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可计数”、“应接不暇”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3.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3.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全文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们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苏州和杭州的景和天堂一样美。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天堂的意思吗?
生:美好的地方。
师:那鸟的天堂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鸟的乐园。
师:鸟的乐园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鸟的天堂。
(板书课题)
 生:(齐读)——鸟的天堂。 
师:巴金1933年路过广东新会的天马村见到了鸟的天堂,回来后便写下了这篇散文。
简介作者
师:巴金爷爷路过鸟的天堂,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的脚步一起走近鸟的天堂。(出示学习目标)
 师:好,昨天大家都预习了课文,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词语读的怎么样。
(课件出示:纠正 不可计数 树梢 榕树  应接不暇 木桩)
 (1)指导多音字:数、应。
 (2)理解应接不暇、不可计数。
 (3)指导学生字:桨、暇。
 师:同学们之前已经多次读了课文,谁能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作者几次路过鸟的天堂,分别是什么时间,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1:课文写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物,
 生2:课文主要写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在傍晚,没有看到鸟,看到了一棵茂盛的大榕树,第二次在早晨,看到众鸟纷飞的景象。
二、重点读“树”,品味写法
 师:本节课就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伴着夕阳的余晖,走近这株神奇的树。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当作者看到这株大榕树的时候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板书)
  师:这是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最直接最真切的感受。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
  生:读。
  师:一株榕树便天堂!这是怎样的一棵树啊。作者初见大榕树便发出这样的感慨,那大榕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大、茂盛
  师:默读课文的——9自然段,到出描写榕树大、茂盛的句子,可以动笔标注出来。
  生:自由读,教师巡视。(生交流)
  生:“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我第一次看到”。作者从自己的亲身阅历写出了这株榕树很大。
  师:是的,巴金常旅国内外,可以说,见多识广,对巴金来说大榕树不足为奇,但这样大的却是第一次看到,可见之大。
  生:“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由不可计数这个词,感受到这是一株大榕树。
  师:课件出示这句话,再读,谁还有新的发现?
  生:应突出“一株”这个词,作者从远处看误以为是很多株榕树,走近看原来只是一株。
  师:读出只是“一株”的感觉
  生:“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强调了“一株”。
  分别几个同学读。
  师:把体会带进去,都读读这句话。
  生:自由读
  师:为什么不可计数?这跟它的生长特点有关。相关句子读一读。
  生:“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师:见过“枝上又生根”的树吗?
  生:没有。
  师:(出示老师在鸟的天堂拍的照片)介绍:大家看到这许多的像胡须一样的东西,就是榕树的气根,气根的生命力很强,当它越长越长,垂到地面时,伸入泥土,就形成了枝,枝上再生根,根再形成枝,就这样横干直枝相连,盘根错节,所以——
  生: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
  师:把你的赞叹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出来。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生:独木成林
  师: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树却覆盖整个小岛,形成了“独木成林”的奇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
  生: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让我们再次走近这榕树,引读——“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
  生齐读:“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一样。”
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
  师:继续交流,榕树除了大还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如何来表现这个特点的呢?
  生:“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用展示生命力,来表现茂盛。
  师:它是怎么展示的?
  生:“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叶子密集到 “一簇的一簇的堆起来”
  生:从“不留一点缝隙”我感受到这树的茂盛,那么大的一棵树,居然不留一点缝隙。
  师:引读这段话。从哪里还能体会到这种生机勃勃?
  生:“那翠绿的颜,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指名读,轻轻自读。指名读
  师:同学们注意到这个“似乎”,现在把似乎去掉。
  生:比较读。
  师:你觉得有“似乎”跟没有“似乎”有什么不一样?
  生:似乎是好像的意思,如果去掉就变成真是的,而不是作者的想象了。
  师:这“似乎”不是没有,更不是绝对,而是带有神秘的,那种捉摸不透的,让人浮想联翩的的生命的感觉!把这种似有似无的神秘感读出来。
  生:感情朗读。“那翠绿的颜,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读这句话,大家有没有疑问?
  生:“新的生命”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师:再自由地读一读这句话,然后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还可以与伙伴交流交流。
    (生自由地读、体会)
  交流:
  生1:是躲在树叶中的鸟在动。
  师:哦,那是飞倦了小鸟们归巢了,躲在茂密的叶丛中,看不见躲在树上的小鸟,但是却感觉到了“生命的颤动”。所以作者感到——
  生读——“那翠绿的颜,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2:这是生命涌动之美,因为这树的生命力很顽强,好像每一刻都有新的叶子在生长出来。
  师:这是无法抗拒的生命力,从它的每一片绿叶上都涌动着新的生命。读。
  生读——“那翠绿的颜,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3 :我觉得颤动还有一个意思,可能要刮风,一闪一闪的,让人感到颤动。
  师:把你感到这一闪一闪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那翠绿的颜,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4:我觉得树叶太绿了,在阳光的映照下,闪耀着动人的光彩。
  师:那翠绿的颜,绿得鲜亮,绿得发光,看久了,似乎感到绿叶上的点点光斑像是一些可爱的小精灵在舞蹈,所以——
  生读:“那翠绿的颜,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把你们各自的感受融入这句话中,好好地读读这句话。
  展示读。一个接一个读下去。
  师:那是风吹,是鸟动,是阳光的照耀,是新发的嫩芽,是那绿叶本身就蕴育着无限的生机,所以——
  生:(齐读)“那翠绿的颜,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
的生命在颤动。
  师:这是树叶在颤动,是生命在颤动,分明也是作者的心在颤动,所以他情不自禁地赞叹——
  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这也是我们的心在赞叹——
  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巴金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这株大榕树的勃勃生机,用我们的朗读去再现这文字的生命!
  生:齐读第八自然段。
三、小练笔,学习静态描写
  师:巴金先生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抓住榕树大和茂盛的特点生动形象的描写了这棵静止
不动的大榕树,这样的描写叫静态描写,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给的图片,学习巴金爷爷的写法,写出它的美。
生练写,汇报,师点评。
四: 总结下课
五:板书设计
             
23.鸟的天堂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大
榕树    静态描写
      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