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散文教学中的美育
作者:耿婷艳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3年第03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早在18世纪,席勒就在《美育书简》中提出:江南的冬景从美的事物中到美,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散文,既有语言美、意境美,又有思想美、结构美,是人类感情与美的积淀,也是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最好的文本资料。通过语文课堂中的散文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辨别真善美丑的能力,净化灵魂;可以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他们的文明修养,提高生活的幸福感;可以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使学生在德智美各方面得到发展。下面就散文教学谈谈对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培养。
        一、在教材中感知美
        要让学生能欣赏美、创造美,首先必得感知美,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感官,用自己的耳朵、眼睛、鼻子、皮肤、舌头去感知事物,获得美的享受,从而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世界,与作者沟通神气、感应心灵。在教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带上一朵小
花,让学生闭上眼睛,用手指去感受花瓣的可爱柔润,嗅嗅窗外正在盛开的桂花香味,比起枯燥空洞的说教,更能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及其带给人类的巨大馈赠,心中自然满怀感恩。上《肖邦故园》时,听一首肖邦的夜曲,感受一下费玉清的《梦驼铃》,弥漫在作品中的对故乡的万种离情、一怀愁绪也就深深地打动了学生。
        当然,最能再现作品的神韵美,使课文内容在声韵美的感受中浸入学生的心田,引起学生的审美感受的方法,莫过于诵读。语言优美精粹、简洁自然的美文,只有通过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美。比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雨气空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语句的参差错落、回环反复、词语重叠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连绵悦耳,抑扬而流畅,可以鲜明地感受有一种美的旋律和节奏存在其间,在富有节奏美的同时更蕴含着诗意美。在这富含音韵美的声声念念中,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听雨的感受,对故乡的孺慕之情都浸入到读者和听众的心田。在今天的散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只关
注只言片语的赏析,没能通过诵读把整篇文章的情感贯穿起来,割裂了文本,更割裂了感情,所鉴赏的也只能是技巧,而缺失了情感上的熏陶,又何谈美的享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