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精推2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第【1】篇〗
教材分析
《书戴嵩画牛》是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平实的手法,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大意,感受文言文简约凝练的语言特点。
3.学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创造性的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4.领悟本文一事一理的写作方法,明白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
2.想象故事细节,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句子,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意。
1.谈话导课:唐代画家戴嵩非常善于画牛,笔下的牛无不栩栩如生,其中有一幅《斗牛图》传至宋代时,还引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北宋文学家苏轼据此写下一篇文章,记录下这个小故事以及自己的感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书戴嵩画牛》。
2.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二、读通——知文意。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注意四个多音字“处、好、数、曝”的读音。
(2)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四个多音字的读音。指导“曝”的书写。
(3)齐读课文。
2.自学质疑,理解文意。
(1)出示学习小贴士。
借助注释及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的意思。
用问号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2)学生自学,自己的话讲讲课文的大概意思。
(3)指名交流,相机指正。
预设一: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理解“轴”在不同语境的意思,指导读出节奏。
预设二: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理解“尾搐入两股间”的意思。(出示两幅《斗牛图》比较理解。)指导读出节奏。
预设三: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相机理解“奴、婢”的意思。
3.整体感知。
能不能连起来讲讲这篇文章的意思?
三、趣读——入情境。
过渡:文章里的两个主要人物是谁?(板书:杜处士  牧童)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1.出示小贴士:
自由读课文,用直线划出写杜处士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写小牧童的句子,再用一两个词语写写他们的表现。学生自学。
2.面对同一幅《斗牛图》(板书《牛》)。杜处士和小牧童却有不同的表现?请结合文章说一说。
3.学生汇报,交流分享。
预设一: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1)谁来读读写杜处士的句子你用了哪个词语来概括杜处士的表现?(喜爱)
“尤所爱”表现在哪儿?指导学生读出这种喜爱之情。
预设二: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掉尾而斗,谬矣。
面对《斗牛图》,小牧童是怎样的表现?谁来读一读?你用了哪个词形容小牧童的表现?(聪明自信、天真可爱)
抓住牧童的语言,神态,动作,想象画面,读出牧童的天真可爱。
指导带上动作再读一读。
2.师生分角读处士和牧童的表现。
看到聪明自信,天真可爱的牧童,处士会说些什么呢?文中是怎样写的?
3.预设三:处士笑而然之。
(1)理解这句话。
(2)处士笑而然之,牧童拊掌大笑。这两处笑能不能换一下
出示两个词语,学生辨析比较。
(3)再现情景,想象杜处士的神态,动作,语言。
(4)朗读描写杜处士和小牧童的句子,读出趣味。
四、想象——讲故事。
1.了解了这个故事的内容,接下来我们试着练习讲讲这个故事。讲故事要注意什么?(语速、语气、动作等)
加入想象(板书:想象),会让故事的内容更丰富。
2.用自己的话讲讲“他们”的故事。
(1)学生自由练习讲故事。
(2)指名展示,评价交流。
3.讲讲“我”的故事。
(1)接下来我们换一个角度,把自己当成故事里的人物,会讲的更加入情入境。
(2)出示小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