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课堂知识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完成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由______代词人_____所写的一首词。“________” 是词牌名,______是词题。
[2]首词中“见”字的读音为_________, 它的意思与“_______”相同。
[3]这首词描写的是______季的景,从“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词语可以看得出来。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嗅觉和听觉描述了丰收在望的喜悦。
[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表达了词人对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的喜爱,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B.表达了词人旅途的忧愁孤寂、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①卧听萧萧②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③吾曹④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①衙斋:衙门里供职官居住之处。②萧萧:形容竹叶摇动声。③些小:这里指官职低微。④吾曹:我辈。
[1]关于这首诗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题于画作之上的题画诗。
B.郑板桥所作之画、所题之诗,均与风花雪月有关,是封建士大夫茶余酒后的消遣之资。
C.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关切和同情。
[2]诗人在衙斋听到萧萧的竹声时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课外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诗中“总相宜”的“宜”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山朦胧的景象。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尤其优美。
D.诗人在诗中借景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4.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商山①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②,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③叶落山路,枳花明④驿墙⑤。因思杜陵⑥梦,凫雁⑦满回塘⑧。
(注释)①商山:山名,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②征铎(duó):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③槲(hú):一种落叶乔木。④明:使……明亮。⑤驿墙:驿站的墙壁。⑥杜陵:这里指长安。⑦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⑧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1]下面哪句诗最能表现出古诗描写的是深秋季节?  (  )
A.鸡声茅店月 B.人迹板桥霜 C.槲叶落山路 D.凫雁满回塘
[2]全诗紧扣“__”二字,选取了鸡声、___、__、人迹、___、槲叶、枳花等典型景物,将山村黎明特有的景,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
[3]诗中直接抒发诗人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
[4]“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
5. 课内片段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补充文中词句。
[2]这是一首词,词牌名是《_________》。
[3]词中描写的是_________季的景象。你是从“_____________”看出来的。
[4]“路转溪桥忽见”一句让你想起《游山西村》里的一句诗“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村丰收的喜悦之情。
6. 阅读下面古诗词,再做题。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__。
[2]这首词描写的是(  )
A.元旦节 B.除夕夜 C.元宵节
[3]这首词采用了________的写法,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押的是“ou”韵。
B.这首词的上阕写的是今年元夜的情景,下阕写的是去年元夜的情景,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元宵节的诗歌C.从“花市灯如昼”可以看出词中描写的节日有观灯的习俗。
7. 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题目交代_______和________,描写的是_______(季节)乡村的景。诗中描写
的景物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词语:
白满川:_________________。  子规:__________________。
才了:________________。  蚕桑:__________________。
[3]后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字充分表现出农民劳动的繁忙与紧张。
[4]对诗人表达的感情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表达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
B.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C.表达了诗人对都市繁华生活的向往
8. 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下面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得叫大车装个够”表现老马心甘情愿背负沉重的压力。
B.“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中的“扣”字写出了老马负荷过重、力不能支的痛苦。
C.“眼里飘来一道鞭影”,“飘”字看似很轻,实际上是很重的欺压。
D.“它抬起头望望前面”,表明老马希望看到苦难的尽头。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马象征着贫苦的农民,作者通过写老马,写出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农民的悲惨命运。
B.全诗充满了哀怨的气氛和凄楚的情调,饱含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对统治者的愤恨。
C.作者以悲愤的笔触,表达了对劳动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
D.诗人善于在现实生活中捕捉典型镜头,逼真地刻画出老马的形象,朴素中见坚实,平淡中见深远。
[3]臧克家的诗句“有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伟大精神的写照。
9.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折杨柳①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②,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释)①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②曲尘丝:指颜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1]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读一读,做一做。
雨过山村
[唐]王建
两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根据解释,从诗中出对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小溪旁长着翠竹。   (_________)
(2)互相呼唤。   (_________)
(3)庭院中间。   (_________)
[2]本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村________图景。
[3]本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静谧,第三句写___________,第四句通过写作者的“闲看”来反衬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了自己对______________的喜爱之情。
11. 课内阅读。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代词人______,号______。
[2]这首词写的是______时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______之情。
[3]“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两句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诗中描绘的是_______季的景。
[2]这首诗描绘的景致形象鲜明、彩鲜艳,短短28个字描绘了六种景物,这六种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有声有,动静结合,其中表示颜的字是____________,表示声音的字是__________;表示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表示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诗句内容,可以推知诗人的观察地点应是(  )
A.柳树下 B.窗前 C.西岭 D.门外河边
13. 诗词阅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