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诸葛亮简介及典故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诸葛亮幼年丧父,同叔父到南阳躬耕,后追随刘备,为了刘备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基础。蜀汉开国后,被封为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光复大汉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缺乏良将而失败,最后病逝于五丈原。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诸葛亮为政举措
政治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诸葛亮幼年丧父,同叔父到南阳躬耕,后追随刘备,为了刘备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基础。蜀汉开国后,被封为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光复大汉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缺乏良将而失败,最后病逝于五丈原。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诸葛亮为政举措
政治
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利,对人开诚布公、胸怀坦诚。为国尽忠效力的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赏赐,玩忽职守犯法的就算是他的亲信也给予处罚,只要诚心认罪伏法就是再重的罪也给予宽大处理,巧言令逃避责任就是再轻的过错也要从严治理,再小的善良和功劳都给予褒奖,再小过错都予以处罚。他处理事务简练实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计较虚名而重视实际,贪慕虚荣的事他都不做;终于使蜀国上下的人都害怕却敬仰他,使用严刑峻法却没有人有怨言,这是因为他用心端正坦诚而对人的劝戒又十分明确正当的缘故。可以说他是治理国家的优秀人才,其才能可以与管仲、萧何相媲美。[28]
经济
诸葛亮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利用了汉中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使北伐军资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决,诸葛亮死后,蜀汉军撤退,魏军还在蜀营中“获其图书、粮谷甚众”。这正说明了诸葛亮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的效果。当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来更多的人口,使地广人稀的汉中重新得到发展,逐步到达人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
经诸葛亮“踵迹增筑”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还是汉中地区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
经济
诸葛亮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利用了汉中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使北伐军资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决,诸葛亮死后,蜀汉军撤退,魏军还在蜀营中“获其图书、粮谷甚众”。这正说明了诸葛亮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的效果。当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来更多的人口,使地广人稀的汉中重新得到发展,逐步到达人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
经诸葛亮“踵迹增筑”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还是汉中地区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
据李仪祉先生考察而知,“山河堰尚灌褒城田八千余亩,灌南郑县田三万零六百余亩,灌酒县七千余亩,共四万六千余亩。”汉中市的六大名池,至今仍被利用。据考古调查统计,全区至今尚保留有汉以来的古堰七十多处,一些堰渠经历代使用维修,一直延用至今。同时各地在继承和学习古代开发利用水利资源经验的基础上,又不断增修了大批塘、库、陂池等水利设施。仅勉县就增修了能蓄十万立方水的水库三十七个;塘与陂池达三百多个;冬水田至今仍有五万多亩。
上述实事说明,汉中盆地古代农田水利设施至今所产生的实际效用和不断改进利用,与诸葛亮当年在汉中休上劝农时,开拓农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的丰功伟绩是分不开的。[28]
军事
诸葛亮作为军事家在历代兵家也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的营垒,称赞其为“天下奇才”。唐太宗与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阵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且表明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唐朝时亦将诸葛亮评选为武庙十哲之一,与张良、韩信、白起等九位历代兵家享同等地位。诸葛亮亦作诸多军事著述,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对中国军事界有一定的贡献。诸葛亮在技术发明上亦有灵巧的表现,如改良
上述实事说明,汉中盆地古代农田水利设施至今所产生的实际效用和不断改进利用,与诸葛亮当年在汉中休上劝农时,开拓农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的丰功伟绩是分不开的。[28]
军事
诸葛亮作为军事家在历代兵家也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的营垒,称赞其为“天下奇才”。唐太宗与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阵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且表明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唐朝时亦将诸葛亮评选为武庙十哲之一,与张良、韩信、白起等九位历代兵家享同等地位。诸葛亮亦作诸多军事著述,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对中国军事界有一定的贡献。诸葛亮在技术发明上亦有灵巧的表现,如改良
三国典故连弩。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阵图,直至唐代将领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诸葛亮历史评价
汉末三国
