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警察心理健康及自我调适
考试科目:警察心理学
姓名:白婷婷专业:警察法学学号:************
我国警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自我心理调适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心理疾病比生理疾病为数更多,危害更大。”两千年后的今天,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关系复杂多样,人们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危机与日俱增,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越来越严重化,据统计,在我国人均寿命已超过70岁的今天,一线警察的平均寿命仅有48岁。心理健康是生活、学习和工作积极性的基础,是个人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警察也不例外。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治安的质量。只有警察处于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积极投入工作,充分发挥其潜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因此,积极关注警察心理健康状况,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
一、研究警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意义
警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保证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工具,警察的首要任务
就是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秩序。警察的心理健康也至关重要。首先,警察的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志,健康的身体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警察心理健康能够保证警察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心理不健康,压力太大,会对人体产生抑制作用,会导致一系列的生理疾病;最后,警察心理健康在认知方面就会表现为注意力集中,观察力敏锐,记忆力提高,组织能力和规
划能力增强,作出准确的决策。在情感方面表现为不紧张不焦虑,在意志方面就可以表现的更热情,情绪稳定,兴趣广泛,积极乐观。
二、我国警察心理健康的现状
国外的研究显示,全世界有五分之一的警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我国部分地区的调查表明,我国有心理健康问题的警察数量及比例远高于西方国家,并呈现出东部沿海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城市高于乡镇,南方高于北方,一线公安民警高于机关。2002年至2003年,广东省公安机关组织对广州、佛山、云浮三个市628名民警进行心理测试,结果显示民警的心理健康水平远远低于普通人。接受测试的对象在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敌对症四个方面问题最为突出。2004年,江苏省厅组织对南京、无锡等地开展调查测试,发现当
前公安民警中有80%的人认为工作、生活压力大,其中10%的人认为无法消除这种压力。同时发现警察躯体化症状、抑郁、焦虑、人际敏感等四个因素的分值明显高于社会一般体。2005年,宁夏有关部门对201名民警进行了无记名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经统计对比分析,发现在所有应激职业中,公安民警的心理压力最大,心理障碍最多,尤其是长期在基层一线的公安民警由于经常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而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导致90%的民警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各种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警察工作的重要问题。
三、影响警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目前,影响警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社会因素、职业因素
和个人因素三大方面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1、执法环境复杂化。
公安机关接受当地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双重领导,在完成上级公安机关任务的同时,也要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对非警务工作不能一概推辞,也要慎重对待。政府有些部门为推动工作,经常请公安机关出面协助。比如催款、征税、拆迁等,警察明知不是警务活动,但迫于各方的压力不得不做,到头来左右为难,搞的焦头烂额。
2、社会竞争激烈化。
新的经济体制,新的人事制度改革,择优录取和竞争上岗是每个社会成员无法回避的问题。为适应时代的潮流,加快公安队伍建设的步伐,公安机关内部也实行了任职资格考试、公开选拔、低分培训、末位调整等激励制度。各种学习任务、各种培训直接与晋升职称和工资待遇挂钩,特别是低分培训和末位调整制度,使得有些民警感到工作的不稳定性增强,下岗被淘汰的压力增大,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
3、工资待遇较低,经费匮乏。
