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原有的教研制度在教研理念、活动方式等方面越来越呈现出不适应性。因此,重树教研新理念,发展、丰富和完善学校的教研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为此,我们必须要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不断增强学习力和创造力,想方设法谋求再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势,立于不败之地。
学习型 教研团队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四个行为要求:学习、开放、合作、研究,即必须不断学习、必须拥有开放民主的心态和工作方法、必须具有合作的意识、必须以研究的态度对待教育教学工作。这就要求学校需要为教师达成以上四个行为要求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学校拟定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教研组为平台,以教师研究为主体,以学校发生的、教师亲历的真实问题为中心,以案例和课例为主要载体,以沟通,分享为主要方式,以专业引领为催化剂,积极推进教师全面,和谐,可持续性发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教研团队。
一、以人为本,既要尊重教师独立的人格,又要尊重教师的教学自主性和创造性。
(一)开展参与式教研,教师不是被动接受,以听为准,而是主动参与,共同研究。学校要求教研课要提早一周将教案发给本组老师,以便老师了解查材料,教研会上能根据课标要求,参照教参,制订三维目标,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设计出有效教学的方案,听课后要求教师能就教学中的亮点,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需要探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反思和点评,人人“有话可说”,人人都有收获。
(二)开展专题式教研,既围绕一个主题开展讨论。如目前我校每学期举行学科单项检测,学校要求教研组配合这项工作有针对性的开展“如何提高阅读能力”“如何提高计算正确率?”“如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主题的讨论。组织教师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其次,教研组每学期会向教师收集教学中的焦点问题,整理后组织讨论,如“如何实施课堂有效教学?如何增加课堂教学密度,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如何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等。
(三)开展对比式教研,既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教师进行教学。同一节的内容由于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不
青年教师同内容的课。如本学期语文组三年级4位老师执教15分钟阅读评讲。而后大家对比研讨探究。“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或者,为某个未解问题冥思苦想,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整体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开展区域式教研。学校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台江区在线教研,也可在教育博客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困惑,寻求同伴互助。
二、以人为本,尊重教师的发展需求,提供教师发展的支架
(一)充分利用本校教师资源优势,进行中青年教师结对活动,对青年教师进行悉心培养。比如为每一位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安排了一位指导教师。从备课、听课、评课等方面传、帮、带,周密的设计,分步落实,促进了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通过上教研课、说课、教材分析等形式,让每个教师都有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从而让年轻教师尽快脱颖而出。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还需要在平时的活动中落实,
以组内“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互助组”为载体,使青年教师学会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给青年教师更多成长空间。师徒结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互助组”活动等使青年教师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二)利用因特网,优秀期刊,特级教师观摩会等渠道,实现“专家引领”。我们认为:专家型教师有这样的基本特点:有自己对教育独特的理解和认识,能够站在理论的、哲学的高度来看待教育问题,能够抓住教育问题与教育要素之间的各种联系,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并且敏锐地确定出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每一个问题解决策略后面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理念支撑,并能够使问题解决确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组就推荐老师们参与“吴宪中特级老师、黄爱华特级老师“的在线研究,推荐专人参加邱学华老师的专题讲座。经常组织老师外出学习,参与培训,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三、以人为本,要正确处理教师专业发展与其他方面发展的关系,促进教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师走身心健康之路 。 以师为本,打造精良的教师体,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灵魂所在。学校应关注教师的生命质量,为教师营造一个宽松、温馨、和谐的专业
成长环境,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这样的环境,不仅体现在硬件建设上,更应重在软件建设上。学校领导要以不同的尺子衡量每一个教师,鼓励教师在恪守职业道德前提下的个性发展、扬长避短,使教职工同心同德,乐在学校。
激发教师内在的动力。教师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复杂而漫长的劳动过程,除了对所教学生成绩可以相对评比之外,其大部分工作成果存在隐含性,而且学生的培养需要比较长的周期性和连续性。学校领导要学会对教师的“赏识管理”,激发教师内在的动力,注重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校本课程开发和师生关系改善,防止要求的片面性和绝对化;注重教师成长过程,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身的成长阶段和尚需努力的方向。学校还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让每个教师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使自身潜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