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众体育事业统计指标的研究分析
关键词:我国;现行;众体育;统计指标
0引言
众体育统计指标研究的目标就是要根据我国众体育现状与未来发展的趋势,设计出科学的统计指标和方法体系,有效的收集众体育发展指标的数据,分析众体育文化现象总体的数量关系,使之能够以具体准确的数字来反映众体育发展所达到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程度、效益等。只有这样,众体育统计工作才可以达到正确反映众体育事业发展规律的目的,成为各级主管部门决策与管理的坚实基础,由此可知,指标体系的设计是众体育统计研究的核心之一。
1现行众体育统计指标简介
1991年12月6日,原国家体委发布了《体育统计工作管理方法》(【91】体计字433号),使我国体育统计工作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根据这一文件的精神,1992年,我国开始执行《体育事业统计报表制度》,该制度的执行较为真实的记录了当时我国体育事业发展
的主要方面和主要成绩,为我国制定体育工作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的制定、为体育管理部门的决策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体育事业统计指标体系更好地反映体育事业的发展变化,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对报表中的指标进行了多次修订,先后在2003、2004年度的年报指标中增加了体育社会指导员、体育、全民健身等新内容,以适应体育事业发展的新情况。2005年的全国体育事业统计年度报表则按照修订后的2004年度统计年报报表表式执行。
当前,我国的体育事业统计工作以《体育事业统计年报》的统计活动为主,以《体育事业统计报表制度》为核心展开的。现行年报有13张报表与卡片组成,分为综合、竞技体育、众体育以及体育经济统计四个部分的内容,众体育指标是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报表的8-13、9-13、10-13以及报表11-13相关部分从学校体育活动情况、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及全民健身活动设施情况这3个方面来进行众体育统计指标的设置,这些指标主要用于反映我国众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对这些指标的统计可以使体育管理能够及时有效的掌握众体育的发展状况,以便制定合理的众体育发展规划。
2现行众体育统计指标的描述与分析
总体而言,这一指标主要反映的是学校体育局部的工作、涉及部分学生体育专长发展的问题,相较于学校体育物质环境建设、师资配置、学生体育课程与活动等反映整体特征的指标而言,其重要性和优先性是值得商榷的。
2.2社会体育指导员情况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我国体育发展中的重要人才类型,是为社会公众提供体育健身服务的重要人力资源,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其队伍的建设也是2022年能否顺利实现《全民建设计划纲要》第二阶段目标的关键因素。社会体育指导员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指导社会体育活动者学习、掌握体育健身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组织人们进行健身、娱乐、康复等活动;协助开展体质测定、监测、评价等活动;承担经营、管理及服务工作。
为了保障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有序发展,国家于1994年颁发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对实施该制度已给予明确的确认,并将之作为《全民建设计划纲要》第一期工程的重点工作。
从目前发展规模形势看,在二期工程结束时,即到2022年,我国将会有一枝60万~65万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基本接近社会体育指导员与总人口千分之五的比例。
现行的体育事业统计指标体系中,社会体育指导员是重要的部分,在现行报表中,它就是作为一项独立的模块出现的。在报表中,这一指标在纵向上设置了“上年达到数”和“本年发展数”两个次级指标,旨在考察与监控该统计区域内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总体规模与本年度该体的发展动态;在横向上,该指标设置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各级别的数量分布情况的次级指标,旨在了解和监控统计区域内该体的级别数量的结构关系。
2.3全民健身活动设施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通知》(国发〔1995〕14号)。文件规定,《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国家体委会同有关部门、各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共同推行,由国家体委负责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体育健身计划,是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配套的社会体系工作和面向21世纪的体育发展战略。
该文件提出了我国众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确立了到上一世纪末和2022年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新时期我国全民健身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由此可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我国众体育发展具有统领意义的战略,掌握了它的基本信息就能够了解我国众体育的总体情况和基本脉络。基于此,现行的体育事业统计
指标中也包含了其中的重要内容,在报表10-13中,就将全民健身活动设施情况这一指标列为单独的模块加以统计。报表将场地设施分解为室外全民健身公园、广场;室内健身中心;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三个次级指标,统计了它们的数量、面积、投资金额方面的信息。
这一指标具有较高的价值,它针对了目前各级政府在众体育发展上广泛存在的“口头上高度重视,实际投入严重匮乏”的问题,可以从硬件方面较为清晰的反映出被统计区域的众体育发展的状况,有利于服务与监督该区域的众体育物质环境建设。但是这一模块的设计也存在着统计数据动态性较差的问题,它有效地反映了众健身活动硬件建设的累积状况,而不能反映出年度变化情况,同时,我们认为该模块还存在场地设施分解过于细化的问题,毕竟统计学研究的是社会现象的总体的数量方面,把握的是社会现象总规模、总水平及其变化发展的总趋势。细致到各项目场地数量的统计,从理论上说是可行而且有利的,但就统计工作的实际操作而言,每一个指标的增加都将导致大量的人财物力的消耗,故作为国家级别的体育统计报表的模块,对项目的场地面积设置指标的必要性就确实值得思考了。
对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统计,体课题组认为它只能归属于体育社会团体与组织的范畴,
其活动场所有可能依据其性质属于公益性的场地纳入全民健身活动设施的范围,也可能属于营利性质的,故这一次级指标的设置及其归属略显突兀。
在报表的说明部分,关于“全民健身活动设施”做了界定,提出它是指:由各级体育局统一组织,将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体育公益金作为启动资金,捐赠给社区和农村乡镇的受捐赠单位。由受赠单位兴建,皆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包括设在健身公园、广场、室内的体育设施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这一界定显然违反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基本精神,因为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四部分:对策和措施章节中,就明文规定:“广开资金渠道,开发体育市场,建设体育场地设施”、“形成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说明部分对“全民健身活动设施”的界定只是将由政府部门组织的,来自于体育公益金的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作为统计对象,而在事实上将其它多元化的、可用于全民健身的体育场地设施排除在外,如各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建设的、开放式的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各级学校对外开放的场地设施;遍布于城乡且已经成为众早晚点的各种广场等。统计区域内凡是已经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都应该属于统计的范畴,由政府公益金启动投建的场地设施仅是其组成部分而已。
2.4举办全民健身及国际体育活动情况由于现行报表没有对指标体系做精确的体系划分,故体系中竞技体育、众体育、体育产业等子系统的一些指标在出现在了“共生”模块。我们可以看到,体育事业统计报表中除了属于众体育的独立指标模块,还有一些指标夹杂在相关模块中。
在报表中,这一现象最为明显,如“举办全民健身活动情况”“国际体育活动情况”。前者显然应该属于全民健身的模块。对于后者而言,随着我国社会的开放与经济的发展,国际体育活动情况不再是只有“举国体制”下由国家和政府安排的,以竞技比赛为目的的交流活动,如各类竞技比赛,现实中,以全民健身为目的的交流活动似小溪汇成江河,日益成为国际体育活动的重要方式、如著名的“城市之间”娱乐健身比赛、“中国青少年参加日本30人31腿”比赛、太极拳协会组织的“世界太极拳交流大会”等。
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指标加以区分,归入各自的体系。
3现行众体育事业统计指标存在的问题
全民健身计划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是体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众体育事业沿着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飞速发展,这都对众体育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现行的指标已经不能满足体育管理部门发展规划工作的需求,也很难全面准确的衡量和把握众体育事业的总规模、总水平及其变化发展的总趋势。
通过调研发现,现行的众体育事业统计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