司马徽:“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孙权:“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诸葛丞相德威远著,翼戴本国,典戎在外,信感阴阳,诚动天地,重复结盟,广诚约誓,使东西士民咸共闻知。”
孟获:“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贾诩:“诸葛亮善治国。”[30]
刘晔:“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31]
杨洪:“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
马良:“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远矣。夫变用雅虑,审贵垂明,于以简才,宜适其时。若乃和光悦远,迈德天壤,使时闭于听,世服于道,齐高妙之音,正郑、卫之声,并利于事,无相夺伦,此乃管弦之至,牙、旷之调也。”
诸葛亮历史评价
汉末三国
司马徽:“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孙权:“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诸葛丞相德威远著,翼戴本国,典戎在外,信感阴阳,诚动天地,重复结盟,广诚约誓,使东西士民咸共闻知。”
孟获:“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贾诩:“诸葛亮善治国。”[30]
刘晔:“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31]
杨洪:“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
马良:“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远矣。夫变用雅虑,审贵垂明,于以简才,宜适其时。若乃和光悦远,迈德天壤,使时闭于听,世服于道,齐高妙之音,正郑、卫之声,并利于事,无相夺伦,此乃管弦之至,牙、旷之调也。”
张裔:“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
司马懿:“真乃天下奇才也!”“亮虑多决少。”“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32]
杨戏:“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诞静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于未夷。”
习隆、向充:“况亮德范遐迩,勋盖季世。”
刘禅:“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朕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朕用伤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今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张悌:“诸葛、司马二相,遭值际会,讬身明主,或收功於蜀汉,或册名於伊、洛。丕、备既没,后嗣继统,各受保阿之任,辅翼幼主,不负然诺之诚,亦一国之宗臣,霸王之贤
司马懿:“真乃天下奇才也!”“亮虑多决少。”“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32]
杨戏:“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诞静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于未夷。”
习隆、向充:“况亮德范遐迩,勋盖季世。”
刘禅:“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朕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朕用伤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今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张悌:“诸葛、司马二相,遭值际会,讬身明主,或收功於蜀汉,或册名於伊、洛。丕、备既没,后嗣继统,各受保阿之任,辅翼幼主,不负然诺之诚,亦一国之宗臣,霸王之贤
佐也。”
诸葛亮典故
蜀主八剑
据《古今刀剑录》记载,章武元年,刘备在金牛山采得铁矿,铸造八柄宝剑,一把刘备自己佩戴,其余七把分别赐予刘禅、刘永、刘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每把剑都取了好听的名字,并让诸葛亮在剑上铭字。[60]
蜀汉灭亡后,蜀主八剑一直下落不明。后来诸葛亮佩剑章武剑被李师古所得,李师古将此剑据为己有,并改名师古剑。[61]
相关发明
诸葛亮在四川地区深得民心,四川很多地方的居民一直到近现代仍有头戴白布的习惯,据说就是为诸葛亮戴孝,历时一千多年。
在高承《事物纪原》中,有记载诸葛亮南征班师时,正遇风起,不能渡河,孟获说这是猖神作怪,只要用人头和牲畜祭祀,便会风平浪静。但诸葛亮觉得用人头太残忍了,于是用面粉搓成人头状,混上牛、羊等肉去替代,名为馒头。(又有一说,馒头乃张飞征蜀时发明)。
诸葛亮典故
蜀主八剑
据《古今刀剑录》记载,章武元年,刘备在金牛山采得铁矿,铸造八柄宝剑,一把刘备自己佩戴,其余七把分别赐予刘禅、刘永、刘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每把剑都取了好听的名字,并让诸葛亮在剑上铭字。[60]
蜀汉灭亡后,蜀主八剑一直下落不明。后来诸葛亮佩剑章武剑被李师古所得,李师古将此剑据为己有,并改名师古剑。[61]
相关发明
诸葛亮在四川地区深得民心,四川很多地方的居民一直到近现代仍有头戴白布的习惯,据说就是为诸葛亮戴孝,历时一千多年。
在高承《事物纪原》中,有记载诸葛亮南征班师时,正遇风起,不能渡河,孟获说这是猖神作怪,只要用人头和牲畜祭祀,便会风平浪静。但诸葛亮觉得用人头太残忍了,于是用面粉搓成人头状,混上牛、羊等肉去替代,名为馒头。(又有一说,馒头乃张飞征蜀时发明)。
另外,相传诸葛亮担任军师中郎将时,因解决粮食问题,向百姓询问了当时名为“蔓菁”的野菜的种植方法,并下令士兵开始种蔓菁,补充军粮,后世便把这菜称为诸葛菜。
亦有传说指诸葛亮另有一儿诸葛怀与一女诸葛果。在晋朝时曾召录汉代名臣之后裔到京城任职,但诸葛怀推辞,自给自足,在家终老。而诸葛果则相传在成都西南乘烟观修行和成仙升天。[62]
在山区的居民过去要放送消息,会施放孔明灯,相传是诸葛亮传下来的。在云南(三国时南中之地),佧佤族有传说指诸葛亮曾教他们祖先盖房子、编竹箩;傣族传说指当地的佛寺大殿屋顶就是仿照诸葛亮的帽子建造的,又有说诸葛亮南征时发明一种铜鼓,称为“诸葛鼓”,白天做饭,晚间可敲它作警报。而现有许多俚语,如“事后孔明”,意思是等到事情过后才发表各种高论,自以为先知;也有“三个臭皮匠,胜个诸葛亮”,意思是指形容集体智慧的伟大。
亦有传说指诸葛亮另有一儿诸葛怀与一女诸葛果。在晋朝时曾召录汉代名臣之后裔到京城任职,但诸葛怀推辞,自给自足,在家终老。而诸葛果则相传在成都西南乘烟观修行和成仙升天。[62]
在山区的居民过去要放送消息,会施放孔明灯,相传是诸葛亮传下来的。在云南(三国时南中之地),佧佤族有传说指诸葛亮曾教他们祖先盖房子、编竹箩;傣族传说指当地的佛寺大殿屋顶就是仿照诸葛亮的帽子建造的,又有说诸葛亮南征时发明一种铜鼓,称为“诸葛鼓”,白天做饭,晚间可敲它作警报。而现有许多俚语,如“事后孔明”,意思是等到事情过后才发表各种高论,自以为先知;也有“三个臭皮匠,胜个诸葛亮”,意思是指形容集体智慧的伟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