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题点精练十八 把握古诗思想感情题的两个关键点
思想感情是诗歌的灵魂,把握好其思想感情是命题和复习的重中之重。考生在答感情题时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感情概括不准、不全;二是不会分析情感,或者分析空泛。问题的存在都指向了把握思想感情题最关键的两点。那么,如何抓住这两个关键点,解决存在的问题呢?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酌酒与裴迪①
王 维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元宵节的诗歌 白首相知犹按剑②,朱门先达笑弹冠③。
草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注 ①裴迪:唐代诗人,是王维的好友.②按剑:发怒时准备拔剑的动作。③弹冠:弹去帽子的灰尘,准备做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酌酒与君君自宽”一句照应了诗歌的题目。“宽”字,既是宽人也是宽己.
B.“朱门”一词用了借代手法,借指富贵。这句是说仕途得意的人们在相互庆祝.
D.作者在这首诗中,处处体现出一种潇洒淡泊、怡然自适的乐观心态和隐居思想。
E.此诗是王维为劝慰裴迪而作的七言律诗,文中多处使用典故,意蕴丰富。
答案 BD
解析 B项这句是说先做官的人去嘲笑那些后做官的人,表现了官场的相互排挤。D项作者
在诗中并非处处洒脱,而是体现出矛盾的心情。
2.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作者为友人倒酒,进行劝慰,其实是和友人一起借酒消愁.②对人情无常、世态炎凉的感慨和激愤。③不问世事的旷达超凡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 明
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①.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②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注 ①陲:边陲,国境,靠边界的地方。②沈冥:隐居的人。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起笔“暮春",“怅望北山"让人联想到孤独惆怅的环境,“陲”指靠边界的地方,暗示生活艰辛,身处战争频繁的边疆。
B.颔联写新取得的火种闪耀着光焰,梧桐老枝又开满桐花。巧用清明“燧火”光焰、枝头“桐花”等,烘托了诗人的悲凉心境。
C.诗的前四句选用了典型意象,并通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点面结合等手法对清明暮春进行描写,表现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D.颈联提出了如何摆脱愁悲心境的办法,可是隐居的人生活平淡毫无起,自觉羞对年年更新的花草,再不好意思邀朋聚宴了。
E.尾联成为全诗的精彩所在,诗人感叹自己还不如这些林间的飞鸟,它们自由地从一棵树
飞向另一棵树,还有乔迁之喜和美丽的羽毛。
答案 AE
解析 A项“暗示生活艰辛,身处战争频繁的边疆”分析错误,应是“暗示背井离乡,身处十分遥远的边疆”.E项理解诗意有误,“还有乔迁之喜和美丽的羽毛"一句应为“还时不时梳理自己的羽毛"。
4.诗中借用“林间鸟”这一意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诗借用“林间鸟”这一意象,感叹自己还不如林间的飞鸟快乐,写出了“林间鸟”自由地飞翔,还时不时梳理自己的羽毛的情景。表达了作者为世俗所累,顾及太多却无法达成本心,于是向往自由生活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晁补之①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②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③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注 ①晁补之:北宋著名文学家,仕途坎坷。此词作于作者任泗州知州时。②蓝桥:指秀才裴航在蓝桥会仙女云英,结为连理之事。词中以此代指蟾宫月窟。③流霞:神话中的仙酒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