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
教学要求:
   1. 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 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懂得课文中总起句的作用,学习先提出问题再逐步解决问题的写作方法。
   3. 了解飞机夜间能够安全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并从中也得到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
   4.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1.弄清人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才能够让飞机也在夜里安全飞行的。
   2.练习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弄清蝙蝠夜间飞行和飞机夜航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1、 老师准备:有关仿生学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收集蝙蝠和雷达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解读课题
出示蝙蝠图片,问:“ 这是什么?”(学生介绍搜集的蝙蝠资料)出示雷达图片,问:“这是什么?”(学生介绍搜集的雷达资料)。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
仪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习字词,难理解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习个别字词。
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
3、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课件出示生字。) 
2、分段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四、学习前三个自然段 
(一)默读前三个自然段,出过渡段 
(二)出示过渡段:“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指导朗读,“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这一句要带着好奇,不解的语气,读出好奇、多思的语调。用恍然大悟的语气读下面这句“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过渡:要想揭开其中的奥秘,我们要先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三)重点学习第三自然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 
2、指名讲意思。 
3、对于蝙蝠在夜间飞行,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为什么? 
4、出示句子: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1)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知道蝙蝠有能在夜间飞行而且不会有危险的本领。 
(2)模拟体验:你想试一下在夜里飞行吗?让一个学生闭上双眼,在教室里走一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然后说说感受。 
(3)说感受 
(4)指导朗读:蝙蝠的本领真让人佩服,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话?(赞叹、佩服) 
五、结束语:我们人类是靠什么来判断有没有障碍物的?(眼睛)那蝙蝠能在漆黑的夜里飞行,它靠的是不是那双像猫头鹰一样锐利的眼睛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六、 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语 
2、 熟读课文 
3、继续查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第二教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听写以下词语: 
蝙蝠   飞行   清朗   揭开   启示 雷达   安全    障碍物    荧光屏
 学生根据上面词语简要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蝙蝠飞行的秘密吗?想知道科学家是怎样发明雷达的吗?
三、重点研讨,填写表格
1、为了弄清蝙蝠在夜里能安全飞行的秘密,科学家们做了几次试验?他们是怎样试验的呢?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后填写以下表格: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小组讨论填写。
(2)汇报交流,汇报结果如下:(课件出示)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铃铛一个
也没响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封住
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
2、从表中可以看出蝙蝠夜里飞行跟什么有关?那么,耳朵和嘴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呢?默读第七自然段。用图示表示出来(提示:超声波用“)))))))))”表示,障碍物用“  ”表示)。
出示“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认真读读这句话,“反复”和“终于”说明了什么?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体会科学家发明的艰辛。齐读这一句话。
          嘴 ))))))))  障
蝙蝠                    碍
          耳朵(((((((  物
3、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那么雷达又是怎样给飞机探路呢?默读第8自然段,用图示表示出来。
            天线)))))))) 障
雷达                    碍
          荧光屏(((((((  物
4、根据蝙蝠和雷达探路的图示,叙述蝙蝠和雷达探路的方法。
蝙蝠:蝙蝠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超声波,超声波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了飞行的方向。
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有障碍物就改变方向。(课件出示原理对比图)。
四、对照原理对比图, 完成课堂练习。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五、拓展延伸,激发思考
(一)默读“资料袋”,填写:人们从(    )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          )。 
(二)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用“人们从(       )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          )。”的句式来说。 
(三)补充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四)说一说:我从(       )身上得到启发,想发明(          )。 
(五)推荐课外书籍:《开心小博士——奇妙的仿生学》 
结束语:科学的征途是无止境的。大家想不想将来也利用仿生学制造出一些有用的设备?只要大家今后多学习知识、多留心生活,做到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研究,充分打开想象的翅膀就一定能够办得到。
六、板书设计 
11.蝙蝠和雷达
        嘴 ))))))))障              天线  ))))))))障
蝙蝠                  碍      雷达                    碍
        耳朵((((((( 物              荧光屏((((((( 物
提出问题——试验证明——发明创造
教学反思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科普课文,课文层次清楚,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提出飞机为何在夜间飞行这一问题;三次特殊的实验;受蝙蝠的启示制造出了雷达。在设计教学时,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突出“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训练重点。其次,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再次,适度进行拓展,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成功之处: 
1.创设情境,巧设疑问,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我利用电教手段,准教学的切入点,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一上课,就播放在晴朗夜空里,一只蝙蝠在愉快地飞行,一架飞机穿梭夜
空,平稳的飞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起,然后设问:一个是动物,一个是现代交通工具,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一下子学生的的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将学生的学习思维置于一定的情景中,学生乐于参与兴趣浓厚。 
2.多层次、多回合、大面积的语言训练,积累和运用课文语言。
蝙蝠和雷达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大面积的练说,如三次试验的过程,我让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完成表格里的内容,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对照屏幕进行复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都能说充分。既注重了面向全体学生,又注意了说的层次性,帮助学生积累课文语言。 
3.利用板书,突破重难点。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的工作原理之间的联系是课文的重点,也是课文的难点所在。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我采用了简单示意图,直观地显现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然后指导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画出雷达的工作示意图,再借助这两份示意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化难为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