警察属于国家公务员,在工作中承受的压力长期高居各行之首,但收入却与其他公务员相差无几,其工资与工作强度反差很大,这无疑挫伤警察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一
些地方经费严重不足,甚至给公安机关下达硬性创收指标,利用公安职权滥收费、乱,经济拮据的现象屡见不鲜。当奉献与索取的天平严重失衡,警察的劳
动价值没有被体现时,必定会使警察失去心理平衡,工作中也表现出消极态度。
4、社会舆论压力大。
一方面,警察是正义的化身,法律的捍卫者和执行者,因此社会各界对警察都有着较高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偶尔出现一两个败类,就会被媒体炒作、放大负面效果,这样不仅破坏警察的公众形象,而且会挫伤警察的职业自尊,造成警民关系恶化。另一方面,由于文学影视媒体的正面宣传,过高的演绎了警察的生活,变相的夸大了现实中警察的形象。一味的增大众的期望值,为警察树立了难以企及的工作标准,给警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二)职业因素
1、工作的特殊性使警察承受更大的压力。
警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之一,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有特殊而严肃的职责,有国家依法赋予的权力以及行使权力的种种手段,因此,受诱惑的机会比较多,这些诱惑可能激活其潜在的消极心理,出现越轨行为,警察的心理品质、意志能力时刻经受考验,从而容易出现紧张心理,产生巨大心理压力。
警察的工作性质特殊,警察接触社会上和人性中自私、残忍、贪婪、虚假阴暗的一面,在这种环境下,警察经常有种被无形的敌对势力包围的感觉,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可见一斑。
2、超负荷的工作导致生活无规律并产生家庭矛盾。
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新情况不断增多,体性事件、暴力袭
警案件日益突出,公安机关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我国警力严重不足,因此警察只能超负荷工作,长期的劳累过度得不到休整,生活无规律,家庭矛盾增加,直接导致警察的心理负担沉重。
3、工作的危险性使公安民警时常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心理自我
随着我国的刑事犯罪日趋复杂多样,犯罪活动呈现多元化、集团化、国际化趋势,处于战斗第一线的公安民警很难避免流血牺牲。敌我之间残酷的斗争现实,对公安体施加了种种心理影响。大量实证和研究表明:真正的危险情境和想象中的危险情境都会使人紧张恐惧,警察值班、巡逻、出现场都存在潜在的危险,这种潜在的危险使警察处于高度的应激状态。
(三)个人因素
1、警察的个人人格和心理因素的差异。
从心理学理论分析,人格和个性的差异决定承载压力的主体内心体验的差异性。不良的人格特征和缺陷会增加自我的心理压力和痛苦。由此产生的心理疾病的几率就会偏高。所以,性格豁达的警察极易化解压力,而心胸狭窄者则不会进行心理调节和释放,甚至长期为某事耿耿于坏,郁郁寡欢,形成心理疲劳,极易产生心理障碍;自傲的人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对身边的小事不屑一顾,对自己的成功作夸大的评价和内部归因,对自己的失误则多作外部归因;而自卑的人缺乏信心,过分怯懦,对自己的成功多归于运气好、时机好等外部因素,对自己遭受的挫折则归于自己能力差等内部因素,长期自卑不仅造成精神压
抑,还可能导致隐匿性精神抑郁症及人格偏常等心理疾病
或障碍。
2、少数警察的不适应心理。
这种心理主要发生在入警时间不长的警察身上。一种是工作环境的不适应。新民警从单纯的学校走进复杂的社会,缺乏对公安工作性质、任务的了解,进入公安机关环境突变,现实状况不尽如人意,加之心理上还未进入状态,就容易忧郁、沮丧、悲观失望,行为偏激。另一种是人际关系的不适应。公安工作很多方面都要与人打交道,既要与广大人民众接触,又要与犯罪分子接触。一些新民警刚走上工作岗位觉得既要学习业务又要用相当的精力来应付人际关系,形成心理疲劳。由于缺乏释放过程和心理调节,降低了公安民警对挫折的忍受力和容忍度。有的公安民警遭受挫折后,不能克制自己而发生冲动,在工作中表现出烦躁情绪,总想发泄长期淤积在心中的怨气。公安民警中存在的不少违法违纪现象,如执法办案中的刑讯逼供、粗暴执法、滥用支警械以及“冷硬横推”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地与心理病态有关。
四、提高警察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以及自我心理调适
提高警察心理健康水平需要从社会、团体和个人等多层次、多角度合力进行。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从优待警。需要各级领导部门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公平的竞争平台,健全激励机制,提高警察的福利待遇,改善办公条件及人际氛围,完善上下级的沟通机制。其次,维护警察的合法权益。上级领导应当合理的进行工作部署,减少非警务活动,增加对侵犯警察权益行为的打击力度,积极进行舆论引
导,建立良好的执法环境,使警察的合法权益得到真正的维护。再次,给予警察相应的专业心理援助,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体系。成立或聘请专门的心理服务机构,及时为警察提供电话心理咨询、网上咨询等心理辅导,建立民警心理档案,对有潜在心理健康危险的民警主动预约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定期请专家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有条件的地方应当为警察提供面对面的心理咨询服务。
然而,制度的完善不是一时可以完成的,心理咨询在警队中也尚未得到有效的推广应用,提高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关键还在于警察的自我心理调适,主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