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想中的德育
做了九年的班主任,不知碰到过多少问题学生。其中03----04学年度所带班级的某某同学对我印象最深。
学生某某,自入中学以来让每位待客教师费了不少心。他不好好学习,即说假话,又偷东西,而且与社会上的一些听雪学生结帮结伙,同班或低年级学生的钱物,称得上“屡教不改”.学校还曾给他处分,但没过几天,他照样我行我素。初一就这样结束了。
初二,他分到我班,对此同学,我以前就听说过了,虽有时他的所作所为令人十分气愤,恼火,单我都能很好的控制住情绪。我放弃活动,休息时间与他谈心,进行家访,帮他问题,商量着又增氧解决问题等等。我相信自己的工作没有白做,肯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事实恰恰相反,同班同学给我反映某某说的全部都是假话。我又一度陷入沉思,真实“根深蒂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终于向我道出了心里话,那次,是他真正转变的起点。
八月十五中秋节,其他同学喜笑颜开,因为他们的父母为他们送来了可口的饭菜,当然少不了月饼,而某某虽是通生,但他却是一脸惆怅,我知道,他的父亲脾气暴躁,经常对他拳脚
相加:木心则重男轻女,从不给他好脸。看样子是与他父母吵嘴了。晚自习下后,我将某某叫到房间,谈了很长时间,临走时我送他四块月饼。他却硬推说不要,自己家里有,说时,泪滴已掉了下来。我反而很高兴,因为他真的动情了。他的内心之门刚刚被启开。
趁门缝刚开,我主动他谈话,他承认自己的毛病很多,但偶尔也会有悔改之意,多次向该也改不了。于是,我和他一起制定计划:“第一步,做到不拿别人东西,想吃啥就给老师说,把老师当做你的或朋友;第二步,不说谎有啥说啥,特别是做了错事时,要敢于承认错误;第三步………”可是正当他进步的时候,校外闲散人员胁迫他诈钱,他因此被当地派出所拘留……回到家,遭到父母的毒打,他心灰意冷,胆怯的来到学校,没想到做到教室的那一刻,热烈的掌声响彻整个教室。他已泪流满面。
从那以后,他立下雄心大志,一定要改掉不良习惯,努力学习,提高成绩。
事实胜于雄辩,班级,学校的活动他能积极参加,特别是篮球赛,越野赛中表象尤为突出;同学之间大家,抽烟等现象他能及时报告给我;作为通生,他还经常为其他同学拿馍,那才,帮助同学渡过难关;募捐中,他最踊跃……..
同学见了他不在害怕,老师见了不在头疼,父母脸上有了笑容。
他改变了,我的德语工作方式也改变了。
我彻头彻尾的明白:德育,核心是“育”,是心与心的交流;是在日常生活中,在点滴消失中感受道德规范;是谆谆教诲,循循善诱;靠点点滴滴,日积月累。端正一个人的思想,不是靠口头说教,不是靠武力压制,而是师生心灵的多次碰撞。当我们的教育真正触及孩子的心灵时,才能唤醒和鼓舞他们的道德自觉。在他们身上焕发出惊人的道德力量,最终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那么,学生生活上求自理,学习上求自强,情感上求自控,思想上求自立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金钱能储蓄,道德也能储蓄,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存在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存在于师生的交往中。一个人在自然状态下的行为是罪真实,最稳定的。所以,我们队学生的教育,监督,是让它回到自然生活状态下。平时,我们要走进学生,了解情况,细心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在吃透学生的基础上,用平和的心态与他们交流,商量,共同完成某件事。万一出现失误,千万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大声斥责,更不要动手,问题总归要解决,与其这样还不如帮他研究分析,出症结,想出方法,只有对症下药,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除此之外,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比如:回家帮助家长做
一些家庭生活需要的又是自己力所能及的是,且能持之以恒,养成习惯。还有,我们与学生交往,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都是在身教,都是在学生示范者道德准则,不断的向他们输送机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而,身教则显得尤其重要。
…….
我渴望理想中的德育,我寻理想中的德育。
理想的德育应该是人性的德育,只有当人的感性生命与理性生命和谐统一发展,人性才能趋向完美。可见,“整个心灵的和谐就是德行”作为一线的德育工作者,切不可简单的将德育处理为单向的知识传播和灌输过程,认为只有交给了关于道德的知识,学生就会获得相应的道德认识,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就能外显为一定的道德认识。的遇对人的发展来说,不是提出一些外在规范目标,而是要能自觉的为学生的到的生命的发展,为学生的生命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个实践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认识,在不断的获得,反思中自我否定,自我生成。
理想的德育应该是行动的德育,德育只有换气学生的自我表现思考,才能达到自我教育的
目的,还是让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用自己的双眼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手脚体验生活,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在行动中求得生存本领,体验人生哲理,一句话,把简单的言语德育变为行动德育。
我的心里话理想的德育应该是尊重的德育,学校,班级工作中,很多纪律的约束,制度的制定,都缺乏对学生的尊重,关怀。因而时有出力不讨好的现象。我们常辩解自己的一些做法是为了学生好,可是我们错误了,我们并不是教育学生,而是学生被驯服的过程。从不许干某某到训斥,责骂,体罚,都缺乏对学生的尊重。德育教育,首先要尊重人格,尊重学生的内心世界;其次,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选择,自主探究,资助评价。
理想的德育应该是生活的德育,我们教育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相互而生的现实生活,把理论与说服与学生的时间相结合,让学生在自己所需要的活动中去经历,去感悟。生活德育赢追求一种无痕的教育,只要是学生真实的经历,感受体验生活,那么,这份经历,感受与体验本身就是一份难得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