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的手法
抒情的“情”包括喜、悲、忧、思、恐、爱、憎、怒、欲、敬等,是人对于客观事物的态度。巴尔扎克讲:“感情在无论什么东西上面,都能留下痕迹,并且能穿越空间。”抒情的根本目的,就是表情达意,即表现作者的主观情意。在文章中,写景是为了抒情,叙事是为了明意。抒情是具有高度的表达自由度的,这意味着思绪的自由灵动。而抒情的内容,也就是情感过程和意义,又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不可言传性”。因此,抒情的形式在抒情中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抒情文章抒情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表达情感,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是抒情的首要目的。二是营造境界,在抒情的过程中,与其他手法如叙述、描写的结合,形象和优美语言的表达,营造出一种富于情感的、形象的境界,也是抒情要达到的目的。这意味着,好的抒情并不仅仅只是单纯地抒发情感,而是在此基础上能够营造出一种与文章相符合的意境,不然则会使文章变得干涩,平庸。
借景抒情手法:
借景抒情,一言以蔽之,就是通过描写某种景物来表现和衬托自己的某种情感。我们都知道借景抒情的作用,那我们应该如何在作文中更好地来进行这样的一个表达呢?
第一点是要选择善于引发情的景物。在选取借景抒情的“景”时,一方面是景要真实,另一方面是感情必须健康。前者指的是景物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不然就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而后者则是指在我们的高考作文中,过于消极颓废的感情往往是容易踩雷的,健康积极的感情才会更容易打动阅卷人,如赵丽宏《日晷之影》
而风,来去无踪,美化着生命,也毁灭着生命。有人在赞美它的时候,也有人在诅咒它们。 无须从哲人的词典里选取闪光的词汇为自己壮胆。活在这世上,每一个人都具备了做一个哲人的条件。你在生活的路上挣扎着,你在为生存而搏斗,你在爱,你在恨,你在寻求,你在追求一个目标,你在为你的存在而思索,为你的行动而斟酌,你就可能是一个哲人。不要说你不具备哲人的智慧和深沉,即便你木讷少言,你也可能口吐莲花。
行者,必有停留之时。在哪一点上停下来其实并不重要。要紧的是停下来之前走了多少路,走到了什么地方,看见了一些什么。
第二点则是在进行感情的抒发时,可以运用一些写作技法和修辞手法,如联想、想象、白描、比喻、排比、衬托、拟人、夸张等。这些技法的使用一定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展示他们之间的联系。如拟人的手法,可以化静为动,激活景物。台湾作家邓荣坤在《秋雨》中,借秋雨景致,抒思乡情怀:
灰蒙蒙的天空,飘洒着细柔柔的雨,叩醒了九月季节里那一株寒义,于是寒蝉不再哭泣;尤加利、木麻黄皆缀上了晶莹的雨珠,祭悼它的衰老。
其中,雨“叩醒”、寒蝉“哭泣”,“缀”“ 祭悼”等属性类似的景物(带有暗淡的调)和一组相似的动词(都属于比较轻柔的动词),充分渲染了淡淡的秋愁,将景物激活,令人感到朦胧、哀伤。无论是意象的组合排列,还是动作词的安排,一定要做到一致。此外,又或者可以设计情节,叙写结合,打通文体。如写瓦屋听雨,主景本应为雨击打瓦片的声音,作者却写道:
“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上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将姿态与动作融入景,为下雨的过程设计好了情节,抽象的声音、情感幻化为具体可感的动作、画面,有情有景,别出心裁。我们在作文中也可以将动态的过程通过拟人化的形式设计情节,使得语言更加出彩。
写景抒情的手法分类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不借助任何别的手段,直白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作者或者文中人物的爱憎感情。
直接抒情往往是强烈的、紧张的,这样一种手法的运用,往往需要内蕴的情感直白且深厚,对读者具有一种近乎压迫一样的力量,富有强烈的感染力。直接抒情尽管有着直接强烈的艺术感染效果,但内容应当积极,要符合作者的环境、语言、心理等方面。
而间接抒情更多地是一种弛缓的抒写,对丰富的、深厚的情感进行凝练和汇集,并不直接进行抒发,而是展现出部分,或是借其他事物表达出来。间接抒情是一种通过暗示来传达情感的方法,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受到了暗示,从作者所流露的情感出发,调动自我去深思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
下面我们将依次对这些抒情方法进行说明。清人刘大<木魁>说:“情不可以显出也,故即事以寓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