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伊川县白沙初级中学 郝雪霞
[摘 要]《诗三百》中出现了众多女性形象,由于解读者所站立场不同、所选视角不同及身份和地位等的不同而使得《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呈现出不同的审美特征。将《诗经》中出现的各种女性形象划分为不同的类形并加以分析,有利于不同读者对《诗经》相关篇章的理解。
[关键词]《诗经》 女性形象 类型 审美特征
  据统计,《诗经》中涉及到女性形象的诗歌大概有101首,约占《诗经》总篇目的三分之一,有学者据此而称这部作品为女性文学。[1]的确,《诗经》里出现的女性形象之多,几乎覆盖了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如何既能准确地叙述又能够科学地考察《诗经》中诸多女性形象的审美特征?
按照女性人生阶段的不同,将她们分为未婚女子、新婚女子和婚后女子即妻子、母亲等不同角。又将未婚女子按性格各异分为天真烂漫、大胆坦率的少女和矜持深沉、羞怯痴情的恋女等;新婚女子包括新娘和刚结婚不久的女子;将婚后女子按人生际遇的不同分为怨妇、弃妇、思妇、贤妇、劳妇、淫妇、哲妇等等。这些女性形象有通过女主人公自己之口表达出来,有的则通过他者口吻描述出来。身份和地位不同的作者往往站在各自不同的立场,选取各自不同的视角来描绘眼中的形形的女性形象,于是在不同读者的眼中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审美特性。
一、《诗经》中未婚女性形象的分析
首先按未婚女性性格不同,将未婚女子分为天真烂漫、大胆坦率的少女和深沉矜持、羞怯痴情的恋女。
(一)天真烂漫、大胆坦率型少女形象的分析
《诗经》中的少女,到了一定的年龄,如果没有男子追求,她们就会大胆坦率毫无顾忌地向男子示爱。这些少女天真烂漫,大胆淳朴,浪漫不羁,毫无礼教束缚的痕迹,敢于大胆地表白:“求我庶士,迨其谓之!”她们渴望爱情,并敢于追求爱情,遇到自己的心上人就敢大胆主动地去表白。如《诗经・郑风・褰裳》中的女主人翁带着满足爱情的公开企图,简单而直接地要求心爱的男子来和自己幽会。“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姑娘用激将法提醒对方,“你要是想我,就提起衣裳涉过溱河。你要是不想我,就没有别人了吗?傻瓜,真傻!”女子将自己对男子的感情表达的淳朴大胆、浪漫不羁,毫无远古礼教束缚的痕迹,带有某种原始深厚的力度和粗犷炽热的气质。再如《诗经・溱洧》中的少女毫无顾忌大胆地邀请男伴去洧河共度良辰美景,举止言谈之间没有丝毫忸怩害羞与矫揉造作的痕迹,流露出来的激情总让人沉浸在那种带着远古气息的没有封建礼教所束缚的爱情生活中。虽然《诗经》时代已经离我们很远,但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当时的女子爱得彻底,爱得大胆,爱得直白,爱得率真,多了一分洒脱,少了一副枷锁。
(二)深沉矜持、羞怯痴情型恋女形象分析
在《诗经》中,这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体,她们总爱把对情人炙热的爱埋藏在内心的深处,矜持和羞怯使她们不敢大胆坦率地表白自己的爱情。例如:《郑风・东门之 》中的少女,心爱着邻居家的小伙子,“其室则迩”,却不敢主动接近他,“其人甚远”,只好在心中默默地慨叹:“岂不尔思,子不我即!”即使她们获得了男子的爱,尽管内心的爱炽热得“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但也不肯亲自去他,让一颗灼热的心在痛苦的相思中煎熬着:“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少女深沉的内心世界与矜持的性格特点展示得一览无余。还如《诗经・王风・大车》中的女子云:“岂不尔思,畏子不敢。”意思是说难道我不想念你吗?不是的,我是怕你不喜欢我,所以不敢向你表达我的情意。在爱情的问题上,这个女子也表现的十分矜持,害怕遭到拒绝,畏畏缩缩的。在两性关系上,女性历来要比男性承受更多的痛苦,因为女性更愿意生活在自己拟造的情感世界里,如果女子本身性格内向,为人矜持畏缩,又特别的痴情,那么她必然将自己对心上人的爱默默地深藏在心底,不愿让心中的那个他知晓,也不敢大胆直率地去向自己所爱人表白,只是独自一人默默地在单相思中挣扎。“应该指出的是,这一形象在《诗经》中所占的比重是较小的,不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女性形象。”[2]
