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四光的故事精选7篇
关于李四光的故事【篇1】
  李四光年轻时家境贫寒,兄弟妹七人,爷爷卧床不起。父亲是老师,收入不高,母亲一个人种地。这是非常困难的。李四光是第二个,很年轻,但是很懂事。平时看到妈妈一个人工作,他就很难过,想尽一切办法帮妈妈工作。天刚亮,他就起床给水箱加满水;上山砍柴,总要挑满一担才回家。
  李四光从小就爱动脑。他帮妈妈搅米,脚踩在踏板上,人踩不到。他用绳子把它绑在石杵另一端的踏板上。他脚一踏下去,同时用手拉绳子,这样石杵就动了。他带着孩子去荷花池摘莲藕。他的大部分朋友都笑得很开心,只能摘几根断了的莲藕带回家吃了很久。李四光聪明能干。他先顺着叶子踩在莲藕上,然后小心翼翼地用脚探出莲藕的方向,再按照它生长的方向一点一点地踩在泥上,收获一根完整的新鲜莲藕。
  后来,李四光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了官办小学。在考试中,李四光名列之一。在小学里,他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成为了小学里的尖子生。14岁时,被学校送到日本深造。在日本读大学时,他对地质学产生了兴趣,并决心探索地质结构的奥秘。
  为什么叫李四光?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当他被派往日本学习时,因为要填写海外护照,他在姓名一栏中错误地输入了自己的年龄“十四岁”。我该怎么办?灵机一动,在“十”字上加了几笔,写成了“李”。一看就叫“李四”,太俗气了;并在后面加了一个“轻”字。从此开始被称为“李四光”。
  几十年来,他认真研究了地质构造,提出了地质力学的构造理论,并利用这一理论寻油气资源和矿产,预测地震,开发地热能。他在中国地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看了李四光爷爷的故事,我们要努力向他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关于李四光的故事【篇2】
  李四光出世在湖北黄冈,家中太穷,是家中的第二个孩子,家中供不起他念书。村内有一个老秀才叫陈二爹,李四光常常去他们家玩,跟随他读书认字,算作启蒙教育。 李四光聪慧难学,遭受陈二爹的赞美,就免去李四光的培训费,完全免费讲课。李四光也是爱惜这得来不易的读书机遇。
  那个时候乡村里早已有灯饰照明了,但是并不是带灯盖的,仅有一根灯论儿,插在一根白铁皮管盖上,就着瓶里的汽油点燃着。这类灯,冒出的火苗红彤彤,还带著一股又黑又刺鼻的碳烟;它的火苗,是一闪一闪的,起伏不定。時间略微长一点儿,便会呛得人的鼻腔里和牙上面留有一层黑,脑壳也疼,双眼也累。爸爸怕把孩子熏坏掉,因此特意照顾要给孩子点清灯油。
  清灯油的优势比汽油子灯要好多了,它灯光效果清澈,轻烟不了,都没有异味。
带灯
  夜里,李四光坐着一张桌子旁边,他不忙打开自己的背包,却先看了看油盏里的灯芯。母亲在里面放了二根灯芯,李四光用拨灯轻轻地拨去一根,只剩余一根。
  “再点二根灯芯吧,小孩。”母亲疼惜地说,“它是你爸爸照顾过的。”
  “并不是这个意思,母亲。点一根灯芯,我能多学一倍的時间。” 李四光说。
  母亲也就已不凑合。李四光就是这样静静地读呀,写呀,谁也打搅谁,一直坚持不懈到灯盏里的油迹完。
  母亲坐着她们的餐桌周围,就着这一根灯芯所传出来的光亮,摇着她的纺车。夜里纺点棉纱,还能换得好多个零钱,好买些火柴棍、盐油,也给小朋友们买些读书用的墨笔打印纸张。
  李四光就在那样艰难的自然环境中,造就出精彩纷呈的人生道路,而他留有的这一段教育经历仍然鼓励着大家。
 
关于李四光的故事【篇3】
  李四光五岁的时候,爷爷去世了。他开始跟着一位名叫程月亭的老先生学习识字,过了一年以后,转到父亲开办的私塾里面学习。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从小就养成了刻苦读书、勤奋钻研的好习惯。有一次,李卓侯有急事外出,给孩子们布置了作业,让他们背书、写大字。出门之前,托付庙里的老和尚帮着照顾私塾里的孩子,孩子们都答应:一定遵守规矩,决不逃学。李卓侯走后不久,孩子们就忍耐不住了。这个跟那个挤挤眼,那个捅捅这个。调皮的孩子先是下了座位,后来跑到室外,捉迷藏,摘野果,还有儿个人学着唱起大
戏,热闹得像开了锅。教室里没有一个人读书。老和尚过来劝说,谁都不在乎,越玩越高兴。
  老和尚一个人站在旁边,连声叹气。傍晚,李卓侯匆匆回来了。老和尚摇着头,把孩子们嬉笑玩闹的情况一五一十说了一遍。孩子们看见老师回来,早就逃回座位,捧着书本大声念起来,屋子里唯独没有李四光。老和尚充满了敬意,对李卓侯说:“学童当中,惟有你家公子品行最佳。自先生离开,他不参加玩闹,看室内太乱,便独自一人躲到外面用功,头也不曾抬,真是严于律己,专心读书的好孩子啊!”果然,李四光正在外面一个安静的角落,专心致志地读书,没有跟着其他的孩子一起游戏吵闹。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子,很多家长都用李四光的榜样教育自己家的孩子。
  晚上,李四光兄弟几个围着一盏油灯读书,母亲在灯里放上两根灯芯,让灯亮一些。李四光总是默默地取出一根,妈妈劝阻的时候,他解释说:“只点一根灯芯,用完再续上一根,能省下不少油。”李四光是个用心读书的好学生,却不是个读死书的人。遇到事情,他爱动脑筋多想一想,还喜欢自己动手。村子东面的小山丘旁边,有一块大石头,比人还髙,像是一间小房子,又髙又大,圆滚滚的。小伙伴们围着石头捉迷藏,大人们从田里做工回来,
坐在石头边上抽袋烟,歇歇脚。人们都叫它“打牛石”。李四光却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
  这块大石头和小河边上圆溜溜的鹅卵石不一样,它略显圆滑,却粗犷高大,说不上是什么颜。村子周围,十里八里,再也不到一块同样的大石头。这块大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呢?李四光问父亲,问母亲,问村里的长辈,谁也不知道。它是从河里冲过来的?不像,小河那么浅,水流那么缓,冲不动这么大的石头。它是从山上滚过来的?不会。村子周围是低矮的山岭,都是些土坡土岭,没有这样的石头。妈妈说,一百多里之外的大山上才有好多好多大石头。走上一两天,才能到大山脚下。再说,那么远的大山上的石头,怎么会来到这里?对这块奇怪的石头,李四光问了很多人,谁都说不明白。
  他琢磨了很久,不到答案。他把这件怪事记在心里。到了几十年以后,他才到了答案:原来,这是几十万年之前冰川带来的一块巨石!在地质学上叫冰川漂砾。李四光家境贫困,除了读书,他经常帮助母亲做活。家里总是有做不完的活。他上山打柴,背回家沉重的柴捆。他扛上钓鱼竿,来到僻静的池塘边,一边默默背书,一边钓鱼,总能钓来半篮子大大小小的鱼,让妈妈给家里添上一个菜。家里好不容易才能吃到一次肉,妈妈自己舍不得吃,忘不了给李四光夹上一块。李四光把碗举得高髙,悄悄地把肉又放回妈妈碗电,上面再用几片青菜盖上。家里人都说,他是个孝顺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