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山水诗词赏析500字
钱塘江尽到桐庐,
赞美家乡的诗歌
水碧山青画不如。
--韦庄
唐代著名诗人、“花间派”代表人物韦庄的七律《桐庐县作》中的这两句是我们耳熟能详经常使用的桐庐古诗金句王。开头也作“钱塘江尽桐庐县”。此句告诉我们桐庐所处的地理方位,即在钱塘江的上游,地处富春江核心地段。“水碧山青”是对桐庐自然环境特征的简洁而精确表达。“碧”和“青”均为颜。“水碧”指水如青绿的玉石一样透澈。
都说江山如画,而在韦庄眼里,桐庐的绿水青山却是“画不如”。山清水秀比画还美的环境是大自然对我们桐庐人的恩赐,也是桐庐惹人喜爱引人前来令人咏叹的缘由,我们今天没有理由不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呵护保护它。
三吴行尽千山水,
犹道桐庐更清美。
--苏轼
北宋大文豪苏轼的《送江公著知吉州》一诗较长,我们只需记住开头这两句就足够了。
“三吴”,是指代长江下游江南的一个地域名称。一般意义上的三吴是指吴郡、吴兴郡和会稽郡。广义是指除此三郡外,还包括了其他一些郡。
苏轼尽管是一位古代官员,但更是一个文人,喜欢游历江南名胜。他在《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一诗中又有这样的诗句:“年来转觉此生浮,又作三吴浪漫游。”然而,游遍三吴的千山万水,还是觉得桐庐的山水更清丽秀美。诗句以衬托的手法来盛赞桐庐。苏轼喜爱三吴千山水,但他更钟爱桐庐山水。我们桐庐人又怎能不热爱生我养我的这方山水。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范仲淹
范仲淹知睦州(桐庐郡)时,在桐庐县境内严子陵钓台修建祠堂,并写下《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由于此记与《岳阳楼记》同被收入《古文观止》一书,因而影响深远。如今许多人不一定会背诵这篇记的全文,但文章末尾这四句诗却常常能吟诵。
这是对严子陵的最高评价。前句是写景,“苍苍”“泱泱”是高阔深远的样子。后句是议论,严子陵先生的风度风骨风范,像山一样高像水一样长。因为有范仲淹修祠作记,从此之后,“往来桐江船,必拜严子祠。”
这些年来我在接待外地来宾时,发现很多人都会诵读这四句。我觉得桐庐人更应该熟记之。
桐江好,烟漠漠,
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柳永
北宋著名词作家柳永的《满江红》下阙这几句描写了严子陵钓台一带的美丽风光。一个“好”字,写尽对桐江的喜爱与赞美。“桐江”是富春江在桐庐县境内段的别称,是公认风景最美的一段。那么桐江究竟怎么个好法?柳永用直观的描写和比喻进行了描画:江面上烟雾缭绕(“漠漠”,密布的意思),水波好似被颜料染过一般明亮,山崖又如同被刀削过一样峻峭。诗人坐在船上绕着严陵滩畔从流飘荡,又见白鹭飞翔鱼儿跃游,一派和谐的景象。
在柳永笔下,桐江好景,远近高低错落有致,又动静结合,的确很美。“桐江好”简约而又耐人寻味。我以为这三个字完全可以成为某一品牌的名称而注册成商标。
桐庐处处是新诗,
渔浦江山天下稀。
--陆游
南宋杰出爱国诗人陆游出知严州时十分喜爱桐庐,写有20余首赞美桐庐的诗词佳作。七绝《渔浦》是其中的代表作。
诗的意思是说,桐庐到处是像新写的诗歌一样新奇的美景,而其中渔浦一带的江山更是天下稀有。“渔浦”指江河边打渔的出入口。诗中应指桐庐县城下游一带。陆游在另一首《泛富春江》诗中有“秋山断处望渔浦,晓日升时离钓台。”而与他同列“中兴四大诗人”的范成大在《泊桐江谒严子陵祠》中又有“一席饱风渔浦阔,千山封雪钓台高”的诗句,都说明此渔浦在桐庐县境内。
“桐庐处处是新诗”。八百多年前,陆游就肯定地说,桐庐是一个适合全域旅游的地方。
海潮也怯桐江净,
不遣涛头过富春。
--杨万里
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曾写有多首桐庐诗作,仅《舟过桐庐》为题即写有三首。这是《甲午出知漳州晚发船龙山暮宿桐庐》一诗中的两句。诗句以拟人手法写道,海潮也为桐江之水的清澈明净而胆怯,不派遣涛头越过富阳,生怕污染了桐江一段水域。简直把桐江之净写到了极致。
读了这样的诗句,怎能不让我们对母亲河心生敬畏。连威力无比的海潮都不敢污染桐江,我们还有什么胆量去污染它?唯有更加卖力地去呵护它!
潇洒桐庐郡,
江山景物妍。
--俞颐轩
自从范仲淹写下《潇洒桐庐郡十绝》之后,“潇洒桐庐”成为桐庐流传千古的城市品牌。关于十绝,我已在《范仲淹〈潇洒桐庐郡十绝〉美学价值探析》一文中作过详尽分析。十首五言绝句我认为每一首都是经典,我们都必须熟读熟记常吟长诵。
“潇洒桐庐”一经问世便广为流传,后人争相沿用。元代诗人俞颐轩在桐君山顶摩崖石刻的《桐君山》一诗此两句影响也很深远。“江山景物妍”,妍即美丽。由于其直观的表达和高度的概括,使这两句诗成为桐庐对外宣传使用频率较高的诗句。
每当入夜,桐庐县城双子楼外墙灯光秀会呈现出一行行大大的文字,其中便有“潇洒桐庐郡,江山景物妍。”读着这样的诗句,对桐庐的热爱之情会油然而生。
今日已无黄子久,
谁人能画富春山。
--王修玉
清朝康熙年间进士杭州人王修玉写有《泊富春山下》一诗。富春山下,严陵滩畔,是黄公望当年创作《富春山居图》的实景地。元四家之一黄公望是杰出的山水画家。据说他本姓陆,从温州过继给常熟一位黄姓老者,老人欣喜地说“黄公望子久矣”,便给继子取名公望,字子久。数百年过去,时过境迁,王修玉在钓台之畔望着富春山美景,有感于无人再画如此江山,便发出以上感叹。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桐庐籍著名画家叶浅予先生回应此问,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倾情创作山水长卷《富春山居新图》。
我们务必记得,桐庐境内严子陵钓台所在之山,历来就叫富春山。
桐江山天下无,
山围明镜如画图。
--袁昶
清朝桐庐籍大才子袁昶对家乡桐庐山水赞赏有加,自然在情理之中。在他眼里,桐江山之美,非天下所有。天下无,那么哪里有呢?当然是天上仙境才有。诗中以反衬手法夸张地表达了对桐江的赞美。类似的表达在桐庐诗词中早已有之,如唐代诗人吴融《富春》:“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水非人寰。”宋代诗人李纲《桐江行赠江致一少府》:“清风弥棹桐君庐,溪光山世所无。”
后一句“山围明镜如画图”其实包含了两个比喻,说桐庐山水“如画图” 在历代桐庐诗词中比比皆是,我已在《桐庐与山水诗》中精选过几首进行了赏析。而把桐江之水比作镜子般明澈同样不少,如“白鸟鉴中飞”(范仲淹《出守桐庐道中十绝》),“水到桐江镜样清”(赵彦端《浣纱溪》),“琉璃镜里一帆行”(纪昀《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