二、《诗经》中新婚女性形象的分析
《诗经》中的新婚女性形象即为新娘或刚刚结婚不久的女子形象。在《郑风・女曰鸡鸣》中,新娘满
怀激情憧憬着婚后的幸福生活:“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拥有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是所有女性的共同愿望。《召南・鹊巢》写贵族女子的出嫁,场面同样盛大,“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子之于归,百辆御之。”在这方面,最典型的诗篇是《卫风・硕人》,写婚嫁女子的显赫地位、豪盛装束、高傲气度、宏大场面及至女子本人的绝伦美丽。在婚礼上,最鲜亮的主角总是新娘,所以对新娘的歌颂,描写得最为成功的除《硕人》外,还有《庸阝风・君子偕老》:“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这是一首绝妙的新嫁娘赞美诗:她的发髻上配着六颗玉步摇的簪子,戴着象牙的发钗,衣服上装饰着美丽的山鸡图案,两耳垂着玉制的耳环,里面穿着细纱的礼服,外面罩着细麻的外套,她的额头圆润白晰,她的眉目漂亮清秀。诗人为她的美丽而倾倒,发出了“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的惊叹,并把她称之为全国的女子,“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有这样的美女君子偕老是多么幸福的一生,这样全面而生动的人物描写和歌颂,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当然对新嫁娘的赞美并不止于外表,重要的是她会给家庭带来幸福。《周南・桃夭》用鲜艳夺目的桃花来烘托婚礼的热烈气氛,暗示新娘的美丽,又用桃子果实肥大、枝叶繁茂来比喻新娘给夫家带来的人丁兴旺、家业兴隆。
三、《诗经》中婚后女性形象的分析
根据上述的分析,将婚后女性按照人生际遇的不同划分为怨妇、弃妇、思妇、贤妇、劳妇、淫妇、哲妇等等。
有狐(一)《诗经》中的怨妇形象分析
《诗经》中的怨妇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从广义上讲仍然是弃妇,不过一般的弃妇只是忧伤痛苦,而她们则能够诉说自己的不平与怨恨。如《诗经・卫风・有狐》:“有狐绥绥,在彼淇梁。”这位少女热恋着那个从容独行的男子,由于害怕封建礼教的束缚,难以相亲相爱。但姑娘的内心时时挂念着男子的冷暖,“心之忧矣,之子无裳”。多么善良纯洁的姑娘呀!可是残酷的礼教桎梏着多少少女心中的爱,毁灭了她的幸福,也泯灭了她那活泼开朗的天性,使她们变得胆怯忧郁,充满哀愁。又如:“如何如何,忘我实多!”诗中妇女怀疑自己被丈夫遗弃,她那种忧伤、哀愁、迷茫的感情和焦急无措,叫人不能不为她掬一把同情泪吗?再如《诗经・邶风・谷风》“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尔新婚,以我御穷。有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来。”描写弃妇的哀愁:有你新人多快乐,拿我旧妻挡困穷。粗声恶气打又骂,还要逼我做苦工。不念昔日情绵绵,你我恩爱一场空。勤劳、善良与贤惠换不回昔日的恩爱,怨愤痛斥也唤不醒变心丈夫的良知。
(二)《诗经》中弃妇形象的分析
247
