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三分钟演讲稿
周次 
星期
一 
演讲人
李佳 
科目
数学 
评价
内容
零钱
一家手杖店来了一个顾客,买了30元一根的手杖.他拿出一张50元的票子,要求钱.
    店里正巧没有零钱,店主到邻居处把50元的票子换成零钱,给了顾客20元的头.
  顾客刚走,邻居慌慌张张地奔来,说这张50元的票子是假的.店主不得已向邻居赔偿了50元.随后出门去追那个顾客,并把他抓住说:“你这个骗子,我赔给邻居50元,又给你头20元,你又拿走了一根手杖,你得赔偿我100元的损失.”
  这个顾客却说:“一根手杖的费用就是邻居给你换零钱时你留下的30元,因此我只拿了你70元.”
请你计算一下,手杖店真正的损失是多少?这里要补充一下,手杖的成本是20元.如果这个顾客行骗成功,那么共骗得了多少钱?
声音洪亮 
感情丰富
课前三分钟演讲稿
周次 
星期
二 
演讲人
柳瑞 
科目
数学 
评价
内容
猴子捞帽
一猴子在井旁玩,一阵风将一只猴子的帽子吹到井里,他招呼来18个小伙伴,从井上方的松上一个接一个去捞帽子,有4只猴子没有上树,就捞着了帽子,问:是几只猴子上树下井接在一起把帽子捞上来的?
 表情自然
仪表大方
三年级数学日记
课前三分钟演讲稿
周次 
星期
三 
演讲人
贾剑鹏
科目
数学 
评价
内容
数学家鲁道夫的小故事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幽默风趣
引人入胜
课前三分钟演讲稿
周次 
星期
四 
演讲人
马文辉 
科目
数学 
评价
内容
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的小故事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声音洪亮 
感情丰富
课前三分钟演讲稿
周次 
星期
五 
演讲人
李佳 
科目
数学 
评价
内容
 统计学家的故事
  有个从未管过自己孩子的统计学家,在一个星期六下午妻子要外出买东西时,勉强答应照看一下四个年幼好动的孩子。当妻子回家时,他交给妻子一张纸条,上写着:
  “擦眼泪11次;系鞋带15次;给每个孩子吹玩具气球各5次;每个气球的平均寿命10秒钟;警告孩子不要横穿马路26次;孩子坚持要穿马路26次;我还要再过这样的星期六0次。”
 吐字清晰
充满自信
课前三分钟演讲稿
周次 
星期
一 
演讲人
柳瑞 
科目
数学 
评价
内容
数学家的遗嘱
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密的遗嘱,当时他的妻子正怀着他们的第一胎小孩。“如果我亲 爱的妻子帮我生个儿子,我的儿子将继承三分之二的遗产,我的妻子将得三分之 一;如果是生女的,我的妻子将继承三分之二 的遗产,我的女儿将得三分之一。”。
而不幸的是,在孩子出生前,这位数学家就去世了。之后,发生的事更困扰大家,他的妻子帮他生了一对龙凤胎,而问题就发生在他的遗嘱内容。
如何遵照数学家的遗嘱,将遗产分给他的妻子、儿子、女儿呢?
 表情自然
仪表大方
课前三分钟演讲稿
周次 
星期
二 
演讲人
贾剑鹏 
科目
数学 
评价
内容
比大小
一天,"0--9"这几个可爱的数字娃娃想比一比谁最大?谁最小?数字娃"9"跳出来得意地说:"我最大!"还指着"0"说:"尤其是你,没头没脑,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你最小!"数字娃 "0"的脸涨得通红,伤心的哭了起来。这时,数字娃"1"一把拉过"0"说:"别难过,我们俩合在一起比他大。"这时"1"和"0"并排站在一起就成了"10","9"看到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吐字清晰
充满自信
课前三分钟演讲稿
周次 
星期
三 
演讲人
马文辉 
科目
数学 
评价
内容
王爷分饼
古时侯,一位王爷去山上看望习武的儿子.兄弟几个见父王来了,立刻围了上来.王爷说:"孩子们,父王今天带来了你们最喜欢吃的大饼."说着取出一个大饼平均分成了两份,给了老大一块.嘴谗的老二说:"父王,我想吃两块饼."于是王爷把第二块饼平均分了成四份,给了老二两块.贪心的老三说:"父王,给我三块饼."王爷又把第三快饼平均分成了六份,给了他三块.一向老实的大哥开腔了:"父王,老四最小,应该给他六块."老四听了非常高兴,觉得父王给他最多.同学们,你们觉得谁最多呢?
 声音洪亮 
感情丰富
课前三分钟演讲稿
周次 
星期
四 
演讲人
李佳
科目
数学 
评价
内容
巧求平均数
刘老师给大家出了一道题。前进小学8个班去帮助农民摘豆角,每个班摘豆角的重量分别是:55千克、50千克、48千克、54千克、49千克、53千克、54千克、53千克。问平均每班摘豆角多少千克?“看谁算得快。”刘老师鼓励说。于丰很快举手回答:“平均每班摘52千克。”刘老师点头说:“你能把计算的方法说一说吗?”于丰说:“求平均数有个窍门,就是先在这些数中确定一个基准数。比如,这道题就是以50为基准数。然后把5个班分别比基准数多出的千克数加起来,并从中减去剩下那2个班比基准数少的千克数,所得的数除以8,商再加上基准数,就是所求平均数。”刘老师高兴地说;“很好,于丰的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给一个名字叫做‘减少加多法’。做的时候可以这样:先选好基准数50,然后从前往后看,多的数前写上加,少的数前写上减,也就是:5+0-2+4-l+3+4+3=1616÷8=250+2=52(千克)这就是平均每班摘的重量。”刘老师又说:“这样求平均数速度快,计算量小,是一种好方法。”
 幽默风趣
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