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 语文 | 年级/册 | 五年级下册 | 教材版本 | 部编版 | |
课题名称 | 第八单元21、杨氏之子 | |||||
难点名称 | ||||||
难点分析 |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 |||||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 学生学习文言文本身就有点困难,加上杨氏之子回答时语言的精妙,学生在理解其应答语言的巧妙时就显得很困难,想不到妙在何处。 | |||||
难点教学方法 |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故事中孩子应答语言的巧妙。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慧”,从而体会孩子应答语言的巧妙,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生活情趣。 | |||||
教学环节 | 教学过程 | |||||
导入 | 一、导入、解题。 同学们,我国古代有许多聪明过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流传至今。话说梁国就有一个这样的小男孩,他用巧妙的语言回答了对方的问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他的语言魅力吧!21、《杨氏之子》。 明白题目的意思吗? 二 | |||||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 二、初读感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谁来挑战一下?指名读,相机评价。 3、听录音后再练读。 4、小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多读,除此之外还有查工具书、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向人请教等 三、知识讲解,突破难点 (一)理解句意 1.出示对话: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吗? 2.理解:“示” “曰” “此”。“应声”“未闻” “夫子” (二)体会妙在何处 1、你听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音了吗?(可追问:为什么单单指着杨梅说,不说其它水果呢) 孔君平是要诱导杨氏子 (杨梅和杨氏子是一家人)。 (杨梅 杨家果) 2.师:真聪明,一下就听明白了。可是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杨氏子听出来了吗? 杨家小儿听出了孔君平的话外之意,并立刻做出反应,知道客人在拿自己的姓开玩笑,所以马上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所以以孔雀给他开玩笑。“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杨氏之子也巧用姓氏作答。这一招在兵法上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我们来读读这精妙的回答。师生对话--男女生对话 4. 杨氏子的话外之意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心中不得不承认: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齐读 (三)体会: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1.你们还从哪里看出杨氏子甚聪慧? 应声”可见他反应敏捷。 2.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更妙,“孔雀是夫子家禽”显得生硬,有顶嘴之嫌,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反映出孩子思维敏捷,语言幽默。) 3.妙哉妙哉,杨氏子迅速巧妙地婉转应答使孔君平不得不叹服--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 四、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1、如果来访的客人姓黄,你觉得他会怎样回答? 2、如果来访的君平不姓孔,也不姓黄,而是其它的姓,你会说一句吗? 3、如果你是孔君平,听到杨氏子巧妙又不失礼貌的回答,会怎么夸杨氏子?而聪慧的杨氏子又如何拱拱手谦虚地应答呢?我们试着来说说他们俩后来的对话。 孔君平笑曰:“——————。” 儿拱手答曰:“——————。” 4、古人用了短短5句话就告诉了我们一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孩子的聪慧、礼貌,老师觉得像这样的文章,我们应该把他背诵下来。指导背诵。 | |||||
小结 | 五、小结 我们的汉语言有着无穷的魅力,有“口吐金兰”的语言香气,有“唇舌战”的语言战争,有“妙笔生花”的语言表达,有“舌战儒”的语言典故,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的乐趣。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也会大相径庭。 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不仅仅是感受到语言魅力所散发出来的光彩,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语言的艺术,让语言的美丽所i同我们继续语文的学习之旅吧! | |||||
学科 | 语文 | 年级/册 | 五年级(下) | 教材版本 | 部编版 | |
课题名称 | 第八单元 21《杨氏之子》 | |||||
难点名称 | 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理解《杨氏之子》的意思,抓住人物对话,体会对话的幽默风趣,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明。体会语言的精妙。 | |||||
难点分析 |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 品味词句,感受杨氏子的聪慧过人。 感悟古文韵味,初步培养学生喜爱古文的情感。 | ||||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 这篇文言文中,学生可以借助注释大概的理解文章的意思,不算太难,且故事性强。学生能从文中体会到男孩应对语言的巧妙,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加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 |||||
难点教学方法 | 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重点字词,读懂文章的大概意思,感悟杨氏之子的聪慧,语言的精妙。 | |||||
教学环节 | 教学过程 | |||||
导入 | 同学们,我国古代有许多聪明过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流传至今。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关于杨家儿子的小故事:杨氏之子。那么这位杨家的儿子是怎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去了解一下吧! | |||||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 (一)理解文言,感悟添趣。 1.读题目,解题目,学生说出题目的意思,并试试像课文题目那样介绍自己或同桌。 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同桌可以互相交流故事讲了什么。 3.重点学习第一句,下面就请同学们用现代的话说一说对第一句话的理解,首先说一说第一句给我们交代了人物是谁?他有什么特点? 生汇报:杨氏子 特点:甚聪慧 惠:同“慧”,智慧。 指名说第一句话意思。 第一句:梁国有户姓杨的人家,孩子才九岁,很聪明。 师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本文围绕这句话来写,这句话在文中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4.出示全文,指导朗读。(注意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5.理解文章的意思。 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这两句话请学生上台分角读一读、演一演,理解其意思。) (杨氏子为他摆设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 孔君平指着杨梅让杨氏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孔君平为什么要指着杨梅和杨氏之子说“此是君家果”?孔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孔君平为什么要这样说?一般的小孩可能会怎么回答? 他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有趣。 那我们看看杨氏子是怎么回答的? 6.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家禽:您家的鸟。) 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啊。” 什么是“应声”? (如学生说不知道,可以追问:到底知不知道?像刚才同学们这样的就叫应声答。现在懂了吗?) “未闻”是什么意思?(“耳闻目睹”、“百闻不如一见”中的“闻”都是“听到”的意思。) 未闻:没有听说过。(表否定) 杨氏子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使孔君平无语可答了。 (二)熟读课文,感悟“甚聪慧” 。 “读了课文之后,杨氏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哪里看出来的? 1.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出文中描写杨氏子聪慧的句子。 2.出示对话,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读懂他们两人的话外之意了吗? 板书:杨氏子 杨梅 孔君平 孔雀 3.巩固练习孔君平和杨氏子的对话。 体会杨氏子的聪慧和他说话的巧妙之处。 杨氏子聪惠在:一是会听——能听出孔君平的“话中话”,孔是拿他的姓开玩笑的。孔君平的言外之意是:你姓杨,“杨梅”也“姓”杨,看来杨梅就是你家的水果喽!二是反应快——对方话音未落,他就反应过来,“应声答曰”,予以“回敬”。三是“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您用我的姓开玩笑,我也用您的姓做文章——“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说话练习“如果来的是‘李先生’‘石先生’‘龙先生’,杨氏之子又会怎样回答呢?” 4.杨氏之子是个怎样的孩子?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5.请你夸一夸杨氏之子。(学生举手回答,师补充) 生:聪明 机智 有礼貌 师补充:能说会道 能言善辩 伶牙俐齿 对答如流 | |||||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 1.背诵指导。(出示课文填空) 3.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
小结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 课文通过讲述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妙答来客的故事,赞扬了孩子的思维敏捷、机智。那么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要向杨氏子和推荐阅读中的两小儿学习,学习他们的聪明才智,学习他们说话巧妙且不失礼貌,做人做事要善于动脑、勤于动脑。 |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