《诗经》中有许多形形的弃妇,她们大多是被喜新厌旧、凶暴薄情的负心男子遗弃,但她们既不反抗,也不怨恨任何人,只是悲叹自己命途多舛。其中最著名的一首弃妇诗就是《卫风・氓》。女主人公与她的“氓”自由恋爱,在想恋的过程中,她对氓倾注了全部的感情,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乘彼危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当氓在婚姻上受到困难时,她千方百计给氓出主意,“子无良媒,秋以为期。”结婚时又将全部财产送给了氓,“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嫁到氓家以后,“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实际上是说女子嫁过去好几年,夫妻关系渐渐不和,终至破裂。女子不得已又坐着车子,渡过淇水,回到娘家。她反覆考虑,自己并无一点差错,而是那个男子“二三其德”。在这里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寻被遗弃的原因,结果得到了一条教训: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里,只有痴心女子负心汉!婚后她如此辛勤地劳作却遭受虐待,直到最后被氓抛弃,于是她愤怒地喊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从这里我们看到了这个女人性格中的那份刚毅,她已经对“氓”有了理智的认识,非常明确地知道自己的悲剧是无法挽回的,曾经“信誓旦旦”的“氓”实际上是一个品质卑劣的无耻之徒,于是她没有疑惧,没有彷徨,坚定地选择离他而去。同样,《邶风・日月》中的被弃女子也对丈夫的本质有着深刻的认识:“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这样的女性对待感情是理智的,她们敢爱敢恨,知道自己需要怎样的生活,对忘恩负义的丈夫没有太多留恋,能够勇敢地选择自己的路。当然,更多的弃妇是软弱的,对自己的不幸命运只有哀叹和眼泪,对抛弃自己的人始终抱有幻想。比如《召南・江有汜》中的女子期望着能与丈夫重归于
好,而且天真的认为负心郎将来会后悔。然而《诗经・邶风・谷风》中的女主人公与《氓》中的相比,显然是缺少了一份坚决和理智。诗中的男子跟氓一样,在初婚时热恋着她,“不念昔昔,伊余来暨。”同时也因她的衰而被抛弃了,“采葑采菲,无以下体”,意思是指你娶妻只注重颜,因为衰,就把她给抛弃了(见王夫之《诗经稗疏》),当初男主人和她在爱情上发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但男子最终违背了当初的话。诗中又体现了她的善良,“凡民有丧,匍匐求之。”可以想象,她与那位男子已经到生活了好几年,已经为他生儿育女了,或者是生活好转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按照《周礼》“七出”和“七不去”的规定,这种情况男子是不可以休妻的,但还是抛弃了她。诗又刻画了她性格软弱的一面,她一直舍不得离开这个家。“行道迟迟,中心有违。”的确对丈夫和家庭充满依恋之情,面对自己丈夫将新人娶进家门的现实仍不醒悟,反复叙说着自己的可怜及对负心人的恋恋不舍之情,以期唤起对方的怜悯之心。这些女人的命运之所以可悲,是因为她们从情感上没有同负心汉决裂的勇气和力量,不如“氓”中女主人翁那样坚决。总之诗中既体现了她的善良和温存,又体现了她性格上的软弱,是一位典型的被弃痴女形象。“国风”中的弃妇诗数量较多,说明当时妇女被遗弃的现象并不鲜见,因此每一首弃妇诗都是女性血与泪的控诉,是她们发自肺腑的呐喊,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不幸女人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实际上不管生活在哪个时代,如果妇女人格不能独立,就很难摆脱被抛弃的命运。
(三)《诗经》中的思妇形象分析
思妇是古代诗文中最常见的女性形象,她们或思念久役于外的丈夫,或思念远行不归的游子。如《诗
