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审计原则
审计法实施条例 依法审计是审计监督的⼀项基本原则,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员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使审计监督权,开展各项审计活动。审计机关开展审计活动所依据的法律主要有三类:⼀是《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其他有关审计监督的法律、法规、规章,主要规定审计机关职责、权限和审计程序等;⼆是有关财政、财务收⽀和经济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主要规定审计评价财政、财务收⽀的依据,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为处理、处罚适⽤的条件,以及处理、处罚种类和幅度等;三是解决审计争议,确定审计机关违法⾏使职权应承担相应责任的法律、法规,如⾏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政复议条例等。依法审计原则要求审计机关必须依照这些法律的规定实施审计监督。依法审计原则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个⽅⾯:考试⼤为你加油 1.审计机关的职权只能由法定的审计机关⾏使。《宪法》和《审计法》都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的地⽅各级⼈民政府设⽴审计机关,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使审计监督权。因此,审计监督只能由上述法定的审计机关⾏使。任何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组织和个⼈都⽆权⾏使这项权⼒。否则就不符合法定的主体资格要求,就是越权,就是违法,并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审计机关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开展审计监督活动。
(1)审计机关必须要在法定职责范围内开展审计活动。审计监督的职责是由法律明确加以规定的,审计机关必须严格履⾏职责要求,在法定职责范围内⾏使权⼒。同时,法律对各级审计机关之间的审计管辖范围做了明确划分,审计机关只能在⾃⾝的管辖范围内开展审计活动。除审计机关应在法定职责范围内⾏使权⼒外,审计机关还不得违反法律规定,随意将职责委托他⼈代为履⾏。
(2)审计机关必须依照法定权限实施具体的审计⾏为。我国《审计法》对审计机关的权限作出了明确规定,具体有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权、检查权、处理处罚权等。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其各项具体⾏为也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符合法定的权限要求。
(3)审计机关的审计活动必须遵守法定审计程序。审计机关必须按照法律确定的步骤、时间和形式要求,开展审计活动。如实施审计前3⽇应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审计组按照法定⽅式调查取证;审计组实施审计后写出审计报告,并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审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作出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反映审计结果,并送达被审计单位等。
(4)审计机关和审计⼈员对违反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的⾏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审计机关和审计⼈员违法开展审计活动,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审计机关必须依法作出审计结果。审计结果必须有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审计机关作出审计评价,应当以相应法律规定或标准作为依据;审计机关对违法⾏为进⾏处理、处罚,
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并且要定性准确,处理、处罚正确、适当。
4.对审计争议事项必须通过法定的⽅式和途径解决。对审计争议事项,法律规定了三种解决途径和⽅式:⼀是向上⼀级审计机关或本级⼈民政府申请复议,通过⾏政复议解决审计争议;⼆是向⼈民法院起诉,通过⾏政诉讼解决争议;三是向有关机关提出申诉,通过办理申诉事项解决审计争议。在解决审计争议过程中,审计机关必须维护被审计单位和有关⼈员的申请复议、起诉和申诉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
(⼆)独⽴审计原则
审计机关独⽴⾏使审计监督权,主要指审计机关在组织、⼈员、经费和⼯作上的独⽴性,以保证审计监督的客观性、公正性、权威性和有效性。独⽴审计原则主要包括:
1.组织上的独⽴性,指审计机构单独设置,与被审计单位没有组织上的⾪属关系。
2.⼈员上的独⽴性,指审计⼈员与被审计单位应当不存在经济利害关系,不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
3.⼯作上的独⽴性,指审计机关及其审计⼈员依法独⽴开展审计⼯作,作出审计判断、提出审计报告、出具审计意见书和作出审计决定,其他⾏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不得⼲涉。
4.经费上的独⽴性,指审计机关履⾏职责所必须的经费,按照审计法的规定单独列⼊财政预算,以保证有⾜够的经费独⽴开展⼯作。
5.对审计⼈员的保护。审计⼈员作为国家公务员,除享受国家公务员条例规定的权利,受到对公务员执⾏职
〖KG*4〗务的应有保障外,《审计法》对审计⼈员执⾏职务的保护作出了专门规定,即审计⼈员依法执⾏职务,受法律保护,不得打击报复审计⼈员,并对拒绝、阻碍依法执⾏职务和报复陷害审计⼈员的违法⾏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此外,审计⼈员对待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事项,应不为⾃⼰的好恶所左右,做到客观公正,以保证审计⼯作的独⽴性。
(三)客观公正原则
客观公正,就是审计机关在⾏使审计监督权时必须公平、正当、实事求是,它是审计⼈员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客观公正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是审计机关和审计⼈员在执⾏审计公务时,应对被审计单位保持客观的地位,特别是审计⼈员收集证明材料,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防⽌主观臆断,保证证明材料的客观性。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以及审计意见书都应坚持公正和客观的态度。⼆是审计⼈员对其在执⾏公务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的义务。三是审计⼈员在办理审计事项时,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主动回避。实⾏审计回避制
度,⽬的是为了防⽌审计⼈员利⽤职权徇私舞弊,也可避免嫌疑,确保审计执法的公正性。
(四)职业谨慎原则
职业谨慎是防范审计风险应持有的⼯作态度。审计⼈员在执⾏审计业务时,必须保持职业谨慎。要对审计事项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平进⾏合理的判断,选派合格的审计⼈员,制定合理的审计⽅案,并在⼯作过程中遵守审计规范,以提⾼审计意见的可靠性,避免因⼯作疏忽⽽遗漏重要审计事项或造成审计结论错误。
(五)廉洁奉公原则
廉洁奉公原则是指审计⼈员正确⾏使审计监督职权,不徇私情,廉洁公正地执⾏公务,克⼰奉公,艰苦奋⽃,努⼒为⼈民服务等⽅⾯的要求和⾏为准则。廉洁公正原则是审计⼈员职业道德的核⼼内容。它主要包括两个⽅⾯的内容:⼀是在⾏为⽅⾯,必须严格遵守审计⼯作纪律,不得利⽤审计权⼒为⾃⼰或者他⼈谋取私利;⼆是必须严格遵守审计⼯作程序,审计⼈员不得参加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活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