉开距离的怨愤心理,激活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体现了教师帮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一教学技巧
【答案】 C
6、在学习《胡同文化》时,教师为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出的“京味儿”,播放了北京胡同的纪录片和老北京的小贩儿的吆喝声儿。对于这一教学资源分析不恰当的是( )
A.引导学生体会“京味儿”,有利于学生品味文章语言
B.再现了文章中的内容,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C.真实的教学情境对学生体会文章情感没有帮助
D.有效利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教学现代化的进步
【答案】 C
7、阅读某教师有关《苏武传》一课的教学反思片段,回答问题。关于老师的诗歌
A.突出了本文人物的形象特点,准确地抓住了本文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要求
B.以文章人物形象为切人点,能够让学生围绕人物展开讨论,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C.四个问题,体现了层层深入的课堂教学节奏,有利于学生领略文学作品在选材和表现上的艺术手法,使学生在知识积累中拓展、迁移
D.整个阅读教学课堂以“高贵”为中心串联在一起,课堂结构紧凑,阅读中心明确,提高了阅读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答案】 B
8、阅读下面某教师在创新教学设计大赛上的教学设计(片段),按要求答题。
A.以人物的外貌和动作为切入点分析人物性格,符合教学要求
B.着眼于学生的宏观阅读及分析能力的培养
C.课堂的设计重点突出提纲式教学
D.没有多方面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氛围、学习方式等
【答案】 D
9、教师在讲授完《寡人之于国也》后,要求学生注意“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这种句式的特殊性,并归纳同类用法的句子。下列语句中,含有相同用法的一项是( )。
A.甚矣,汝之不惠
B.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答案】 C
10、学习复句的基本类型,教师选取了一些语句作为并列复句学习的例句,下列句子适合的是( )。
A.他进入这个世界,便奉献给这个世界以真诚
B.调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马观花,一种是下马观花
C.她不是要人装傻,而是要人保留一份纯真
D.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答案】 C
11、教师讲解“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中“可怜”的词义,另举一例加以说明,下列合适的是( )。
A.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B.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C.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D.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答案】 D
12、教师在“语言表达的艺术”专题教学中指出,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都应注意自己的言行,要学会自然得体地表达。教师设置情境,要求学生模拟对话。下列学生的语言表达中,符合要求的是( )。
A.既然这样,那我也就不推脱了。你送来的特产,我就笑纳了。
B.大爷,您这萝卜多少人民币一千克啊?
C.刚才陈老师的话算是抛砖引玉,我下面要讲的是狗尾续貂。
D.欢迎各位到寒舍一叙。
【答案】 D
13、学习完《劝学》一课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中“而”字的用法,其中说法错误的一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递进连词,却)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连词,而且)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假设连词,如果)
D.蟹六跪而二螯(并列连词,又、和)
【答案】 A
14、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师将“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诗人情感”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A.教师对诗歌教学的目标要求理解不准确
B.教师对诗歌教学应承担的任务认识不清
C.教师认为分析人物形象是诗歌教学的任务
D.教师认为体会情感是教学最重要的内容
【答案】 C
15、写作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在语言文字表达方面仍存在问题,习作中常常出现病句。为引起学生对习作语病问题的重视,减少此类问题的出现,教师举出以下病句例子让学生进行修改,以下修改意见有误的一项是( )。
A.病句:《红楼梦》这部小说出地塑造了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为首的诸多人物的生动事迹。修改意见:原句搭配不当,应将“事迹”改为“形象”。
B.病句:在80多年前的那场惨烈的战斗中,他失去了一条腿。修改意见:原句用词不当,应将“战斗”改为“战争”。
C.病句:猫儿娇憨的姿态,惹得大家忍俊不禁地笑起来。修改意见:原句成分赘余,应去掉“地笑起来”。
D.病句:老师睁大眼睛盯住小陈,他被他的奇怪的神情弄得莫名其妙。修改意见:原句句式杂糅,应将“被”改为“对”。
【答案】 D
16、阅读《孔乙己》教学案例(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A.上述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自始至终的主角
B.本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
C.教学对话法就是在课堂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对话交流,从而让学生学到知识的教学方法
D.教师以权威的形象与学生对话,让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
【答案】 D
17、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以“谈鲁迅”为专题开展了一次阅读分享会,评价学生时既关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关注其个性化、深度阅读的实现程度。对这一做法分析正确的是( )。
A.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B.评价内容综合化,符合高中学生的语文发展需求
C.评价主体单一,不能保证实现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
D.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答案】 B
18、教师指出在元、明、清三代,我国长篇小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就这一时期产生的长篇小说进行了推荐阅读。下列作品不合适的是( )。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儒林外史》
D.《聊斋志异》
【答案】 D
19、阅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A.学生用颁奖词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强化了语言运用实践
B.学生撰写的颁奖词并不十分确切,教师应系统讲授颁奖词撰写知识
C.教师评价具体准确,有助于学生修正、完善学习成果
D.教师要求学生撰写颁奖词。不利于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偏移
【答案】 A
20、某教材在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模块中设置了“初高中文言文中的成语”专题。下列作品与成语对应全部正确的是( )。
A.《离骚》:七月流火《陈涉世家》:鸿鹄之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