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追日教学设计(优秀8篇)
夸父逐日,是中国上古神话的典型代表,是中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夸父追日教学设计(优秀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篇一【设计说明】
略读课文作为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是课内精读走向课外自读的过渡。2011年版课标对第二学段略读课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夸父追日》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在本课教学中我们运用“精略相辅,略中有精”的教学策略,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引导学生把精读课中习得的阅读方法运用到略读课的学习中,在自读实践中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在重难点处进行精当点拨,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努力追求“教略”而“学丰”的教学境界。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在教师的点拨下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并连起来说说故事
内容。
2、通过自主阅读,品读文中想象神奇、描写精彩的句子,学作简单的批注,体会神话故事想象神奇、描写夸张的特点。
3、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夸父的品质特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看词语猜神话故事:
第一组:箭法超射下九日造福百姓(后羿射日)
第二组:顶天立地开天辟地创造宇宙(盘古开天地)
第三组:天塌地裂寻彩石神火冶炼(女娲补天)
二、读词猜谜,揭示课题
1、出示词语,请学生猜神话故事:喜欢光明追赶太阳化作大山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2、板书课题:夸父追日。读题。
3、在课题前画上小梅花标志,提醒学生注意: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求学生用已经学会的阅读本领自己来学习课文。
三、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难读的词语,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2、教师巡视,随机用课件出示学生画出的难读词。(预设为:颓然霎时间似的虞渊渭河瀚海伏下身子)
3、读难读词语,正音。
由“伏下身子”一词带出一组结构相似的词组——“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追赶太阳” 。指导读好词组。
4、学生默读课文,要求: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并填写在自读卡中。
5、教师巡视,有代表性地选择学生概括的词语,把它们写在小卡片上,并贴在大黑板上。
6、交流、讨论。根据小卡片上的答案引导学生概括自然段段意。
预设答案如下:
第一自然段:喜欢光明(向往光明)
第二自然段:追赶太阳(追逐太阳)
第三自然段:狂饮河水(暴饮河水)
第四自然段:长眠途中(长眠路上)
第五自然段:化作大山(变成大山)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实实在在地指导学生读书,引导学生把文章由厚读薄,即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用一个词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既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又培养了概括能力。】
7、指导学生将自然段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第二学段略读课文教学的要求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课前“连接语”也要求说说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将自然段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既实现了教学要求,同时授学生以“渔”,教给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彰显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三、聚焦重点,感悟神奇
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出想象神奇、描写精彩的句子。
2、反馈交流,随机出示学生到的句子。
预设为:
语段一: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语段二: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语段三:第二天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时候,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边,有一大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变成的。树上味道鲜美的桃子,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使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行。
3、品味语段一。
(1)请学生自己读读这段话,觉得神奇的词语。
(2)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对这段话作的批注。
4、学生自主品味语段二、语段三,也可以是课文中其他想象神奇、描写精彩的句子,练习
作批注。
5、指名学生展示自己的批注。随机对学生的批注做点评。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根据第二学段特点,指导学生读文作批注,让学生真正与文本进行深刻对话,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个性和人格的形成。】
6、创造神奇,想象仿说:夸父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想一想,仿照语段三说一说。
【设计意图: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训练思维的独创性和合理性,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夸父的奉献精神。】
四、拓读古文,布置作业
1、师介绍:《夸父追日》出自古代名著《山海经》。(大屏幕出示《夸父追日》的古文)仅仅用了37个字,十分简洁。(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读古文,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比较古文和现代文的不同,从中领悟文言文写得简洁、概括的特点,并通过诵读体会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4、对照课文,理解古文大意。
5、布置作业:完成自读卡中的作业。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篇二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人物精神。2、感悟神话语言的夸张和想象丰富,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教学重、难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简介神话的起源。2、你们以前曾经看过哪些神话故事呢?那么这些神话故事都有什么特点呢?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夸父追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学法迁移,明确目标。1、学法迁移: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对于略读课文,平时你们是怎么学的?2、提示新要求:让我们进一步去触摸神话的特点,感受神话的魅力。三、 初读课文,理解大意。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2、
自由读课文。抓住描写夸父追日的原因、过程以及结果的关键语句,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同座两人一起完成老师的小练习。
夸父追日的原因 夸父追日的过程 夸父追日的结果 原因: 夸父追赶太阳,一直追到 ,因为太渴了,夸父就 。
夸父还没赶到 ,就 。
3、你能根据练习和黑板上的提示,再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从故事中你想到了什么?四、对照原文,体会神话的神奇。1、出示夸父追日的原文。简介《山海经》。出示: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2、你能不能根据下面的注释,读懂原文的内容吗?3、原文只用了短短的37个字,就把夸父追日这个故事描述完整,这就是文言文的语言精炼之处。看看原文,再看看课文,你喜欢哪篇文章?那篇文章最能吸引你去读。4、再次默读课文,画出能体现夸父追日神奇彩的精彩描写,画好后和同座谈谈从句子中你想到的画面。汇报,相机指导以下的句子:1)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
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2)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有止住口渴。3)的时候,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边,有一大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变成的。树上味道鲜美的桃子,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使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进。五、结合古诗、深化人物精神。1、过渡:夸父为了追寻光明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感动着后人,就连晋朝大诗人陶渊明也为夸父写下一首诗,诗中有两句赞道:出示古诗,师读。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2、结合课文内容,让我们也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赞美夸父吧。出示:夸父,你是一个 的英雄。六、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通过自学课文,感悟语言,再次体会到神话想象奇特,语言夸张的特点。《夸父追日》这则神话就是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的语言,展现了她神奇的艺术魅力。神话中那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那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还有那深刻的思想内涵,为我们叩开了一扇艺术之门。七、作业布置。1、《夸父追日》这个故事真神奇,我要和父母讲讲这个故事。2、课后我还要收集、阅读更多的神话故事,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夸父追日教案 篇三教学重点:
1、 积累文言字词,正确翻译课文;
2、 熟读《两小儿辩日》;
3、 多角度理解两篇短文的内涵。
学习资料: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亦作圄寇、圉寇,前450?—前375?)所撰。《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早佚。今本《列子》八篇,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晋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基础知识:
1、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盘盂(yú) 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沧凉(cāng) 决(jué)
2、 解释下列划线字:
孔子东游(向东) 辩斗(争辩)
问其故(原因) 去人近(距离)
探汤(热水) 多知(通智,智慧)
不能决(判断)
3、 说出下列两组一词多义的含义:
① 一儿以日初出远(认为)
此独以跛之故(因为)
②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是)
孰为汝多知乎(认为)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译句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
② 孰为汝多知乎? 译句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教学过程
一、课文内容把握。
这篇短文写两个小孩儿对太阳在早上和中午时离地球上人的远近有不同的看法,各持一端,争执不下,连孔子也不能作出判断,以此说明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这篇短文还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本文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争辩,然后摆出两小儿的不同看法,继而提出两小儿所持看法的依据,最后写孔子不能作出判断而受到讥笑。全文仅一百多字,语言简洁,层次分明,主要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展开情节。
二、问题探究。
1、对于两小儿所持的看法及其依据,你能否根据已掌握的科学知识,对这两种现象解释一下。
2、对两小儿的“辩斗”你有什么看法?
两小儿喜爱探索,精神可嘉,善于观察常见的生活现象,并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
3、“两小儿笑曰”中的“笑”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他们该不该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