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计划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北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1.05.23
∙【字 号】冀政[2011]60号
∙【施行日期】2011.05.2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健康促进
正文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现将《河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三日
河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11-2015年)
根据《全民健身条例》和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国发〔2011〕5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全省广大人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权益,推进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全省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丰富人民众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建设体育强省、实现人民健康幸福、社会文明
进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二)实施原则。
1 坚持以人为本,“贴近众、方便百姓”,把不断满足广大人民众体育健身需求作为全民健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各类人体育协调发展。
2 坚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推进城乡、区域之间全民健身事业均衡发展。
3 坚持依法治体,全面执行《全民健身条例》,切实保障公民体育健身权益。
4 坚持重在基层,把全民健身工作重心放到城乡基层。
5 坚持活动与建设并举,重在建设,扎实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增强全民健身意识。众体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进一步增加,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锻炼强度中等以上的人数比例
由30 4%增加到34 2%,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标准的城乡居民人数明显增加。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
(二)形成布局合理、覆盖面广的城乡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网络。全省各类体育场地达到5 6万个以上,人均体育设施场地面积达到1 5平方米。普遍形成设区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四级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网络。
根据省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考核指标体系要求,各设区市新建或改建1个体育公园、1个体育中心、1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50%以上的县(市、区)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高标准建设小型便民公共体育设施。100%城市街道和农村乡镇建有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城区公园、广场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继续实施县级“雪炭工程”和乡镇体育健身工程。我省60%的贫困县建有“雪炭工程”。“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达到50个。
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件,各类体育设施的开放率及利用率有较大提高。
(三)促进奥运项目和非奥运项目协调发展。全省每年举办大型系列体活动90项以上。根据“一地一品牌、一地多品牌”的原则,突出亮点、打造品牌,对已形成规模、届次和品牌
的体育健身活动向国内名品,国际有影响的方向迈进。大力开展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排球、网球、马拉松等竞技性强、普及面广的体育运动项目,广泛组织健身操(舞)、传统武术、健身气功、太极拳(剑)、体育舞蹈、航空模型、高尔夫、信鸽、保龄球、钓鱼、中国象棋、围棋、国际象棋、桥牌、中国式摔跤、骑车、登山、跳绳、踢毽、门球、滑雪、轮滑、空竹、户外健身等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
(四)扎实推进遍布城乡、规范有序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设。建立省、市、县(市、区)全民健身指导协调机构,建立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全民健身指导小组,各市、县(市、区)普遍建有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及老年人、残疾人、少数民族、农民、学生等体育协会。每年创建60个省、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到2015年达到500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妇女健身站(点)有较大发展。80%以上城市街道和60%以上农村乡镇建有体育组织,社区和行政村普遍建有全民健身活动站点。基层体育组织自主开展经常性的体育健身活动。
(五)打造服务技能较高的全民健身指导和志愿服务队伍。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体系,充分发挥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的作用,每年定期举办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
全省每年培养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000人以上。全省城镇居民每1000人、全省农村每2000人中至少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到2015年底,全省所有设区市、50%以上县(市、区)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建立市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90%以上的健身活动站点配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全省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到6万人以上,获得社会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3000人。社会体育指导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广泛组织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管理干部、学校体育教师、在校体育生开展义务健身辅导,鼓励职业体育指导员业余时间从事公益性健身指导,培育全民健身骨干,形成组织落实、结构合理、覆盖城乡、服务到位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
(六)完善国民体质监测系统。依据国家体育总局《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施行办法》和《普通人锻炼标准》,各市、县(市、区)政府要加大国民体质监测的投入力度,完善市、县级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和体育锻炼标准、众体育现状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十二五”期间,省体育局为各设区市配备中国体育·国民体质监测车。完善县(市、区)监测站点布局,建立国民体质数据库和长期稳定的监测制度。配备专兼职人员,保证每个监测站点每年能够组织一次以上有计划、有规模的体质测定工作,及时了解全省众体质状况,为全民健身工作的实施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和依据。大力宣
传推广科学健身方法,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提高全民健身质量和水平。
(七)推动全民健身服务业健康发展。以全民健身中心为依托,结合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大力培育以健身服务和健身技能指导为主要内容的规范有序的体育健身休闲市场,增强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消费意愿,体育健身服务从业人员较大增加。培育和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体育产业园区、示范区、体育骨干企业和体育品牌。研发推广适宜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健身的便于进入家庭的健身设备器材。
(八)加速推进“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建设。将“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真正建成全省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的示范区、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聚集区和体育健身休闲品牌的展示区,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建设达到50个。到2015年底,形成健身休闲、体育用品及服装制造、体育培训三类产业基地。
三、工作措施
(一)提升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开办专栏、举办讲座,播放公益广告、宣传片、宣传画,出版科普图书、音像制品,
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普及科学健身常识,增强众体育健身意识,提高公民科学健身素养。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快完善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借助“全民健身日”、重大体育赛事及各种体育活动加强宣传,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开展“终身体育”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和参加体育健身的社会风气。河北电台、河北电视台要安排专门时段播放广播体操、健身操(舞)、传统武术、太极拳(剑)等普及健身活动的节目。
(二)大力发展城市体育。各市、县(市、区)政府要紧密结合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工作,将社区体育工作作为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统筹规划,加大投入,以城市街道和居住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改善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环境和条件,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将全民健身活动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街道办事处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建立体育健身指导站、体育俱乐部等体育组织,培育发展基层体育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社区体育类社会组织;推进社区体育健身站(点)规范化建设,扶持社区居民委员会提高体育服务能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广泛经常的社区体育健身活动。开展省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创建工作,打造公益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品牌。整合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和街道辖区单位、学校的体育设施、体育人才资源,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动社区
体育与单位职工体育、学校体育共同发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