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结合注释通读全文,熟悉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练习全句翻译。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苏武出使匈奴、持汉节不失的事迹,整理苏武的大事年表。
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苏武的人物形象,能用自己的语言评价苏武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句式;对比卫律劝降与李陵劝降两个情节中,作者的情感态度。
教学难点:
对比卫律劝降与李陵劝降两个情节中,作者的情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苏武牧羊》,引入课程,提醒学生注意歌词。
莫以善小而不为歌词如下: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 ,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有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汉关飞。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终教匈奴心惊胆碎,拱服汉德威。”
苏武是谁,做了什么,何以要后人铭记这么久,将他的经历或谱曲作词,或写为剧目世代流传?我们借助班固写作的《苏武传》(《汉书·李广苏建传》节选)来走近苏武。
二、自读课文,结合注释,提取文本关键信息。
1.注意字词读音
1 稍迁至栘中厩( )监
2 数( )通使相窥( )观
3 汉天子,我丈人行( )也
4 既至匈奴,置币遗( )单于
5 后随浞野侯没( )胡中
6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 )归汉
7 置煴( )火,覆武其上
8 拥众数万,马畜( )弥山
9 乃幽武置大窖( )中,绝不饮食。
10 天雨( )雪,武卧啮( )雪,与旃( )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11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 )
12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 )尽落
13 於靬( )( )王爱之,给其衣食
14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 )汤镬( ),诚甘乐之
要求: 结合注释,自行整理疑难字词读音,教师随堂点指正。
活动:①教师范读,学生掩卷听,“入耳”
②学生自由诵读,“入心”
③学生齐声诵读,教师检查学生字音、断句等情况,随堂指导。
要求:注意把握诵读的语气、语调,抑扬顿挫。
三、结合注释,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
活动:结合注释,通读全文。务必圈点勾画——重点词、疑难词,标注无法顺利翻译的句子;分组别讨论疑难词及句子。教师随堂点拨与检测。
检测:提问学生翻译文中的重点语句。
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注意:“嘉”“匈奴使留在汉者”“因” ;务求字字落实,语句通顺。
明确: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身份持使臣符节护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顺便送丰厚的礼物给单于,答谢他的好意。
2.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注意:“即”“以”“降”
明确:如果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刑罚呢?应该让他们都投降。(应该招降他们)
3.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注意:“壮”“候问”“收”“系”
4.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注意:“因”“虽”“尚”
5.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注意:“既”“廪食”“去”
6.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注意:“素”“厚”“足下”“信义安所见乎”
7.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注意:“春秋”“亡”“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愿”
8.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注意:“自分”“降”“毕”“效死”
9.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注意:“让”“左右”“谢”“实在”
10.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注意:“凡”“始”
拓展:翻译并鉴赏这句话。
四、提取文中重要信息,整理苏武的大事年表。
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教师随堂检测。
示例:天汉元年,出使匈奴
匈奴内乱
苏武使团至匈奴
月余后,内乱牵连副中郎将张胜,苏武为不负国,欲自尽
事发,苏武受审,引刀自刺
卫律逼降,苏武拒不投降
苏武被幽置大窖中,后迁至北海牧羊,羝乳乃得归
五六年后,单于弟助苏武
三年多后,单于弟赠马畜、服匿、穹庐
单于弟死后,冬,丁令盗走苏武牛羊,苏武穷厄
李陵劝降,数日,苏武拒绝
数年后,汉使求取苏武等
始元六年,苏武等还至京师
拓展活动:根据大事年表,讲述苏武故事。
五、阅读第5段和第7、8段回答问题。
问题一:请简要概括第4、5段和第7、8段的主要内容。
明确:卫律劝降(逼降);李陵劝降。
问题二:对比卫律劝降与李陵劝降两个情节中,作者对劝降者的情感态度,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解析:首先应简要说明卫律和李陵分别是怎样劝降的,两场重头戏分别有怎样的特点,再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卫律劝降:“副有罪,当相坐”——威胁
“复举剑拟之”——威胁
“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利诱
李陵劝降:“为武置酒设乐”——动之以情
告知苏武兄、弟、妻、子女、太夫人的情况——消除顾虑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现身说法
“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指出君上寡恩
两场重头戏的特点:
卫律劝降:威逼利诱,剑拔弩张,场面激烈。
李陵劝降:把酒言欢,绵里藏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明确:作者对劝降者卫律的态度是不齿。行文中写到卫律一时武力胁迫,一时利益引诱,全然一副小人嘴脸;作者又借苏武之口,痛斥其“不顾恩义,畔主背亲”“斗两主,观祸败”,都是贬斥之语。卫律的小人得志与苏武的正气凛然形成了鲜明对比,足见作者对其不齿。
作者对劝降者李陵是同情的。在作者笔下,李陵劝降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个人立场出发,李陵言辞恳切,不虚伪做作。苏武“自分已死久矣!......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等语,态度坚决却不如拒绝卫律那样金刚怒目。李陵泣下沾衿,也可见李陵复杂的情感。作者将这些细节呈现在读者面前,暗示其对李陵的同情。
六、拓展思考:你认为苏武能在幽囚大窖、北海牧羊的艰难环境中活下来,依靠的是什么?
注意:通常学生可以读出意志坚定、忠君爱国等,不过还需提醒学生,精神力量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生存的能力”,人也终究熬不过自然的残酷。需要注意到苏武“啮雪吞旃”,能 “网纺繳,檠”。据考证,旃可能是一种野菜,他能在困厄中识别野菜;他能结网、纺丝绳,矫正,这些都是生存的技能。他有“网纺繳,檠”的技能才会得到单于弟弟的欣赏与帮助,获得衣食。
七、课后作业
1. 完成《名师金典》相关练习。
2.阅读《补充资料》,思考苏武的人物形象,并尝试写一篇短文。
补充资料: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
、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原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