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记叙文的高分结构(二)
——时序顺进式和穿插回放式结构
角度三时序顺进式结构
选取生活过程中的某一片段,按时序进程进行描写,其内容层次依次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基本模式】
故事开头(引出故事)→故事主体(对人物或事物主体进行细致刻画)→故事结尾(议论点题)。
【典题示范3】 (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品读范文3】
紫藤花下(节选) 【亮点解读】
紫藤花开的时候,灰褐的枝蔓如龙蛇般盘绕,大簇大簇的淡紫花穗堆成素雅的挂帘儿,不似桃花灼灼其华,却自美丽着,颇有些“何须浅碧深红,自是花中第一流”的味道。
爷谷又在修剪院里的紫藤了,阳光下,这个双眼早已混浊的老人,却带着一份少年人的热情。我一直相信,这个年逾古稀的黑瘦老人,比平常的庄稼人要更多一分风骨。
爷爷年轻时,工作还是依照分配制。作为村里唯一的大学生,通过考察期的他,有了去娥里工作的机会。可看着纯朴的村民、金黄的麦穗和他深爱的黑土地,爷爷在一番长久的沉默后选择了放弃。自此,爷爷从一个学生,变成了一个农民。他放下握了十几年的笔,用一双白净的属于文人的手,拿起了锄头。插秧,除草,耕地,收获,买卖。我无法想象年轻的爷爷是如何用瘦弱的肩膀挑起全家人的
希望的。他放下了十几年的清高,穿一双布鞋,挨家挨户地跑,劝着村里的大人再苦也要送孩子去学校。爷爷相信古语“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爷爷,就连父亲也曾对此快快不乐,觉得爷爷无大志向,偏安于一隅。爷爷得知,并不恼怒,只笑笑。直到父亲自己为人夫,为人父,为一家之脊梁时,才知道爷爷守护村人的决定下得多么艰辛,真正做到又多么不易。时光是最催人的风霜,却没能打倒这个老人的坚强,恰如那一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几十年的风雨,也未曾将爷等这一抹素染成深红。年逾古稀,却不沧桑……
铅华洗尽,仍是本真。我自素雅,何畏深红。又是一年春去时,看着爷爷,我耳旁尽是花开的声音。
①第1段通过描写紫藤花开,引出材料中“何须浅碧深红,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诗。
②2段爷爷修剪枝蔓引出故事。
③第3-5段按时序记叙爷爷的大半生的生活经历。
④第6段以议
抒情文章论、抒情作结,暗合
主题,升华感情。
【点评】“该片段体现的是一种时序顺进式结构模式,开头由爷爷在修剪枝
蔓引出故事,然后按时序写爷爷年轻时的事情。他是村里的唯一的大学生,但他
因为留恋故乡,牵挂家人与村民,所以他学成后果断留乡,撑起家庭,关怀乡人,
自强不息,成为家庭乃至整个村庄的脊梁。最后以议论、抒情作结,讴歌爷爷的
高贵品质。
角度四穿插回放式结构
穿插回放式是倒叙、插叙手法的巧妙运用,即利用思维可以超越时空的特点,以某一个对象(可以是一句难忘的话,或是一个具体的物件等)为线索,将人物描写、景物描写、议论抒情等内容通过插入、回忆、倒放等方式串联组合起来,形
成一个整体。作文中使用这种结构模式能使文章有一种旋律和谐的美感。运用穿
插回放式写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1.穿插自然。有的文章以穿插抒情为主,有的文章以穿插议论为主,有的文
章以穿插描写为主,但无论以穿插哪种内容为主,在具体写作时都应专注一点来
体现。不要一会儿抒情,一会儿又发议论,破坏文章整体内容的和谐。
2.有机融合。文中的抒情、议论、描写都是有感而发,兴而作,都是建立在
记叙的基础上的,因此不要只是为抒而抒情或为议论而议论,无病呻吟,勉强凑合。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在文中要有机地结合,使文章融为一体。
3.灵活适度。记叙文应以记叙、描写为主,不可本末怪置,让“穿插”的内
容去大量的篇幅,造成文章内容的空泛“穿插”一定要灵活、简洁、适度。
【典题示范4】 (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特区口号,深圳,1981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时评标题,浙江,2005
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新区标语,雄安,2017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品悟范文4】
寻古老岁月的踪迹
微风拂过山梁,泛起阵阵涛声,仿佛埋在黑土里的先烈们的英魂在低语。山寨的斗牛场里,时而深沉时而高亢的芦笙声、时急时缓的锣鼓声、羊的学咩声随着微风越过山梁,把吉祥的信号传送到远方。
阿是三十年前离开山寨的,如今,这里已不是当年的模样。她光脚踩过的羊肠小道,已经变成了宽阔的柏油马路;以前随时可能倒塌的危房早已修葬一新,一个个木桩泛着古朴的光泽,保留着苗察建筑的古古香。几千年前,苗家的祖先们从迢远的地方迁徙至此,一年又一年,用脚、用手去感受大地的温度,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孕有了善良淳朴、热情好客的民俗风情。
那一年,阿和山赛里的年轻人一起背着行囊外出打工,就像几千年前他们的祖先那样,背井离乡寻栖息的乐土。从那以后,封闭的山寨开进了第一台拖抗机、第一辆摩托车、第一辆货车……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一批批年轻人加入打工的洪流,他们用打工的收入,悄悄地改变了这个山寨的面貌。
三十年后,阿又回到了这里。山梁依旧,山寨依旧,只【亮点解读】
①开端:用景物描写来表现山寨的风情。
②第2自然段:回顾三十年前的山寨的景象,并与现在形成对比。进而回顾几千年前苗家祖先的生活场景。
③第3自然段:三十年前山寨年轻人外出打工。
是山寨里的年轻人不再外出打工,他们在用家乡的特打造家乡的金山银山。你看,那条宠阔的泊马路显得那么抚挤,原来,山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每天都有一批又一抚的游客来观光。
阿继续在这美丽的山寨里寻浅古老岁月留下的踪迹。美丽的杜鹃花映红了山谷,姑滚头上的银饰映衬着她们甜美的笑容,小伙儿肩上的为其平添了几分威武,阳光下的八角亭挂着姑娘们为芦然节准备的新衣裙,斗牛场的竹竿上挂着迎风飘扬的红丝带……在这焕然一新的山寨里,阿打开了尘封的记忆,乡愁、乡思,乡音就是古老岁月的踪迹,也是曾经被我们遗忘的金山银山。
望着年轻人充满活力的面庞、民居客栈古朴的招腆、小卖铺里精美的苗家手工艺品和特产,阿突然想,姑娘们的刺绣和那些美丽、别致的饰品,还有精心包装的苗家特产,是不是可以通过网络销售到世界各地呢?
阿暗自下定决心,下一个三十年,她要在这个山寨里,继续寻古老岁月的踪迹,为把山寨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向全世界尽一点微薄之力。
④第4自然段:三十年后山寨人回到家乡,改造家乡。
⑤第5、6自然段:现代山寨的幸福生活。
⑥结尾:展望未来,把山寨传统文化推向全世界。
【点评】文章以“寻古老岁月的踪迹”为线索,行文中穿插三十年前山寨的风貌特,在与现在山寨变化的对比中,突出“山梁依旧,山寨依旧”,反映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穿插三十年前村里的年轻人背起行囊外出打工,带来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反映了社会的发展;穿插几千年前苗家的祖先们“从遥远的地方迁徙至此”的情景,增加了山寨别样的民俗风情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