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人类情感最深刻的表达,它是最富于形象性和语言性的一种艺术样式。从中国的唐诗宋词到西方的莎士比亚戏剧,从歌德的《浮士德》到王尔德的《莎乐美》,从普希金的诗歌《自由颂》到叶赛宁的诗集《白桦树》,都可以说明诗歌具有强烈的情感性,不仅仅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而且会触动我们内心的某根神经。作为汉民族文学史上的瑰宝,唐诗宋词中包含了无数的经典名句。相较于唐诗宋词,敦煌诗歌更加灿烂辉煌。
赞美家乡的诗歌 敦煌诗歌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浓厚的地域彩。敦煌处于中国西部,是中国与外界交往的重要枢纽。长期以来,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往来促进了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同时也加速了敦煌文化的发展。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足迹,其中有很多诗人还客居于此。他们与敦煌结下了不解之缘,把自己对故乡的热爱写成诗篇传诵后世,由此产生了这一独特的诗歌体裁——敦煌诗歌。
敦煌诗歌在题材上主要体现为人们对家乡的赞美,这种对家乡的赞美又渗透着浓厚的思乡情绪。“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原夜泊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在敦煌诗歌中,这种思乡情绪经常被提及。另外,在这些诗歌
中,多见一些感叹人生短暂的句子,例如:“无复卧高枕,不堪闻曙钟。念兹故乡远,再顾寡西东。”、“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等等。
古代汉族文学大多通过历史事件、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但是,诗歌却在一定程度上将这些方面淡化或者取消了。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诗歌的表现范围越来越广泛。唐诗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特点。在唐朝那样的开放环境中,任何题材的诗歌都可以被创作出来,并且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12世纪初以后,敦煌已经逐渐趋向于繁荣。在丝绸之路的通道上,大量的物质财富涌入,促进了唐代诗歌的繁荣。《全唐诗》共收录唐代诗歌18752首,其中唐朝人创作的有12826首,占总数的86%。
流传至今的唐代边塞诗有80多首,表现了边塞军旅生活的诸多方面。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的《从军行》等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