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出处(20条)
目录
三国典故1.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
2.善将者,必因机而立胜
3.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
4.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5.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
6.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
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8.风云起乃期猛士,鼙鼓动而思良将
9.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10.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
11.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12.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矣
13.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14.禾未熟而登场,获者弃之矣;果未熟而登盘,食者吐之矣
15.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16.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之惑
17.法先自治以治人,先治近以及远
18.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9.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20.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
—
1 —
1.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
2.善将者,必因机而立胜
【典故】出自三国诸葛亮《将宛·机形》,事机作而不能应,非智也;势机动而不能制,非贤也;情机发而不能行,非勇也。善将者,必因机而立胜。意思是,善于指挥军队的将领,一定要根据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取得胜利,即因机立胜。
3.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
【典故】出自战国商鞅著作汇编《商君书》,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其法立而民乱,事剧而功寡。意思是,治理国家,在考察风俗民情的基础上立法,才能治理好,弄清国情、抓住根本,才能制定出适宜的政策。如果不考察当时的风俗,不弄清国家的情况,法令政策制定了民众也会混乱,政务再繁忙也是收效甚微。
4.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典故】出自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2 —
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意思是,臣听说要想让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基;想要河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要使国家稳定,一定要积聚它的民心。源头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像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
5.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
止
【典故】出自明代方孝儒,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意思是,凡知道畏惧的人,必言谨身正,说话有分寸,行为不冲动,虽偶尔有些出格之处,但不会出现大的过失。
6.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
【典故】出自晋代陈寿《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匪怀细以害
大。意思是,立志行万里的人,不会中途停步;想要统一天下的人,不会对小事耿耿于怀而危害大事。
—3 —
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典故】出自荀子《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意思是,以千里马的一跃,却还不到十步,而老马走一步没多远,却不舍,相比之下,当然老马走的更远了。比喻作学问应该持之以恒。
8.风云起乃期猛士,鼙鼓动而思良将
【典故】出自《礼记》,鼙鼓,即军中小鼓和大鼓,古代战时助阵用的乐器,这里指战争。意思是,天下大乱之时,需要猛士;一听到战鼓敲响,主政者就想起挑选能征善战的将领御敌。
9.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典故】出自《韩非子·五蠹》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
者削。故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意思是,法度应随时顺应变化而变化,社会才能治理得好;社会管理与社会实际相适应,才能取得成效。
10.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
【典故】出自宋代程颐《代吕公著应诏上神宗皇帝书》,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意思是,处理政务的方法,要以顺应人民的愿望为根本,以丰厚人民—4 —
的生活为根本,以而不扰动为根本。
11.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典故】出自《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远能迩,以定我王。意思是,老百姓太劳苦,也该稍稍得到安乐了。表达了奴隶制时代先民们的一种理想。
12.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矣
【典故】出自东晋葛洪《抱朴子·广譬》,登山不以艰险为止,则必臻乎峻岭矣。积善不以穷否而怨,则必永其令闻矣。意思是,登山不因为艰难险阻而停止,就一定会到达峻岭。积善不因为自己穷困潦倒而埋怨,就一定会使自己的美誉长久。
13.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典故】出自《庄子·骈拇》,庄子曰:“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意思是,庄子说:“小的迷惑会错乱方向,大的迷惑会错乱本性。”
14.禾未熟而登场,获者弃之矣;果未熟而登盘,
食者吐之矣
【典故】出自清代魏源《默觚》,禾未熟而登场,获者弃之
—5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