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诞生观后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诞生了!70年后的今天,我们的祖国犹如一条巨龙,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亿万中国儿女为之振奋,为之欢呼,敞开火热的胸怀与祖国母亲紧紧拥抱,一种时光境迁的感慨油然而生!
    我这一代的人是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度过的。如果对老一辈人来说,改革开放如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话,那么对我而言,这40 年的变化好似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有人把此前的年代称作计划经济年代,而其中最具象征意义的便是那些形形的票证。计划经济时期几乎一切都需要票证;没有票证,即使是中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也寸步难行、无法生存。这些票证包罗万象,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像粮票、油票、酒票、糖票、布票、棉花琪、自行车票、缝纫机票、烟票等不一而足。如我辈这样出生在六七十年代的人恰恰经历了票证的历史变迁。
    孩提时代,经济才刚刚放开,百废待兴,物质也不充裕,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都需要沿用这
些票证。家里买米买面买油都需要各种特定的票证。就粮票而言,得按照户口根据年龄、性别、工种等按月发放。因为年纪小,我从来没有弄清楚过这些粮票的使用范围或者数量概念,只知道没有这些小花纸什么也吃不到。多少次眼馋着油条店大叔炸的香喷喷的油散子,可是老爸说身上没带粮票,有钱也只能作罢。对于我们妹俩而言,每月的必修功课之一,就是一起长途跋涉走到外婆家,把属于我们两个的粮票给取回来。因为户口在那里,我们的口粮也发到那里。随着我们年龄渐长,分到的粮食越来越多。到了读初中的时候,大概属于一个人生命周期中最长身体最能吃的时候,她一个人就能有二十多斤粮食,是我们全家收入最多的富裕户,比爸妈都多,直把她得意坏了。当然我也有过此等辉煌,不过等我涨到二十多斤没多久,粮票就取消了,大人们也极少提到黑市、白市之类的字眼了。
    过年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大人们会从单位发到很多桌,鸡鸭鱼肉的好不热闹,当然也意味着孩子们最忙碌的时候到来了。我和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按照老爸老妈给的票证上的日期去赶各种场子。今天在水产公司排队领胖头鱼,明天去农副产品店排队领肉。一回大冬天在桥头排了整整一个下午,冻到小脚麻木才领到一只鸭子。鸭子嘎嘎地伴着我们妹的欢笑终于回到了家,我们正打算向妈妈邀功请赏,鸭子生下一个热乎乎的
蛋,令大人们一阵惋惜,要知道鸭子可比鸭蛋紧俏多了。鸭子是餐桌上稀有的美昧,鸭舌更是我们妹俩白热化战争的目标,以至于老妈最后定下规矩,每次妹两个轮流分得鸭舌。当然这些故事已经成为笑谈,现在山珍海味也稀松平常,每次家里吃鸭子我和还象征性地把鸭舌让给对方。这个时候全家便相视大笑,一切尽在不言中啊。
    小时候父母亲的单位就是家,家也像安营于单位。从开水到夏天的冰水绿豆汤,再到冷饮棒冰都是单位发票统一供应。从国家到省到市最后到单位,大大小小都有计划,贯穿于老百姓的生活,真实票证的琐屑、细致绝非常人能够想象。
    现在呢,这些有关生活物资的票证都可以进博物馆,而我们手里也多了一些新的票证,只是发证单位不同了。有各家蛋糕店的消费券、速食连锁的优惠券、卖场商店的现金抵用券、零售铺子的集齐可以兑奖的小卡片无不印刷精美,个性鲜明。发票证不是东西不够大家买的,而纯粹是为了吸引顾客,剌激消费。
我的观后感
    历史存在于细节之中。每每回顾这些代表着过去年代日渐泛黄的明信片,时常有恍如隔世之感,而票证的今昔,正是新中国成立70年和改革开放40年的最好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