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八届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教学设计:椭圆及其标准方程Word版含答案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说明
内蒙古包头市包钢第一中学高艳芬 014010
一、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1中的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研究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属于概念性知识.解析几何是在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上,利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一门学科.
从知识上讲,本节是在必修课程《数学2》中直线和圆的基础上,对解析法的又一次实际运用,同时也是进一步研究椭圆几何性质的基础;从方法上讲,为进一步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从教材编排上讲,三种圆锥曲线独编为一章,体现椭圆的重要地位。解析几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数形结合的思想上.在研究椭圆定义和方程的过程中,几何直观观察和代数严格推导相互结合,同时要借助圆作类比,用类比的思想为学生的思维搭桥铺路.因此本节课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本章和本节的重点.
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二、教学目标设置
1.课程目标
(1)了解圆锥曲线与二次方程的关系;
(2)掌握圆锥曲线的基本几何性质;
(3)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4)结合已学过的曲线及其方程的实例,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单元目标
(1)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抛物线模型的过程,掌握它们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图形及简单性质;
(3)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双曲线的有关性质;
(4)能用坐标法解决一些与圆锥曲线有关的简单几何问题(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和实际问题;
(5)通过圆锥曲线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3.本节课教学目标
(1)通过用细绳画椭圆的实验,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椭圆的定义,会用定义判定点的轨迹;
(2)类比建立圆的方程的方法,通过交流讨论,能选择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建立椭圆的方程;
(3)结合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它的几何图形,能指出参数a、b、c的几何意义;
青年教师
(4)会用椭圆定义和标准方程解决与课本上类似的题目;
(5)通过椭圆知识的学习,体会类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和坐标法。
三、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圆的概念及其方程,还有曲线与方程,初步认识了解析几何课程的特征,即是一门借助坐标法研究几何的学科,并且已经初步体验到了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学生有动手体验和探究的兴趣,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学生有建立圆的概念和方程的经历。
达成目标所需认知基础:解析法的数形结合思想和解析法的步骤.
已有基础与需要基础之间的差异:关于椭圆概念的获得,学生容易通过几何图形发现轨迹上的点的特征。但学生不容易形成概念体系并用精准的语言描述。在概括椭圆的定义时,需要教师作适当的启发,然后再用数学语言进行精确的描述。推导椭圆标准方程时会遇到两个困难,首先是坐标系如何建立才能使椭圆方程更简单,需要类比圆的方程的建立方法,根据椭圆的对称性建立直角坐标系。其次是如何化简方程使其最简洁,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不能完全胜任独立解决的要求,需要教师作适当的讲解。
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1.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与化简。
2.突破策略:引导学生类比建立圆的方程的方法,经过学生独立思考与交流讨论,在椭圆上建立恰当的直角坐标系;化简动点满足的代数方程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方程的特点,对其进行移项变形后再通过平方运算进行化简,配合多媒体演示。
四、教学策略分析
1.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思考,采用问题串引导探究活动,以问题作为引领,诱导学生积极思考;
2.利用手工制作的教具和现代教育手段,把教学内容与教具及现代教育手段合理整合。利用椭圆画图仪软件感受动态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3.在探究椭圆概念时,学生分组合作画椭圆,在此基础上抽象概括椭圆的定义,配合问题引导,加深对椭圆概念的理解;
4.在探究椭圆标准方程时,引导学生回忆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通过系列设问引导,
用类比法建立合理的直角坐标系。在列出式子进行化简时会遇到比较复杂的双根式化简问题,教师及时介入,帮助学生顺利导出方程。
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采用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在启发探究式教学过程中,以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思维发展变化不断追问,使学生对问题本质的思考逐步深入,思维水平不断提高。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及求曲线方程的步骤。然后用课件演示一些生活中椭圆的例子,还有一些天体运行的轨迹图,并提出问题:“这些天体运行的轨迹是什么呢?”学生经过观察,很直观地看出是椭圆,从而引出本课要研究的问题:“我们能否描述这些天体运行的轨迹的概念并求出其方程呢?”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一方面,通过复习前面学过的有关知识,唤起学生的记忆,为本节课学习作
好铺垫。另一方面,借助多媒体生动、直观的演示,使学生明确学习椭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激发他们探求实际问题的兴趣,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2.尝试实验,探究概念
请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自制教具:木板、细绳、图钉、铅笔,同桌同学一起合作按要求画椭圆,同时配合用椭圆仪和多媒体演示画椭圆。在画椭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以下3个问题:
(1)视笔尖为动点,两个图钉为定点,动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符合什么条件?其轨迹是什么?
(2)若绳长等于两图钉之间的距离,画出的图形还是椭圆吗?
(3)若绳长小于两图钉之间的距离呢?
学生边作图、边思考、边讨论,每组学生都可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研究比较.引导学生全员
参与,积极发言,相互补充,从而探究出三个结论并概括出椭圆的定义.【设计意图】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通过画椭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感性经验.同时,我力求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给他们提供一个自主探索学习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观察、讨论、概括出椭圆的定义,这样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