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面临很多问题,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违背写作规律和学习规律,导致作文教学的落后,随着农村学校信息技术的普及,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及相应的评价手段,把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发现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唤醒学生内在的创作欲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进而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本文就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改革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 农村 作文教学 信息技术 整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精神产品的独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然而农村初中学生写作水平偏差,教师作文教学水平和效率不高,却是不争的事实。我在农村初中从事语文教学已二十五年,我深切感受到:写作已成为制约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一大瓶颈,写作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短板。对学生来说:大部分是为完成任务而写作,无写作的冲动和兴趣;内容空洞,缺乏鲜活的材料;缺乏写作技巧;语言贫乏,有话
写不出,表达困难;不见个性,少有创意;不见真情,多有无病呻吟。这不仅难以培养出真正的写作能力,而且也影响到学生思维品质、个性特长、健全人格、道德修养的形成和发展。对教师而言:本身写作理论及技巧欠缺,无法对学生的作文作深入的指导;缺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办法;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差,无效劳动多,特别是学生作文的评阅上,费力不讨好;写作训练的随意性强,没有系统,流于形式;教学手段简单,教学形式单一,“命题-指导-写作-批阅-示例”的模式一成不变。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违背写作规律和学习规律,这就是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随着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过去看似高不可攀,令农村教师羡慕不已的多媒体已进入广大的农村学校,这对我们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改革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抓住这个机遇,善加学习,迎头赶上,改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落后现状,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怎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以提高农村初中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下
面,我就作文教学的部分环节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换醒学生内在的写作冲动和欲望
纪勇指出:写作是出自心灵的表达欲望。此话一语中的。著名影星林青霞在谈到为舞台剧《宝岛一村》写序时说了一段话:“《宝岛一村》要公演了,丁乃竺请我写一篇序。我不是专业作家,这个规定题目,又有时间限制,我拿着笔不断地想,真的很想好好写它,可我就是写不出来,只好跟丁乃竺说很抱歉。后来我专程从香港飞到台湾看戏,激动得不得了!我在台下又哭又笑,当天我就飞回香港。我一进家门,鞋子都没脱,衣服也没换,就坐在梳妆台前,一路写下去,下笔如飞!当天晚上就交稿了。”是啊,写作,应是一种心灵的自然流淌,怦然心动才有文思泉涌,笔随心舞才有真心流露。如果老师强加于学生,学生不得已而为之,这样的写作训练只能招致学生的反感、抵触和厌弃,学生又怎能写出真情四溢的文章呢?真情是写作的生命,学生到了觉得心里堵得慌,非说不可的地步,“我手述我心”就水到渠成。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慧)
那么,怎样激发、触动学生的情感,唤醒学生的写作冲动和欲望呢?这需要老师的精心设
计和经营。而信息技术为教师触动学生的心灵提供了有利条件和丰富的手段。根据不同的写作教学内容,设计并利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多媒体的真实情境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利用多媒体软件提供的图像、动画、活动影像等图文音像,声情并茂的情境代替课本例文中的静止画面,能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创作欲望。比如,以 “亲情”为主题的文章,老师何不运用多媒体去营造一个温馨的亲情洋溢的艺术氛围,去感染学生,触动学生呢?播放歌曲《妈妈的吻》(《鲁冰花》《母亲》),配以画面:母亲亲吻熟睡的婴儿,孩子骑在父亲背上高高兴兴上学……在动人的歌声和感人的画面中不自觉将学生引入浓浓的亲情中,然后教师一段真情告白导入写作主题,……写作人与自然的文章,可以展示网上搜集的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学生感叹造物主的神力和人类伟大的创造力后,马上展示人类对环境巨大的破坏、人类对动物血腥的杀戮的图片,展示的同时配以教师带有鲜明感情的画外音,鲜明的对比必然使学生震惊,震惊必然带来内心的震撼,可能一些同学会不以为然,认为这些离自己还很遥远时,教师就可以播放自己精心摄录和剪辑的视频:我们身边的环境恶化和环境污染,这些视觉和听觉的强烈冲击,会深深的触动学生,让他们有话想说,有感触想写。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写作创设好情境,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
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获得情感体验,并与原有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情感储存发生联系,从而触动心灵,激发灵感,产生表达的冲动,更快更好的进入写作状态。
二、再认识生活
在以“亲情”为主题的文章中,有些同学笔下只有“瓢泼大雨下妈妈为我送伞;深更半夜,泥泞小道,父亲背我上医院,熬红了的双眼……”,简直胡编乱造,生搬硬套,真情全无。而学生以为这才足以表现母爱、父爱,于是从小学写起,“乐”此不疲,百写不厌。写景呢?如写春天,一定是百花盛开、芳香四溢,写冬天,一定是大雪纷飞、银装素裹(我们这里哪里有雪啊?)。为何?缺乏生活的发现、体验、感悟。
写作的本源是生活,是作者对生活的新发现和感动。离开生活之源,写作就只能是无缘之水。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克有一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刘国正提出了“生活是发展语文能力的基础”的观点。因此,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作生活的有心人,再认识生活: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是生活,“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也是生活,轰轰烈烈是生活,平平淡淡也是生活,凡承载我们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的就是生活,对生活关注、发现,继而发掘、感悟,就能于细微处见美丽,于平淡处见真情。信息技术的运用,
使教师把真实生活原汁原味再现,把学生忽视的生活中的真善美(或假、丑、恶)浓缩于课堂成为可能。如指导学生写作“——的一天生活的发现”,照旧有模式教学,大多数同学一定是记流水账,哪些要写,哪些重点写,哪些要精雕细刻,一定是一本糊涂账。现在呢?我以自己的母亲为例,我在多媒体上放映自己摄录的母亲的一天,让学生观看,观看前提出问题:老师录下了哪些事?重点录了什么?老师母亲的神态举止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认为老师母亲最美在什么地方?学生观看后小组交流,然后师生一起探讨。至此,学生悟到了什么是生活,生活中有那么多值得被关注的事,平淡中又蕴含了那么多的情和爱。接下来的作业就是周末和亲人生活一天,仔细观察,下周汇报。生活的发现多了,生活的感悟也会随之丰富,情感流露就会分外真切。让学生学会发现,而不是熟视无睹,让学生用心感悟,而不是麻木不仁,让学生关注自身处境,而不是置身事外,这就是写作的价值。教师更要作生活的有心人,当学生在运动会上、教室里、实验室里、班会课上的表现,通过你的努力在视频上得到情景再现,那多令人感到惬意啊!学生看到生活中真实的“我”,又会多快乐啊!鲜明有趣、洋溢着生活气息的情景可以激起学生倾吐的欲望。当然如果我们只把眼光盯住身边,是不够的,让学生放眼社会和世界,“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小小教室,就是一个世界。利用网络,增大信息容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拓宽学生视
野,丰富学生的见闻,弥补学生生活阅历的不足,这对于农村学校尤其必要。如当西安一名音乐学院学生撞到行人后,连刺八刀致其死亡,这一事件曝光后,我及时在网上搜索,到相关消息及视频、评论,让学生观看、讨论,并写出观感。此外,山川风物、异国他乡、风俗民情、战争风云……这些离学生现实生活遥远的信息,也通过多媒体呈现在学生眼前。“平生多阅历,胸中有丘壑”,学生的世界宽广了,眼界宽广了,写作的素材就会源源不断。生活才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书,这里的一切都需要我们引领学生带着真诚去品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