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陋室铭》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本文选自《刘禹锡集》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
2.写作背景: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3.关于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文辞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座右铭: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
二、文章断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重点读音
1.德馨(xīn) 2. 苔痕(tái) 3.鸿儒(rú) 4.案牍(dú) 5.调素琴(tiáo)
本文韵脚:名ing,灵ing,馨in, 青ing,丁ing,经ing,形ing,亭ing
四、词语释义
1.斯:这。 2.惟吾德馨:惟,只。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3.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4.白丁:平民,没有功名的人。 5.丝竹:这里泛指乐器发出的声音。 6.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不加装饰的。 7.案牍:官府文书。 8.劳形 :劳,使……劳累。形,形体、躯体。 9.乱耳:乱,使……扰乱。
五、词语积累
(一)一词多义
【之】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何陋之有:提宾标志,不译。
【是】斯是陋室:判断词,是。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样。陋室铭的作者
【名】有仙则名:出名,有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
【往来】往来无白丁:交往的人。 其中往来种作:来来往往的人。
(二)词类活用
⒈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有名。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⒉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灵验。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⒊馨:名词活用为动词,德行美好。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⒋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⒌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例句:无案牍之劳形
⒍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长到。例句:苔痕上阶绿
⒎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例句:苔痕上阶绿
(三)古今异义
⒈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躯体;今义:样子)
⒉惟吾德馨(古义:德行美好;今义:芳香)
⒊谈笑有鸿儒(古义:大,渊博;今义:鸿雁,书信)
⒋无丝竹之乱耳(古义: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乐器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
5.可以调素琴 (古义:调弄、弹奏;今义:调解)
(四)特殊句式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之是提宾的标志。正常语序为:有何陋,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六、原句填空
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表现陋室主人个人生活情趣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6.《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7.作者在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他高尚情趣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8.《陋室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
则灵。
七、内容理解
(一)各层内容
1.(1—3句)运用类比引出“陋室’,概括文章主旨。
2.(4—7句)描写陋室环境,交往人物,生活情趣。
3.(8、9句)以古贤类比收束全文,表明陋室不“陋”。
(二)主题思想
这篇铭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三)写作特
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链接: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八、经典题型
(一)整体感知
1.概括各层(句子)内容。
答:见各段内容。
2.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答:环境的清幽、雅致。交往朋友的贤良儒雅,生活的高雅脱俗(陋室主人的情趣),(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
3.“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三个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同上。
(二)理解体会
1.开头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的作用?
答:“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类比,以山水引出“陋室”及全文主旨。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统领全篇,概括全文主旨。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彩。
3.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答: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屋子本身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陋室环境优雅,主人交往和生活情趣之雅,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4.文章结尾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文章结尾写诸葛庐、子云亭的作用)
答:运用类比,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比,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以此证明“陋室”不“陋”。
5.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及含义?
答:作用:收束全文,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含义:自己就是和孔子一类的君子,这样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尾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之道,你如何看?
答:(1)可取。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2)不可取。因为作者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7.试分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
答:表现作者对官宦们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反衬作者生活情趣高雅,表现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情趣。
(三)鉴赏评价
1.本文运用什么写法?根据你的积累能再举出一列运用这种写作手法的文章吗?
答:托物言志,《爱莲说》《白杨礼赞》。
2.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答:这是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的典型。这种道德情操是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都应重视并学习的,这样我们才能在物质上,在精神上统一的提高,完善的发展。
(五)链接诗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赏析: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这首诗是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附:参考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是简陋的房子,只因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读书人一般有功名)。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草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