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受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感悟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赞美和崇敬之情。(重点)
2、训练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语句含义的能力,学习运用比喻、夸张修辞手法描写人物肖像。(难点)
陌生女人的来信3、学习文中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重点)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联想想象,启发思考
【教学时数】1节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显示托尔斯泰的照片)
同学们,请看这幅照片。帅吗?这是谁呀?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他的长相?
托尔斯泰的一张照片,在外人眼里,他的确是个长相很丑的人,但是请你们仔细观察,你是否发现了他的美?他那双放射出灵魂光芒的眼睛里蕴涵着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茨威格先生的描绘去认识这位大师!
关于茨威格,同学们还能记起我们初一曾学过他的文章吗?——《伟大的悲剧》,奥地利作家,著名短篇小说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传记《三大师》、《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等。
二、自主默读,整体感知课文:(7分钟)
1、梳理生字词
2、圈画你认为重要的语句
3、思考:文章主要刻画了托尔斯泰的什么部位?
明确:(板书)外貌特征(1至5段)、眼神(6至9段)
4、作者认为托尔斯泰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什么?(原句词语回答)
明确: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板书)
三、今天,你朗读了吗?三分钟自主大声朗读你喜欢的语句(或是刚才圈画出的重要语句)并展开想象:
用这样的句式:我似乎看到了托尔斯泰那
说一说你眼中的托翁是怎样的。
例句:我似乎看到了托尔斯泰那浓密修长的胡子,看到了他那皱巴巴黝黑的脸庞……
师:天啊!原来世界一代文豪托尔斯泰是长这样的!(多媒体显示托翁的画像)
四、学习1至5段:善用修辞描绘人物肖像。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作者茨威格在刻画托尔斯泰的肖像时大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说说这样写的效果何在。
A.“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B.“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C.“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D.“……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E.“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这些比喻、夸张性的描写,不仅使托尔斯泰“平庸而丑陋”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而且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同时也暗示了托尔斯泰的不平凡。
夸张是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扩大、夸张的描写,能把人或事物表现得生动形象,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师: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给我们刻画出了托尔斯泰平庸甚至是粗鄙丑陋的
长相特征,这有什么目的呢?莫非只是让我们见识下他丑陋的外表?——当然不是。请同学们看课文后4段。
五、精读后四段,感受托尔斯泰精神世界的丰富和人格的高尚。
(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文中描写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的句子,进而感受托尔斯泰精神世界的丰富和人格的高尚。学生默读后四段,边读边勾画描写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的句子。)
1、学生自主勾画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
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
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思考:从这些句子中,你看到了一双怎样的眼睛?
明确:我看到了一双“敏锐、目光犀利、蕴藏有丰富的情感,很有威力”的眼睛。
2、重点理解文中描写其眼睛的句子的含义(引导学生结合托尔斯泰的身份、生平来理解)
师:同学们,想要读懂世界大文豪这双独特的眼睛不容易啊!首先我们得了解他的生平,他的作品。请同学分享自己所了解到的关于托尔斯泰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显示托尔斯泰的生平简介)
好了,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句子,怎样理解它的含义呢?
学生赏析(生生互动):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夸张描写,突出作为作家的托尔斯泰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观察力,作为一个世界文豪,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突出了他眼睛观察的敏锐性和丰富性)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运用比喻,突出了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对社会生活人间百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通过他的作品准确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这里的比喻,告诉人们托尔斯泰是一个作家,作家的良知使他敢于对现实进行无情的批判,批判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揭示出农民贫困的原因。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良知又使他敢于批判自己,解剖自己,毅然与贵族家庭决裂——这是伟大作家的共性,例如鲁迅,他也敢于无情地解剖自己)
教师小结: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眼睛充满智慧,锐利,让人感受到他精神世界的丰富,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他是茨威格心中的偶像。
回归上一个疑问: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给我们刻画出了托尔斯泰平庸甚至
是粗鄙丑陋的长相特征,这有什么目的呢?莫非只是让我们见识下他丑陋的外表?
至此,同学们,我们明白了作者为什么在前文花大量篇幅去刻画托尔斯泰
的外貌特征了吗?知道这用了什么手法了吗?
明确:欲扬先抑的手法。请大家看到课文第39页的“阅读提示”。
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托尔斯泰是作者崇拜的艺术大师,他却用近一半的篇幅来描写心目中的伟人平庸粗陋的一面。“丑陋的外表下常常暗含着一颗美丽的心灵”。(可以提示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外表其丑无比,内心却如此善良美丽。在《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有着丑到极点的相貌: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难听而忠厚的声音……似乎上帝将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了他的身上。雨果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把一个世界文学中外貌最丑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这种夸张并不是“无病呻吟”的做作,而是一种铺垫。雨果通过夸张为后文的强烈对比做好了准备。)联系本文,先写他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眼睛的非同寻常。表达了对这位世界大文豪崇高的敬意和赞美!运用这种手法来描写人物,实在很妙,值得借鉴!
六、问题探究(进一步感受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1、如何理解“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的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这段话的含义?
明确: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对富裕而有教养的阶级的生活及其基础——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然而,他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
2、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人生追求),与同学讨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
明确:这并不矛盾。因为,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但他又是痛苦的,它看透了暴政、虚伪、丑恶和苦难,也看清了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自己的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与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多媒体显示他的坟墓画面)
我觉得他是幸福的,他曾说过“幸福在于为别人生活”。他把宝贵的精神财富留给了后人,他成就了别人的幸福,他是伟大而幸福的。
七、没有结束的话
作家余华说:“我对那些伟大作品的每一次阅读都会被它们带走,我就像是一个胆怯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抓住它们的衣角,模仿着它们的步伐,在时间的长河里缓缓走去,那是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同学们,其实对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来说,一节课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作品的内涵需要我们在反复的阅读中去品味、挖掘。就像本文,我们只是开启了一条缝,托尔斯泰还有更多、更广阔的精神世界等待我们去探寻……愿同学们亲近文学,走进名家,愿文学雏鹰从这里起飞。
八、以读促写
好了,孩子们,下面该我们动动笔了。请你用比喻或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一小段你所认识的人的肖像,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多媒体显示两幅肖像:历史老师和梁级长)
作业布置:继续品读课文,摘抄5个句子在小作文本上,进行赏析。
推荐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