经・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用女主人公自己的口吻诉说对征夫深切的思念和眷恋,体现出男女主人公“思怀”的心心相印、交融合一,怀春女子独自深情地呼唤着远行服役的男子,“不盈顷筐”的卷耳被弃——通向远方的大路的一旁。再如《诗经・周南・汝坟》中的女主人公看不到自己远在他乡服役的丈夫就“忧心忡忡,忐忑不安”,表现出对久役在外的“君子”深刻的眷恋。诸如此类塑造思妇形象的诗在《诗经》中数目也不少,《诗经・邶风・击鼓》中的女子,《诗经・邶风・雄雉》中的女子等都在此行列。
(四)《诗经》中的贤妇形象分析
在《诗经・陈风・东门之池》中所说的“淑姬”是指有才德的女子。《诗经・齐风・鸡鸣》写的是一位“贤妃”,也就是贤德能帮助国君的母妃。把贤妻和良母联合在一起,就成了“贤妻良母”,这里说的贤妇,指的就是既贤慧又有才德的已婚妇女。这样的女性形象在《诗经》中所出现的虽不少,但是却不像上述三种已婚女子形象那样鲜明突出。例如:《邶风・二子乘舟》塑造了一位母亲形象:“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现代学者有认同“闵、寿”之说者,但持不同意见者亦多。闻一多先生猜测它“似母念子之词”,[3]也有学者断为一位父亲送别“二子”之作,均相近似。倘若你要将它视为妻子送夫、朋友送人的诗,恐怕也无错处。但我认为它是“似母念子之词。”又如《诗经・邶风・燕燕》中的女主人公“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表现出诗中女子既温和又贤惠,为人善良而稳重,且使“我”受到深深的勉励,是个典型的贤妻
良母。
(五)《诗经》中的其他女性形象分析
《诗经》为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除了上述的几类外还有劳妇、淫妇、哲妇等,因这几种女性在诗经中的形象数量较少,不够鲜明突出,故本文不将其作为研究重点,下面将对其做简要分析。
第一种是劳妇形象
《诗经》中出现了不少描绘妇女劳动场面的诗作,比如《周南・  》描绘了许多妇女们一起采摘车前子的情景,她们的神情与动态让我们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又如《召南・采苹》让我们看到了女子们背筐提篮在溪边沟畔忙忙碌碌采摘苹藻的身影。这些都是真正的女性劳动者的形象。
第二种是淫妇形象
《诗序》说:“《庸阝风・君子偕老》,刺卫夫人也。”郑《笺》:“夫人,宣公夫人,惠公之母也。”高亨评:“宣姜是齐君之女,卫宣公之妻,卫惠公之母。宣公死后,她又和宣公的庶子顽姘居,生下了三男二女。这首诗便是讽刺宣姜的淫秽的。”诗人着力夸饰上层贵妇人,从衣冠华丽到首饰的华贵,从容貌的迷人到体态的端庄,给我们刻画了一个绝世美人的形象,重点突出宣姜的美貌的端庄。作者写宣姜美
是为了映衬她内心淫秽肮脏的丑。直到篇未才点题,“子之淑,云如何?”人们为之惋惜,可为之痛恨,活活地勾勒贵妇的荒淫。
第三种是哲妇形象
《庸阝风・载驰》一诗相传是许穆夫人所作,那么她就应该是中国早期的女诗人,诗中抒发了女子对卫国的真挚感情,流露出对卫国前途的深切忧虑及挽救国家于危难的决心。从这一点看,她应该算是中国最早的女政治家,最早的女哲人。
综上所述,《诗经》中那些千姿百态、形形的女性形象,无论读者们站居何种立场,选择何种视角,她们独特的审美特征和鲜明的内涵特质都闪烁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民族性格的光芒,辉映着中国民俗最璀璨烂漫、光彩夺目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情趣。
参考文献
[1]冷国俭.诗经婚恋诗研究[J].佳木斯师专学报,1993,
(1).
[2]王红梅.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
[3]闻一多.风诗类钞[M].上海:中华书局,1957:134.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