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课堂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春》课堂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
《春》课堂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春》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春》的基本词汇和句式。
2.学会欣赏《春》这首诗。
3.了解杜甫的生平及诗歌创作。
教学重点:
1.对《春》这首诗进行读、背、诵等。
2.欣赏诗歌,理解内涵,领会思想,感受情感。
3.学习文化知识,了解杜甫的生平及诗歌创作。
教学难点:
1.理解《春》这首诗歌的含义和情感。
2.了解和认识杜甫的生平及诗歌创作。
教学准备:
1.课本《春》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活动材料:书法用纸、毛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重温童年”情境,让学生回忆童年时关于春天的记忆,例如:春天草长莺飞,天气渐暖,到处可见小动物们忙碌的身影等。
2. 播放杜甫《春》的视频,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并领会情感、韵律。
二、展开教学
1.针对《春》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和学习:如“草木知春不久归”、“渭城朝雨”、“红旗不倒,军魂永在”,并让学生背诵。
2.欣赏杜甫的诗歌,让学生享受诗歌的韵律和表现力,鼓励他们用诗意的眼光欣赏这首诗。
3.教师向学生展示杜甫书法作品《春》原稿,并让学生用毛笔书写《春》中的一句话。
4.介绍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了解西安事变的影响,让学生感受到杜甫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文学价值。
三、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
2.检查学生诵读和书写的效果和成果。
教学反思:
笔者认为,《春》这首诗是杜甫生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不仅有着悲壮的语言,更有着模糊的抒情,弥漫在黑暗中的光明精神让人感受到它的巨大传奇价值。于此相互作用之下,可以将这首诗带给学生深深的震撼和启迪,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杜甫的仁爱之道和追求真理之旅
通过对杜甫《春》的深入研读和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领略到杜甫深邃的文化底蕴和感人的情感表达方式,更可以增强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本节课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将杜甫的诗歌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力量。同时,通过课堂互动、背诵和书写等形式的设置,使得课堂活动充满了趣味性和启发性。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欣赏和创造诗歌,提高审美、文化和思想品质,进而更好地适应人文社会的发展需求
《春》课堂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2
本文将围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的《春》这一话题,进行一篇教案教学设计的实录记录。
教学目标:
1.了解春季的气候特点和生物特征。
2. 掌握描述春天气候变化的词汇,能够阅读与春季相关的文章,并正确表达有关春天的观点。
3. 能够表述各生命体在春季特有的活动和生长特点。
教学重点:
1.春天气候变化的描述。
2.春天生物特征的描述。
教学难点:
1.学生对气候概念的理解。
2.学生对不同生命体在春季生长和活动特点的理解。
春教案教前准备:
1.准备幻灯片演示,展示春季气候变化的特点和春天生物的特征。
2.准备与春季气候变化和春季生物活动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Step1:导入活动
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引导学生识别春天的特点。讨论有哪些词可以描述春天的气候变化,如温暖、绿、花朵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了解学生对春季的常识和认知。
Step2:主体内容学习
1. 气候特点
在引导学生关注春天的生命活动之前,需要首先了解春天的气候变化。教师可以在幻灯片上展示春季气候特点的图片,如树木变绿、春雨绵绵等。引导学生描述春季气温变化的规律,以及各种气象现象的字面意义和依据,如冰雹、龙卷风等。
2. 生物特征
引导学生了解春季各类生物的特征和活动。可以通过图片与视频教材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表述各类植物及动物在春季的特点和活动,如樱花盛开、雀鸟迁徙等。并帮助学生进行认知练习,了解这些生物特征与气候和地理因素的关系和影响。
Step3:巩固活动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相关提问,以强化学生对春季气候变化和春季生物活动特点的学习。例如:
1.春季气候变化有哪些?
2.在春天,植物和动物有哪些特点和活动?
3.春天不同地区的气候和生物落有何不同?
4.春天的气候与生物活动之间有哪些相互影响?
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可以对教师的提问进行举手答题、小组交流等激活互动教学形式。
Step4:课后拓展
1.可以要求学生到周围的公园和花园等户外地点,观察春天的气候特点和春天的生物落特点,并写一篇截至日前的春季观察日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