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计划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2.02.26
【字 号】川府发〔2022〕6号
【施行日期】2022.02.2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体育
正文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通知
川府发〔2022〕6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现将《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22年2月26日
附件
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十三五”时期,全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众健身意识不断增强,但体育公共服务能力距新时期人民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为促进全民健身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众健身和健康需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围绕健康中国和健康四川、体育强省建设,深入实施四川体育“123456”发展战略,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体育”为目标,加快实施众体育五大工程、十三项行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场地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健身组织活力充分彰显,赛事活动全域化推进,科学健身服务常态化开展,人民众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19名,众体育引领员队伍达到100万人。
  二、主要任务
  (三)实施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
  四级全民健身设施体系完善行动。着力完善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全民健身设施体系,实现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各市(州)实施本
级一个公共体育场、一个公共体育馆、一个全民健身中心、一个公共游泳馆、一个体育公园“五个一”工程。各县(市、区)建设与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公共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并选建公共体育馆、游泳馆、健身广场、滑冰馆等。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建有一个健身中心或多功能运动场。每个行政村(社区)建有一个多功能运动场。推广在健身中心或多功能运动场配建智能健身器材。支持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推动健身场地设施适老化、无障碍建设,就近就便服务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到2025年,全省新建(改扩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乡镇(街道)健身中心、社区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社区足球场等各类全民健身设施项目2200个以上。
  居住区健身场地设施配套提升行动。根据人口规模、居住区和社区建设情况,完善众举步可就、便捷多元的健身场地设施。新建居住区和社区严格按照“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不得挪用或侵占。未达标的既有居住区和社区,要因地制宜配建标准或非标准健身场地设施。
  因“地”制宜建设健身场地设施行动。各地要积极推进体育公园和体育服务综合体建设,采
取盘活城市空闲土地、用好城市公益性建设用地、支持以租赁方式供地、倡导复合用地等模式,解决好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用地难问题。利用公园绿地、河湖沿岸、滩地、旧厂房、仓库、桥下空间等可利用土地资源,新建或改扩建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构建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品类丰富、特鲜明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体系。到2025年,全省新建(改扩建)体育公园73个以上、体育服务综合体500个以上。
  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增效行动。完善财政补助政策,每年补助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项目200个以上。优化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绩效管理方式,加强开放使用评估督导,加大场馆向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开放的绩效考核力度,不断提升场馆使用效益。推动川渝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共建共享。完善场馆硬件设施,做好场馆应急避难(险)功能转换预案。积极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举办后,有序推进符合条件的大运会场馆向社会开放服务。
  (四)实施赛事活动全域化工程。
  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构建行动。广泛开展众体育赛事活动,年均组织县级以上赛事活动7000场(次)以上。省级定期举办省运会、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运动会)、智力运动
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残疾人运动会、川籍农民工运动会等综合性运动会。市(州)定期举办本级综合性运动会,并打造5种以上不同类型、符合当地实际的众体育赛事活动,每种赛事活动每年举办1次以上。县(市、区)打造3种以上众体育赛事活动,每种赛事活动每年举办1次以上。乡镇(街道)每年举办众体育赛事活动2次以上。行政村(社区)每年举办众体育赛事活动1次以上。大力发展“三大球”运动,推动县域足球推广普及。加大冰雪运动推广力度,持续开展全民健身“冰雪季”活动。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协会等举办丰富多彩的众体育赛事活动。逐步构建五级联动、部门协同、全民参与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供给体系。
  全民健身品牌赛事培育行动。支持各地各行业依托传统节日、重大庆典和民间体育资源,广泛开展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特鲜明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逐渐形成“一地(城)一品”“一地(城)多品”的众体育赛事活动新格局。推进川渝两地众体育赛事活动联动开展,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到2025年,打造10个以上具有全国或区域影响力的全民健身品牌赛事。
  重点人健身活动促进行动。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推进青少年体育“健康
包”工程,开展青少年科学健身指导,完善青少年近视、肥胖等问题的运动干预体系。在公共体育场地配备适合学龄前儿童锻炼的设备设施。提升健身设施适老化程度,推广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休闲项目,开展适合老年人的赛事活动。大力推广工间操、广播体操。支持举办各类残疾人体育赛事,开展残疾人康复健身活动。做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广传承工作。推广适合农民、妇女等人的体育赛事活动。
  (五)实施健身组织全覆盖工程。
  体育社会组织活力激发行动。加强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建设,鼓励体育总会向乡镇(街道)延伸、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下沉行政村(社区),大力发展社区体育俱乐部,构建覆盖城乡、富有活力、就近就便的体育社会组织网络。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承接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依托公共体育场馆资源,给予队伍稳定、组织活跃、专业素养高的全民健身社会组织场地支持。鼓励体育社会组织承办各级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开展健身技能培训,将运动项目推广普及作为单项体育协会的主要评价指标。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壮大行动。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培育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四川品牌,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众体育引领员队伍建设,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
盖城乡、富有活力的志愿服务体系。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众体育引领员激励机制,到2025年,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5万名以上,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志愿服务,提高科学健身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