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彼此深信
是瞬间迸发的热情让他们相遇
这样的确定是美丽的
但变幻无常更为美丽
——辛波斯卡《一见钟情》
1/5、你是J型人,还是P型人?
出门旅行,你遇到过这两种截然相反的人吗?
一种人事先要准备好各种攻略,时间掐到秒,路线精确到米,预算控制到分,整个行程就像行军打仗,到处都是规定动作,最糟糕的,一旦定下来,不遇上“不可抗力”绝对不能变。
另一种人满脑子都是“来一次想走就走的旅行”,去哪儿?大概有个方向吧;预算?钱花完了再借吧;时间安排?好玩就多玩几天;生活用品各种装备?就地解决!
这两个极端的性格,就是
MBTI16型人格中的第四对性格特征:J型(判断Judging)和P型(感受Perceiving)的区别 :
所谓“判断Judging”,就是总是预先“判断”怎么做,崇尚结果导向、不喜欢“意外惊喜”的人;所谓“感受Perceiving”,就是倾向于“感受”周围的信息,适应能力强,崇尚随机应变和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是不是喜欢做计划”外,他们还有一些别的区别:
桌面上、抽屉里的东西归类分明——J型人;桌面上、抽屉里的东西摆放随意——P型人;
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J型人;同时完成几件工作——P型人;
自认为作息时间比较规律——J型人;总说自己是一个跟着感觉走的人——P型人。 总结成一句话:你喜欢按计划行事(J型人),还是随性而为(P型人)?
极端的J型人或P型人,是很少的,还有人在生活上倾向P,但工作上“很J”的,不过大部分人都会偏向于某一种性格。
知道自己 倾向于J型人或P型人,有什么意义呢?
在16型人格中,“内向和外向”、“感觉和直觉”这两对性格维度代表一个人接受信息、表达自我的方式, “感情和理性”、“判断和感受”代表一个人的决策执行风格。
比如我决定做“16型人格”系列的文章是在两年前,当时规划了五篇,把四对性格先拆开讲,再合起来讲,打算一周一篇,这是计划性很强的J型决策风格。
但在执行上却很“P型”,第二期拖到两周后,第三篇拖到了两个月后,第四篇也就是这一篇,拖到了两年后,第五篇估计要取消了,相当于给自己挖一个坑,然后绕过去。
那么,J型和P型的决策风格是如何产生的呢?
2/5、目标至上还是满意度至上?
我发现我身边的亲戚朋友(包括我自己)装修房子时,十个有九个会低估工作量和预算——我们在做一件既复杂又没什么经验的项目时,不管事先做多么复杂的研究和计划,最后总是会“计划赶不上变化”。
于是,J型人的办法就是做更详细的计划,而P型人索性放弃做计划——反正没用。
仔细分析,这两种决策风格的背后,是不同的“风险收益比”。
J型人要求结果更完美,所以要增加决策投入,这是“高成本高收益”的决策思路;意外惊喜
而P型人觉得只要结果马马虎虎过得去就行了,
他们降低了收益预期,
自然要控制决策成本,表面上看是随性, 实际上是“低成本低收益”的决策思路。
再深究一步,为什么两种人会追求不同“风险收益比”呢?
J型人追过的是“绝对收益”,也就是目标本身
,所以他们把目标定在90分,这样,就算“计划跟不上变化”,至少可以拿到80分。
P型人追求的是“相对收益”,也就是内心的满意度,
所以他们把目标定在70分,如果结果是60分,认赔,如果结果是80分,赚到了。
决策的目标不同,决策和执行的过程也就大相径庭:
在J型人看来,万事谋定而后动,做一件事需要四个步骤:
第一,收集足够的信息,出其中靠谱的可选项;
第二,从不同角度评估每个选项的优劣;
第三,做决定,并制定计划;
第四,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但在P型人看来,计划只能代表制订计划时的形势, 如果凡是都按预定的办,那我们还能跟得上这个飞速变化的世界吗?所以他们也有三个原则:
第一,尽可能地尝试新事物,抛弃成见;
第二,尽可能根据当前的最新情况,做出即时反应;
第三,注重即时反馈,从结果中学习,随时调整做法。
总体上看,
J型人工作生活的目标更高,态度更认真,而P型人的优势在于“快速决策、快速反应、快速调整”,结果未必比J型人差。
知道自己总体上是何种决策风格,下一步就可以看看,我们应该如何根据自己的性格,做出一个好的决策。
3/5、选项多还是选项少?
我在决策系列的第一篇《100个不会选择的人,99个不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中提到,一个高质量决策的关键是“拥有足够多的选项”:
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可供我们选择的选项总是比预期的要丰富得多。我们常常陷入的“两难选择”其实是一种“选择狭隘”,是人为给自己设置选项限制,只选择自己熟悉的选项;只选择最初想到的选项。
从这一点看,
P型人见招拆招,选项难免考虑不够充分,而J型人因为信息采集充分,可选项数量上更有优势。
但在某些情况,多出来的选项反而会误导你,比如下面这个经典心理学测试:
第一次测试时,测试者要在两种杂志订阅方式中选择一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