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对小说改编的忠实性
2005 年3 月,改编自奥地利小说家茨威格同名小说的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正式上映。影片无论是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还是在背景氛围营造方面,都做到了同原著保持一致。更加可贵的是,在忠实于原著的同时,徐静蕾也进行了创造性的改编。但对于原著语言的过度忠实,也带来了影片表现力度上的某些不足。
一、影片对原著的忠实改编
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对女主人公情感路程的成长挖掘深入、表现深刻,无论是故事情节构思还是语言的感染力,都近乎完美。对这样的经典进行改编,徐静蕾要将她对陌生女人爱情的思考表达出来,用影像再现文字语言,就决定了影片不能也没有必要对原著作太大变动,否则一来会破坏原著的经典性,二来会阻碍观众对影片的接受。
故事从男子收到信开始,以女子的信件自述为主要内容,最后以作家阅读结束而结尾。电影的情节结构与小说几乎完全一致,只有个别情节以及细节对原著进行了自圆其说的删改。但这些情节的改变,是出于对影片故事发展的合理改动,对于表述故事梗概、传达人物精神方面没有丝毫的影响。
另外,影片对人物的塑造也是同原著保持一致的。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讲道:”悲剧是在行动中塑造人物。”[1]陌生女人的来信其重视人物行动的评论适用于很多戏剧、影视作品。电影对人物心理的描写相比较于小说而言逊很多,所以影片塑造人物,首先要依托于人物的行动,其次才是内心独白。影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人物的言行同小说中的描写是一致的。女主人公的情感成长路程在行动上都有明显的体现,她一系列的行为都展现了少女炽热近乎变态的爱情。徐静蕾对这些关键性行为没有做任何删改,从而很好地塑造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追求。与此同时,影片中有大量引自小说的旁白,直接描述人物内心活动。这一点可以看做影片对小说的借鉴,但大量的旁白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后文将作进一步的分析。
最后,影片同小说都具有伤感、哀怨的情感氛围。图像方面,影片以昏暗的彩为主,即使有明亮的光源,也是被限制在黑的框架之内。声音方面,人物的语言平缓,背景音乐选取了中日合奏的《琵琶怨》,贯穿影片始终,将哀伤的情绪进一步强化。基调把握准确了,那么对小说的改编就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