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中的成语及解释
第一册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也。——《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扁鹊见蔡桓公》
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到窍门。(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第二册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朋友1——《黔之驴》)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黔之驴》)
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
源头活水:比喻生活气息浓厚,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愚公移山》)
第三册
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闲情记趣》)
挥汗成雨:大家用手抹汗,洒出去就像下雨一样。原来形容人多,后来也形容出汗多。
比肩继踵:肩膀靠肩膀,脚尖碰脚跟。形容人多,拥挤。
张袂成阴:张开衣服袖子就能遮住阳光,形容人多。(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晏子故事两篇》)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画蛇添足: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有害无益。(《寓言四则》)
买椟还珠:取舍失当,舍本逐末,是极不可取的。(《寓言四则》)
滥竽充数:没有本事的人混在有本事的人中间凑数,终会露馅。(《寓言四则》)
塞翁失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寓言四则》
第四册
•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披[]坚执锐:身披坚硬的护甲,手上拿着锐利的兵器。比喻投身战斗。(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第五册
 •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水落石出——《醉翁亭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方面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则必然陷于孤立。(《孟子二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愁患害能使人奋斗而获得生存,安逸快乐使人沉迷于享乐,反而容易导致死亡。(《孟子二章》)
 •百废俱兴:指任事振作有为,凡有荒废者,皆整理兴举起来。(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气象万千:谓景象宏伟绚丽,非常壮观。(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心旷神怡:心胸旷达,精神愉快。(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第六册
 •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箪食壶浆:(老百姓)用箪盛了饭,用壶装了汤来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后来用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曹刿论战》)
 •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形容军队溃败——《曹刿论战》
•三顾茅庐:东汉末,刘备三次往隆中(山名,在今湖北襄阳)聘请隐居于草庐的诸葛亮出来帮助打天下。后用来指诚心诚意再三邀请或访问。(《出师表》)
 •妄自菲薄:不知自重,写一轻视自身价值。(《出师表》)
月光马二、文学常识
  1、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2、本文出自《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
三、语音
四、通假字
  1、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苹果电脑升级 適通“谪”:强迫。 
  2、为天下唱 唱通“倡”,倡导
五、古今异义词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或:古义:有的人 今义:或者,也许
  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豪杰:古义:有声望和有地位的 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会计:古义:聚会商议 今义:管理财务计算的人
  3、旦日,卒中往往语 往往:古义:处处 今义:常常
六、词类活用
  1、大楚兴,陈胜王 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为王 
  2、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
  3、尉果笞广 笞:用鞭、杖打。
  4、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用作动词,看
  5、夜篝火 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 篝火:名词用作动词,燃起篝火 
  6、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名词用作动词,本义为捕鱼用的网,这里是“捕捞”的意思,与“所”一起作“鱼”的定语
  7、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    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8、忿恚尉 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七、一词多义
八、重点词语解释
  1、屯大泽乡 屯:停驻 
  2、会天大雨 会:适逢;
  3、或以为亡 亡:“逃亡”; 
  4、举大计亦死 举大计:发动起义 
  5、等死:同样 
  6、扶苏以数谏故 数:屡次 
  7、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间:暗中
  8远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宁:难道
  9、辍耕上垄上 之:去,往
  10、怅恨久之 怅:失望 之:音节助词,无意义
  11、苟富贵,无相忘 苟:倘使
九、特殊句式
  1、陈胜者,阳城人也 判断句
  2、此教我先威众耳 判断句
  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判断句
原来这么简单作文600字
  4、号为张楚 判断句
  5、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被动句
  6、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省略句
十、朗读节奏
  1、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十一、理解性默写
  1、起义的直接原因:失期,法皆斩。
  2、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3、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篝火狐鸣,鱼腹置书。
  4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6、陈胜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宣传工作)? 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7、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8、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鹊之志哉。
  9、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诸郡县)苦秦吏
  10、起义的导火线是遇雨失期.失期当斩。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胜协助(帮助)吴广.一同(一共)杀了两个军官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如果我们这些人冒称公子扶 苏,*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该有许多人会响应。
  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何况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一番大事业。王候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尉的头祭天。
  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
  6、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即使仅能免于斩刑,戍守边塞的人也得死去十分之六七。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将尉醉”的“醉”在该段的情节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醉”为该段情节的发展起铺垫作用
  2、人物欣赏
  1)从分析当时形势和所提策略口号中和为起义做舆论准备及发动起义,可以看出陈胜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表现了他卓越的组织才能和超人的胆略。
  2)文中“且壮士不死而已,死即举大名耳,五候将相宁有种乎?”一句,表现陈涉叛逆的性格特点和出众的宣传鼓动才能。
  3、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1)抓住时机 (2)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3)激怒众人
  十四、开放性试题
  1、出自本文的成语及名句
  鸿鹄之志:比喻远大志向
  篝火狐鸣:假托鬼狐之事诱众起事。
  苟富贵,无相忘:有朝一日谁富贵了,别忘了咱们。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