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课堂知识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读诗词完成练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
[2]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黑云/翻墨/未遮山
B. 白雨/跳珠/乱/入船
C. 卷地风/来忽/吹散
D. 望胡/楼下/水/如天
[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醉书:在大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B. 黑云翻墨: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
C. 白雨跳珠: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就像珍珠般跳落。
D. 卷地风:风从地面刮过。
[4]选出下面翻译有误一项(  )
A. 黑云翻墨未遮山: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就下起了倾盆大雨。
B. 白雨跳珠乱入船: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
C. 卷地风来忽吹散:从地面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雨珠吹散。
D. 望湖楼下水如天: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得像晴天一样,水像蓝天一样开阔明净。
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上元夜
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1]解释词语。
莫:_____   彻:____________
闻:_____   闲:____________
[2]古诗所描写的节日是(  )
A.除夕夜 B.中秋节 C.元宵节 D.端午节
[3]诗中表现之夜游人希望尽兴游玩的心理的词语是__________。
[4]诗中的两个问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古诗的后两句所呈现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乙)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甲)诗与(乙)诗中都提到了“故人”,“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两句诗是_________诗中的“故人”写的。
[2](甲)诗与(乙)诗表现送别的季节都是春季。(甲)诗中能反映这一时令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乙)诗中能体现这一时令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诗开篇就点明了诗人与友人惜别的地点是_____,“西辞”说明朋友要向______(方向)去往广陵;(乙)诗开篇就点明了诗人与友人惜别的地点是_____,从全诗的最后一句看,友人要去的方向是_________。
[4](甲)诗的第一、二句除了勾画出惜别的画面外,还描写了南方三月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环境,从中可体会到诗人内心的_________之情;(乙)诗的第一、二句写了“雨”“柳”这些景物,用春寒料峭、凄清冷落的氛围烘托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___________
_________心情。
[5](甲)诗中表现诗人长久翘首凝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分别后的牵挂与关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诗与(乙)诗都有言外之意。(甲)诗的第一句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乙)诗的第二句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1]下面对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终日不成章——章:文章
B.泣涕零如雨——零:零散
C.相去复几许——去:距离
D.脉脉不得语——得:得到
[2]这首诗中用了很多叠词,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诗中的叠词有:迢迢、________、________、札札、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只有“________”是属于拟声词,其他几个都是状态词。
[3]这首诗中通过描绘织女的姿态美,意在表现织女的勤劳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中描写的情景,有虚实之分,眼之所见为实,心之所想为虚。哪些诗句描写的是眼前所见的“实景”?请用“﹏﹏”画出来。
[5]从“泣涕零如雨”和“脉脉不得语”中,你能体会到织女心中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补全古诗。完成练习。 
回乡偶书
_____________,乡音无改鬓毛衰。
_____________,笑问客从何处来。
[1]补全诗句。
[2]从题目可以看出本诗是贺知章________时偶然写的。
[3]古诗从自身和________两个视角,抒发了诗人心中无尽的________与淡淡的伤感。
[4]诗句“________”写出了诗人离家之久,诗句“________”表达了诗人无论在任何地方,都难忘故乡的思想感情。
6. 课内阅读。
寒  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本诗描绘了传统节日______节的景象,前两句写的是_____(时间),后两句写的是_____(时间),诗人借汉喻唐,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2]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①用自己的话试着说说诗中描绘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一句诗中的“飞”字能不能换成“开”字,下面分析准确的一项是(_____)。
A.可以。“开”字写出了春天百花争艳、竞相开放的景象,比“飞”字更传神。
B.不可以。“飞”字写出了落花随风飞舞时的情态,明写花而暗写风。而“开”字略显呆板,不能表现出风的作用。
C.不可以。“飞”字写出了花儿千娇百媚、神采飞扬的形态,而“开”字只写出了花开放得多,不能表现花的神韵。
D.可以。“开”字写出了春天里花朵的动态美,而“飞”字不能表达这层意思。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后两句使人联想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俗语,从而使我们更好地领会诗歌的主题。
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长安城景的赞美之情。
C.“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诗描写了春天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
D.后两句是写天黑时分,宫苑里蜡烛燃烧通明,升腾起淡淡的烟雾,袅袅娜娜地萦绕在官宦家,到处弥漫着威福恩加的气势!
7. 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回答问题。
石灰吟
_________________,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
[2]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好像。 B.等闲:平常。 C.浑:浑浊。
[3]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4]这首诗吟的是石灰,表达的是作者怎样的志向?请用一个四字词语说明这种写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括号内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千锤万凿,(______)烈火焚身,(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A.即使  B.不管  C.无论  D.也
8.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横线上写出诗的后两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这是一首______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
[3]诗的前两句是______描写。诗中描写别时的景物有黄_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_______,立根原在_______。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诗的第一句中,“_____”字特别传神,写出了竹子_____的性格。诗的第三句中,“千”和“万”写出了竹子面对的考验 __________。
[3]说说本诗后两句的意思。
[4]这首诗采用了_____的写法。下列哪一项不是本诗表达的情操?(______)
A.刚正不阿  B.秉公无私  C.正直不屈 D.铁骨铮铮
[5]“尔”的意思是_________。占诗文中的名称很有讲究。请为下列名称选择恰当的解释。
寒舍(  ) 在下(  ) 晚生(  ) 贤郎(  )
A.晚辈自称  B.对人称自己的家 
C.谦称自己  D.对对方儿子的称呼
10. 课内阅读。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在岩缝中的竹子不屈服于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咬”和“立”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借物喻人,表面在写______,其实是写_____,表明了诗人_________的精神。
[5]最能体现竹子品格的诗句是“__,___”。“东西南北风”喻指__________。
元宵节的诗歌11. 把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