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南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古诗文默写与阅读
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
第2篇醉翁亭记
一、默写。
1.[2013河南]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中,写山中早晚不同景的句子是: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2.运用借代的修辞,写出滁州人游玩的热闹景象的句子是: 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
3.文中描写山中春夏景的句子是: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4.文中描写山中秋冬景的句子是: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5.把“醉”与“乐”统一起来,表明太守与民同乐、随遇而安的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
6.体现全文核心命意的句子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7.文中描写太守看到百姓和乐,与民同乐时喝醉的状态的句子: 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8~11题。(共10分)
(一)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子瞻于匡庐道之矣。此亭不暱①于山,故能尽有山。几叠楼台,嵌入苍崖翠壁,时有云气往来缥缈,掖②层霄而上。仰面贪看,恍然置身天际,若并不知有亭也。倏然回目,乃在一水中。激石穿林,泠泠传响,非但可以乐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如大海一沤③然。而众妙都④焉,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
(节选自祁彪佳《妙赏亭》) 【注】①暱:亲近。这里指挨近,靠拢。②掖:搀扶,挟持。③沤:水中气泡。④都:汇聚。
8.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 居高面下(1分)
(2)名.之者谁名: 命名(1分)
9.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答案】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泻”1分,句式1分,大意1分。共3分)
10.语段(一)说“醉翁之意不在酒”,请联系《醉翁亭记》全文具体分析“醉翁之意”在何处。(2分)
【答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意思对即可。2分。若答“在乎山水之间也”得1分)
11.请阅读语段(一)(二),补全“亭亭皆有情·探寻亭文化”活动收获卡。(3分)
活动收获卡
亭不仅是实用之物,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亭,虽由人作,却宛自天工。亭的选址,依山傍水;亭的环境,美不胜收。观赏者眼中有景,情由心
生,寓情于名。欧阳修自问自答,道出亭名,体现了他①悠闲自在(1分)的心态;祁彪佳名亭为“妙赏”, 感叹“②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1分)”(用原文语句填空),流露出他③悠然自得(1分)的心情。
不知不觉中,亭成了古人怡情寄趣的载体。
【参考译文】
(二)寓山的优美,不能在寓山上完全领略到,大概是因为身在此山中。苏轼在庐山时(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已经说过了。这个亭子不靠近山,所以(在亭上)能尽览山。几层楼台,镶嵌在苍崖翠壁之间,时常有云气往来,若有若无,挟持着层云向上。仰头忘情观看,恍然置身于天边,好像并不知道有这个亭子的存在。突然回头,才发现(亭子)在水中。(水流)冲激山石穿越树林,发出清越的响声,不但可以让人忘记饥渴,还可以涤荡十年来被尘世玷污的肠胃。在池中建造小岛,在岛上建造亭子,(亭子)就像大海中的一个气泡。而各种美妙的景都汇聚于此,怎能不吸引逸人高士前来欣赏呢!
三、阅读下面三个语段,完成12~15题。(共10分)
(一)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
..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
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籍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动其心。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节选自欧阳修《浮槎山水记》)
(三)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描写山水的古诗
(欧阳修《丰乐亭游春》) 1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伛偻
..提携伛偻: 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1分)
(2)觥筹交错
..交错: 交互错杂(1分)
13.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答案】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意思对即可。2分)
14.语段(一)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幅图画,请体会作者为什么首先描绘“滁人游”这幅图画。(3分)
【答案】滁州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生活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写这些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太守醉”。(意思对即可。3分)
15.三个语段都在写“乐”,请结合语段内容简要概括它们分别写了哪些“乐”。(3分)
【答案】语段(一)主要写滁人的游玩之乐和太守的宴酣之乐,体现了作者的与民同乐;语段(二)主要写李侯的山林之乐;语段(三)通过写游人之乐表现了作者的乐人之乐(或与民同乐)。(一点1分,共3分)
【参考译文】
(二)取尽天下的万物,没有得不到自己所想要的东西,这是富贵的人的乐趣。至于荫蔽在松树下,枕垫着茂盛的青草,倾听山溪潺潺流淌的声音,喝着清澈的石泉水,这是隐居山林的人的乐趣。隐居山林之人看待天下的乐趣,没有一样能让他们动心的。现在李侯生长在富贵之家,既满足了耳目的快乐,又感受到了山林的乐趣,至于他攀登高山,走遍了幽深隐蔽的地方,到达了常人不能到达的地方,他同时获取的东西可以说是很多的了。
(三)红花满树,青山隐隐,日欲西斜。广阔的郊野,草青绿,看不见边际。游春的人们哪管春天将去,丰乐亭前,人来人往,踏遍落花。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