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礼仪文化
中国的饮食文化:
世界上每一种文化的形成都是历史积累的结果,中国有着悠久历史,中国人创造了无数的灿烂文明,在这种文化蕴藏中,中国人自古至今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技术的高超,菜式的多样,造型的精致,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从沿革看,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中国饮食文化从内涵上看,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
中国饮食文化从外延看,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
中国饮食文化从特质看,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五味调和的境界说(风味鲜明,适口者珍,有“舌头菜”之誉),奇正互变的烹调法(厨规为本,灵活变通),畅神怡情的美食观(文质彬彬,寓教于食)等4大属性,有着不同于海外各国饮食文化的天生丽质。
中国饮食文化从影响看,直接影响到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与此同时,它还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酱醋、面食、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是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美食文化中国饮食礼仪文化: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富有特点的饮食礼俗,发达的程度也各不相同。
中国人的饮食礼仪是比较发达的,也是比较完备的,而且有从上到下一以贯通的特点。
《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在中国,根据文献记载可以得知,至迟在周代时,饮食礼仪已形成为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
这些食礼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在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作用,对现代社会依然产生着影响,成为文明时代的重要行为规范。
有主有宾的宴饮,是一种社会活动。
为使这种社会活动有秩序有条理的进行,达到预定的目的,必须有一定的礼仪规范来指导和约束。
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规范化的饮食礼仪,作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
维吾尔族待客,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糕点、冰糖,夏日还要加上水果,给客人先斟上茶水或奶茶。
吃抓饭前,要提一壶水为客人净手。
共盘抓饭,不能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回盘中。
饭毕,待主人收拾好食具后,客人才可离席。
蒙古族认为马奶酒是圣洁的饮料,用它款待贵客。
宴客时很讲究仪节,吃手抓羊肉,要将羊琵琶骨带肉配四条长肋献给客人。
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将全羊各部位一起入锅煮熟,开宴时将羊肉块盛入大盘,尾巴朝外。
主人请客人切羊荐骨,或由长者动刀,宾主同餐。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门外;客至,至致问候,延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导客入席,以左为上,是为首席。
席中座次,以左为首座,相对者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
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
宴毕,导客入客厅小坐,上茶,直至辞别。
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规程。
现代的标准规程是:斟酒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
酒斟八分,不得过满。
上菜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金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把头尾朝向正主位。
中国餐桌礼仪:
1、一般来说,面朝大门的座位是留给最年长或者最尊贵的客人的,所谓面朝大门即为尊说的就是这个。
2、剩下的客人以这个面朝大门的位置开始依次向大门边上的位置靠近。
3、中国历史悠久,不同的时代左右的尊卑也有不同,但是大体上是以右为尊的,成语无出其右中的右指的就是上的意思。因此,餐桌上也是右边的宾客要比左边的尊贵。
4、而大门旁边的位置则是主人坐的,一来方便为宾客引座,二来方便结账。
关于吃的。
1、首先客人要提前做好功课,根据客人的喜好以及自己的预算确定宴请地点。
2、等宾客来齐之后,把菜单交由主客,由主客开始传阅菜单并点菜,切忌只交由主客点菜,一方面主客会觉得客人不够体面,另一方面会招来其他客人的不满。
3、而客人们点菜则不可以过于大包大揽,有必要的时候也应该让主人点菜,点菜的时候尽量点价格适中的菜,并且点菜之前要问一下其他人都没有忌口的。
4、一般来说,每个人都可以点一个菜,并且只能点一个菜,所点的菜最好与已经点过的菜形成互补,避免出现荤多菜少或者菜少荤多的情况。
关于喝的。
1、倒茶或者倒酒的时候要用两只手,一只手扶住茶壶或者酒瓶,另一只手缓缓倒入杯中。
2、敬酒的时候,如果是碰杯敬酒,那么敬的人要喝完,如果是不碰杯敬酒那么敬的人不需要喝完,但是观察对方,不能比对方喝得少。
3、敬酒的正确姿势应该是右手拿杯,左手托底,并且敬别人酒的时候酒杯要拿得比别人低一些,即使你是领导。关于筷子。1、筷子作为中国特的饮食工具,有着特殊的礼仪和禁忌。
2、摆放筷子的时候,要注意一双筷子一定要放在一起,如果把筷子放在来面前餐盘的两边,这是是与对方绝交的`意思。
3、不能用筷子指着别人,这是极大的不礼貌。
4、不能把筷子插在饭碗里,因为古人认为这样很像祭祀插香,是很不吉利的。
5、同一道菜不可以连续夹三次上;嘴里吃着东西不能同时伸筷子
关于吃鱼。
1、有鱼谐音有余,因此鱼类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与其他菜肴相比,有着特殊的讲究。
2、吃鱼要从鱼头下方的背部开始吃起,如果一上来就夹鱼肚,会被认为是小家出身。
3、吃鱼切忌翻身,因为古时候的人相信翻鱼等于翻船,如果吃鱼爱翻身那么下次捕鱼的时候就会翻船。到了现代,虽然已经不那么迷信了,但翻鱼还是被认为是不吉利的象征。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等吃完一面鱼肉以后,将中间的鱼骨挑出,再继续吃另一面。
4、如何摆放鱼也是有讲究的,正确的摆放方法是讲鱼头朝向饭局中最尊贵的客人,避免鱼尾冲长者、贵者。
拓展阅读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第一,风味多样。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第二,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第三,讲究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第四,注重情趣。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
第五,食医结合。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习俗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这些思想早在先秦就已经形成,在《礼记·月令》就有明确的记载,而且反对颠倒季节,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当然也反对食用反季节食品,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与当代人的意识正相反,有些吃反季节食品是为了摆阔。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西晋富翁石崇家也有暖棚。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这种意识残留到现代的大约仅有节日食俗了(中医
中药里也有一些,但未受到重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