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B IZ I I O
西北职教5期
一提文化二重性就不能不联想起我们的眼睛、耳朵在网络宣传上的视觉冲击力和深刻的心理渗透力。在整体文化中是一种参与型、能动型的巨大运作机制,对于社会文化的更新来说,既可以起巨大的推动作用,又可以起不小的阻碍逆转作用。从积极作用来看,它首先有利于传统与现代意识的相互渗透,有利于社会变革的心理准备,一些美术作品涉及的文化问题尽管在文化层中讨论多年,但这种讨论的更广泛的社会中影响甚微,可是经过传媒图像手段广泛传播,就会在社会各层激起巨大的反响,变化一种社会意识,成为文化心理演变的潜在走向,与其他各种因素形成合力,推动着当下的社会变革。网络有利于提高全民书画水准和大众欣赏水平,有利于全民文化质量的提高。由于文化社会的种种因素,大多数接受者被限制在狭小的工作程序、专业知识、生活氛围内不能扩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而百花齐放的书画媒体,丰富多彩的内容,则给每个人的精神驰骋的广阔天地,给理性规范中的人的感性认识,把人带入这种对生活和生命的依恋通过人生历尽磨难的美术作品表现出来,无疑产生了更为动人、更为内在的震撼力和感染力。把主体引进高峰状态的审美体验,扩大了个体人生的自由度,我们民族选择适于表现这一意识的素材和手法,予以丰富、发展、改造。用我们民族所熟悉的中国画为基调,结合时代特点予以充是实、丰富和提高。这是国人走向成熟的一个因素。
艺术家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都惊人地再现了艺术家本身的劳作和命运。有如艺术家艰苦的生活积累和刻意求精的技艺磨练。然而,与其他妹艺术相比,
生活的发现美术家的“甘露”似乎最好采集,画家手中的颜和笔,他的工具与生俱来,得天独厚,只要她的心脏还
在跳动,血液还在奔流,她的工具就属于自己,或许,正因为如此,时至今日,与人类的关系依然格外亲昵。
文化艺术产品随之变成商品,它就逃脱不了商品经济的竞争规律,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口味和需要,才能从老百姓口袋掏出钱来,可是大众欣赏趣味和期待视野是被他们的心理的习惯决定的。长期民族历史和审美的沉积,民众的思想步伐不可能都是先进的因素,然而,深层心理的内在背景中,可能守恒着古老传统陈旧的思想体系,有可能存在着一个时代的经历情绪,而商业性与大众心理结构相吻合,才能引起欣赏者的快乐,才能使观众的亲切感和情绪释放出来。文化传播能循着旧的文化心理习惯谋篇布局,按照旧的思想意识形态构思立意。那么弥漫着古老文化气息的美术作品,在适应了大众之后同时又强化了民众的习惯性思维方式,使人们在梦幻中得到替代性满足。
近年来,人们常常为传统与创新、抽象与具体这些问题纠缠不休,不停地对上一代或古人的理论与做法发生怀疑。产生疑问与新的想法,才会有新的创造和发明,社会才能不停的进步。而文化产业、旧的审美趣味的满足,传统的艺术形成不断重复,久而久之变成了教条主义,阻碍了中国画的正常发展,形成了自我循环的情绪性文化效应,这种文化情绪自然有碍超前意识的创新文化,不仅影响民族文化素质,而且降低整体文化层次。这一现象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实际上文化精英已经捕捉到中国艺术精神
的魂魄,不仅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内容上,产生了超越具象和抽象的更大意义的内涵。一个书画家并不等于思想家,但是杰出的思想家总是具有艺术家的特。而优秀的艺术家却在这表层形态中潜藏对生活的发现,对生活中诗意哲学的沉思。一个真正的书画家的艺术探索,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精神的探索,思想的探索。精神探索的发现,思想探索的发现,使之敢于提出前人所未发现的问题,善于发现前人所未曾触及的领域。人们常引用“有意味的形式”这句话。意味是什么,就是发现,有意味才能叫人琢磨,从而获得深厚的象征意味。这一成功的创造,对传统文化在新潮的冲击之下如何更新和转化有着一定的启迪意义。
自然,面对商业大潮中种种不利于文化进步的因素,作为文化内在更新机制的精英人物,应该矫正,不应采取传统的思想态度。在这种立场的影响下,艺术家对自己的作品采取的是一种孤独型的传播方式,与此相反,现代知识分子的开放型立场走向是:更多地接近和控制媒介,勇敢地与商业时潮竞争。这种把表现艺术个性与征服观众结合起来,把超越传统与赢得市场结合起来,以普及书画艺术,提高精品艺术。尽管这种愿望实现的难度极大,因而一方面利用观众欣赏心理中潜伏着的探索经验结构不断调整,于是出现了新的相互适应,那种自我惰性循环随之被打破,民族文化才充满了活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文化馆)
■李炳成
对美术作品
在经济社会下的
思辩E H J A 49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