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材是发现
作者:王淑芹
来源:《初中生·作文》2012年第01期
        “题材是发现。”这最先是大哲学家康德提出的。他说:我们“说一个对象是美的”,这时候,“重要的并不是我这样说时是依赖于对象的存在,而是我自己从这种表象中发现了什么”。他这话表明,我们认为某个东西美,重要的不是这个东西本身怎么样——它美还是不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从它那里有所发现;我们说它美,是针对我们的发现说的,美是指发现。同理推断:如果我们拿它做材料写文章,不是因为它本身怎么样,而是我们从它那里有了某个发现。可见,作文材料不会现成地摆在那里等着我们写,如果对它没什么发现,这种材料只能是素材,我们就不能拿它做文章;如果对它有所发现,并写进我们的作文里,它才上升为题材。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题材是发现”很有道理。
        我们且以下边的《稻花》一文来说明这个道理:
        在绿的田野里,水稻扬花了。
        数不清的稻花,飘不尽的清香,但从不惹人注意。
        它们,不是用艳丽的花卉,来炫耀自己的青春。
        在泥水里,在风雨里,为实现金的理想,它们准备奋斗一生。
        对这首散文诗,我们读前三句时心情是平静的,读到最后一句,感情便被打动了。品味再三,是稻花为实现“金理想”,准备在泥水和风雨中奋斗一生的崇高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们。稻花美就美在这里。而这种美是作者发现它的象征性后赋予的。天然的稻花美不美呢?其实无所谓美不美,作者写得很清楚,它“没有艳丽的花卉”,也“从不惹人注意”。但对于这首散文诗,天然的稻花美也罢,不美也罢,都无所谓,关键是作者从它那里发现了一种为“金理想”奋斗一生的精神内涵,于是它变得美了。所以康德说,对象的美,重要的在于我们去发现。
生活的发现        也许有人会说,对于写景状物的诗文的确如此,对象不会说话,随你怎么“发现”它都不否认;写人却不一样,人是按自己的思想意识行动的,哪能由你随便去“发现”?不,道理还是一样的。请看下面这篇《表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