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九江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2.03.29
∙【字 号】九府发〔2022〕4号
∙【施行日期】2022.03.2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体育
正文
江西省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九江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及驻市有关单位:
《九江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3月29日
九江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21-2025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快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和健康九江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民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根据《全民健身条例》(国务院令第560号)和省政府印发的《江西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赣府发〔2021〕28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以及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全力践行“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聚焦“三打造两提升”重点举措,以满足人民众多元化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快补齐健身场地设施短板,筑牢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充分发挥全民健身的多元功能与综合价值,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以全民健身事业推动城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实现“再创九江辉煌,再现九派荣光”的奋斗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城乡居民身体素质显著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8.5%,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更加完善,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功能逐步完善,新改扩建4个功能齐全的体育公园,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达0.9块,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
——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县(市、区)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实现全覆盖,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16名。
二、主要任务
(三)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保障要素供给。
推进体育设施规划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将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列为本地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成员单位,在组织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以及涉及健身设施建设的相关规划时,需就有关健身设施建设的内容征求同级体育主管部门意见;按人口要素和经济发展水平统筹资源布局,实施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工程,统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整居住社区建设、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等工作,盘活城市空闲土地,支持以租赁方式供地,充分合理利用绿地、闲置场所和城市路桥附属用地、建筑物顶层、地下室等“金角银边”区域,发挥复合利用
效能,聚焦众就近健身需求,有限规划建设贴近社区、便民实用的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健身广场、笼式足球场等体育场地设施,完善体育设施五级网络,优化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功能。
丰富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落实国家新建居民区和社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相关规范标准,严格按照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面积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在住宅、商业、文化、娱乐、公共绿地等载体中嵌入健身场地设施,打造人居环境优美、健身出行便利的体育生态圈。加快健身场地设施智慧化升级,推进“公园体育化”改造。“十四五”期间,在全市新建或改扩建4个以上体育公园,新建健身步道不少于270公里,新建或改扩建全民健身中心不少于4个,新建或改扩建县级公共体育场中标准田径跑道和标准足球场不少于4个,补齐或更换10个以上乡镇(街道)全民健身场地器材,补齐或更换170个以上行政村(社区)全民健身场地器材,实现社区、行政村体育设施全覆盖,新建40块以上社会足球场,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达到0.9块,加快农村公共体育设施提档升级,助力最美乡村建设。
提升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水平。推进公共体育场馆“改造功能、改革机制”“平战两用改造
”工程,培育多元主体,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场馆管理运营,确保设施公益属性,做好场馆应急避难(险)功能转换预案,提升场馆使用效益。完善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政策,企事业单位带头开放办公区域及周边可用于健身的空间,鼓励学校场馆进行“一场两门、早晚两开”物理隔离改造,在非教学时间采取错峰开放的方式,提高体育场地设施全民共享水平。鼓励第三方运营,建立市场化风险转移机制。
(四)丰富全民健身活动组织形式,提升品牌影响。
发挥九江生态优势,打造城市众性特品牌赛事。积极筹办江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众项目比赛、九江市第十四届运动会众项目比赛等综合赛事。丰富青少年、妇女、老年人等重点人及机关单位、行业系统、单项体育协会等组织全民健身活动形式。常态化开展新年登高、全民健身日等全民健身主题活动。深入开展社区运动会,鼓励全民健身社会组织下沉社区承办各类健身赛事活动,打造市、县、乡、村四级社区体育赛事体系。按照“一县一品”的思路,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独立产权的本土品牌赛事,提升庐山半程马拉松、瑞昌羽毛球和长江经济带友好县(市、区)球类邀请赛、庐山西海全国垂钓大赛和大帆船赛、长江经济带网球赛等特赛事品质,全力打造庐山越野赛、武宁网球赛、庐山西海龙舟节
、八里湖城市定向赛和赛城湖马拉松等具有地方特、市场前景好、影响力大的品牌赛事。支持开展九江地方武术、舞龙舞狮、龙舟、蹴球等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活动,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举办线上赛事活动,开拓全民健身线上线下融合办赛模式。丰富众节庆体育活动,推动体育生活化,大力推广居家健身方法,鼓励各单项体育协会、体育明星、体育专业技术人员等参与健身直播活动。构建各级品牌赛事示范引领、多项目覆盖、多层级联动、多主体主办、全人参与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
普及运动项目文化,夯实全民健身众基础。以举办省运会为契机,加快发展水上运动、航空运动、马术、房车露营、漂流、垂钓运动等具有体旅特运动项目。推行简便、易行、健身效果好的健步走、健康跑、健身骑行“活力三项”运动,大力发展具有众基础的三大球、三小球、游泳、健身健美、广场舞、气排球等休闲运动项目。
(五)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科学指导。
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常态化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工作。加快推进市、县两级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建设,完善面向大众、功能齐全的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建立体质监测数据库,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
提升全民身体素养。
开展科学健身普及活动,打造“科学健身大讲堂”品牌。开设“全民健身促健康”主题讲座,组织实施线上线下的健身技能培训、科普讲座等科学健身服务“六进”(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军营)活动,邀请体育专家、优秀教练等体育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健身科普活动。加强科学健身知识和方法宣传,积极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制度改革,搭建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平台,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人才结构和公益培训课程体系,达到指导队伍和服务活动城乡均衡分布,以示范、培训、宣传为抓手,弘扬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精神,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
(六)健全体育社会组织网络架构,优化组织职能。
加快推进体育社团改革。依照法规政策和章程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行体育社团负责人公开招募制度,推动体育社团社会化。完善以市、县两级体育总会为枢纽,市、县两级单项、行业和人体育协会为骨干,
众身边的乡(镇)、社区(行政村)健身团体、体育俱乐部等基层体育组织为基础的覆盖城乡、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重点加强全民健身组织规范建设。加强市、县两级体育总会组织建设,鼓励体育总会向乡镇(街道)延伸,各类体育社会组织渗入城乡社区,推进社区(行政村)全民健身站点布局建设,夯实基层体育健身组织基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动体育社会组织积极承办体育赛事活动、培训、国民体质监测与健身指导等项目。构建体育社团组织年终综合性评价体系,将组织众参与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情况及运动项目推广普及作为全民健身组织的主要评价指标,对队伍稳定、组织活跃、专业素养高的“三大球”、乒乓球、羽毛球、骑行、跑步等自发性全民健身社会组织给予场地、教练、培训、等级评定等支持。
发布评论